有這樣一位七旬老人,退休後繼續發揮餘熱,關注全國各地的弱勢群體和慈善事業成為她生活中的頭等大事。無論救災捐款,還是捐資助學、助力貧困人士,她都積極主動參與,奉獻自己的一片愛心。她叫劉春玲,東勝區紡織街道曙光社區居民。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著新時代的雷鋒精神,用拳拳愛心溫暖著弱勢群體。劉春玲曾獲評「內蒙古好人榜」助人為樂好人。
退而不休 發揮餘熱
2002年,劉春玲從鄂爾多斯市公路管理局退休。儘管生活閒適,但她總覺得不夠充實。
有一次,閒不住的劉春玲在小區里遛彎時發現,小區垃圾箱內有很多被居民們扔掉的八成新的衣服。於是,她萌生了一個將衣服回收整理捐給貧困人群的想法。她自知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於是聯繫了社區書記,兩人不謀而合。2013年,她終於如願正式成為一名社區志願者,主動承擔起了曙光社區的慈善救助工作,認真負責的態度和一顆熱忱助人的心很快贏得了居民的認可,社區委任她為救助委員會主任。
一間近30平方米的捐助站里,擺滿了轄區居民捐贈的衣物和生活用品。她每天對捐來的衣服進行消毒,按衣物大小進行編號、擺放整齊。她主動聯繫一些貧困地區,將居民捐贈的衣物聯繫物流公司發往目的地。打包、郵寄、運輸……劉春玲總是自掏腰包,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資用於支付捐助物品的打包、郵寄費用,累計5萬元。儘管工作量很大,自己的日子過得很拮据,但一說到要幫助別人她總是很慷慨。
堅持不懈 奉獻愛心
舉手為常,不因事之大小;服善在膺,不為親之遠近。
2013年,劉春玲無意間聽說轄區洗車行的甘肅小伙所在家鄉楊灣小學條件艱苦,孩子們的衣物和文具都極其缺乏。她當即決定動員小區居民參與到捐贈中來,把衣物和文具送到孩子們手中。她主動聯繫小區物業公司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張貼募捐倡議,動員身邊的鄰居、親人為楊灣小學捐贈衣物與學習用品。在她的不懈努力和積極動員下,短短一個月,轄區愛心人士為楊灣小學捐贈衣物近一噸。她又不辭辛苦,聯繫車輛、人員將募捐到的物品送到了楊灣小學。劉春玲老人的關懷和愛心,給楊灣小學帶去了希望。學校師生收到捐贈物品後,都十分感動,回寄感謝信表達了深深謝意。「我看不得孩子們受苦,我們現在過得好了,捐點衣物文具讓孩子們學習更順利點,舉手之勞,不需要感謝,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劉春玲說。
這些年來,劉春玲積極貢獻自己力所能及的微薄力量,同時鼓舞帶動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關注全國各地弱勢群體,動員愛心人士共為甘肅岷縣、青海會寧縣、雲南布朗縣、西藏定日縣等地弱勢群體捐贈衣服近6萬件,累計60多噸,捐款近萬元。劉春玲還熱心幫助貧困學生,每年從自己的退休工資中拿出一部分錢,幫他們圓讀書夢。在她看來,雖然自己沒辦法徹底改變弱勢群體的處境,但只要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就已心安。
「我想去幫助別人,我想讓愛心接力下去。如今我也70多歲了,一個人的力量總是太弱小。」為讓更多人得到幫助,劉春玲與社會各界愛心人士聯手成立了「愛心媽媽公益促進會」,參與人數達200餘人。劉春玲引領著更多人投身到慈善事業中,一起奉獻光和熱。
從風華正茂到古稀之年,經歷了風風雨雨,體味了人間百態,卻能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用熱忱滾燙的赤子之心和愛去激勵、去感動、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劉春玲用多年的堅持,向我們詮釋著: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人人可為!
來源:鄂爾多斯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EY5N3IBd4Bm1__Y4uu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