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幾天,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公開場合表示,近年來我國一些城市住戶部門槓桿率急速攀升,相當大比例的居民家庭負債率達到難以持續的水平,更嚴重的是全社會的新增儲蓄資源一半左右都在房地產領域。因為房地產行業的暴利,所以我國很大一部分企業都會在房地產行業有一定的投資,這些企業一有資金就會朝房地產行業投,也就導致了房地產吸收了過多的社會資金。但這並不是最令人擔憂的,更加值得關注的其實是居民的槓桿率在持續攀升。
在29個城市的槓桿率梳理中,我國竟有8座城市的居民槓桿率超過了100%
經過財經記者的梳理,我國29座城市(包括北上廣深,杭州、廈門、成都等主要二線城市,保定、中山、威海等三線城市)的住戶貸款餘額、住戶存款餘額等多個指標都被進行了審視。其中有8座城市的槓桿率超過了100%,分別是廈門、深圳、杭州、南京、合肥、珠海、蘇州和廣州。其中有三座城市的槓桿率甚至還高得了呢個人咋舌,分別是廈門的172.2%,深圳的144.4%,杭州的136.7%。就這還只是梳理了29個城市,要是把全國的城市都梳理一遍,超過100%的城市絕對不止8個。而且這個比例還在持續上升,2018年的時候也只有杭州一個103%的,其餘的都沒有超過100%,這已經很明顯地可以看出居民槓桿率的走向了。
為什麼我國居民的槓桿率會持續上漲到這麼高的水平?
表層原因很容易想像到,無非就是房價太高,購房者一直買不起房,只能通過貸款實現買房的需求,這是最基本的槓桿來源。但是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因為這些年來通過貸款買房進行房產投資的人變得越來越多了,這些做房產投資的人通常是通過增加自己的槓桿率來增加自己的財富的。隨著房價的上漲,他們「賭」下的槓桿率逐漸變成了受益。於是受益越是增加,他們就越是加槓桿。在2019年之前,房產投資沒有被抑制,貸款買房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也成為了居民槓桿率逐漸增加的主要原因。
中國居民槓桿率達到了這麼高的水平之後引發了什麼樣的「後遺症」?
槓桿率的持續增加導致的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擠壓城市居民消費。就拿深圳來說,因為深圳居民都把錢花在了貸款買房上,居民的消費已經被嚴重擠壓了。2012年,深圳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次於北上廣,位居全國第四,但到了2018年,深圳僅位居全國第七,被重慶、武漢和成都拉下了不小的距離,帶了今年,深圳的消費品零售總額排名還在持續下降,主要就是因為居民貸款買房之後沒有錢再消費了。但深圳並不是個例,只要是槓桿率比較高的城市,消費都被擠壓了。這就直接導致了我國實體經濟發展被抑制了,沒有資金是一方面,還有就是消費水平因為居民貸款買房被越降越低了。
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的房地產會有「危險」?
說沒有「危險」是不現實的,因為現在政府在從各方面抑制房地產的發展,收窄房企融資環境、阻斷資金的非法流入、強行阻止房價上漲、甚至是去房地產化。這些調控都是在針對槓桿率過高而實施的調控,同樣也是在縮減房地產在中國的經濟占比,正如國家所說的:不會再依靠房地產刺激經濟了,房地產下行的趨勢難擋。當然,房地產不會崩盤,否則中國的整個經濟會受到極大影響,只能說,中國的房地產,不會再輝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