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寨湯家匯老宅,舊光影里的繁華

2019-10-02     視覺金寨

一群老宅,隱居在金寨縣湯家匯連綿起伏的崇山深處。它們的名字,就是主人的姓氏:晏家老屋,朱家老屋……






晏家老屋






胡氏祠


湯匯,民國時是從中原到武漢三鎮的商貿要道,商南富庶之地,人口稠密,更不乏殷實商賈官宦人家。人生得意的事莫過於衣錦還鄉,他們在外為宦為商,掙得一份偌大的家業,於是就回鄉建房修祠,買田置地,聚族而居,精心構建子孫後代安居的處所。因而無論是選址還是建築工藝上,其精細程度無不體現當初主人的用心良苦。青山環擁,綠水護田的好風水,還有精密合縫,樸拙卻夯實的宅基,歷經百年風雨後依然高大雄偉,房屋結構上進退可據,可守可逃的縝密設計,可以看出主人營造家業的躊躇滿志,傳萬世家業的勃勃雄心和人生得意的風發。




筆架山農校





接善寺


這些豪門大宅零落地分散在不同山間田野,形成不同的家族,彼此世代為鄰,相安無事。每個日出日落時分,當家戶主閒步廳前,眼前是層層疊疊的良田,身後是重重疊疊的畫梁高牆,人生可以安心矣。於是耕讀傳家,修橋補路,安心地過日子。老宅是有故事的。高高的門檻上曾跨過意氣風發的英雄豪傑,結滿珠絲的畫梁下,群賢畢集,指點江山,一時風起雲湧四海翻騰。




廖氏莊園



頭靈寺


人間正道盡滄桑。無人能預料表面平靜的鄉村下面已是奔騰洶湧洪流,世事輪迴,天翻地覆。而今,田邊桑梓樹上,葉黃葉落,無聲飄落地上。徘徊在這些凋零的殘磚碎瓦里,歷盡劫難後僅存的精美木雕上,可以找到舊時奢華的星星點點,如鑲嵌著泛黃字跡,往事銘刻其中。青磚黛瓦上斑駁的印記,如滄桑皺紋,殘存老淚縱橫的痕跡,記下兵火戰亂的惶恐和辛酸。門前小閣樓上,還有失落於地美麗的少女夢想,她在等可能永遠也不能回來的俊俏郎君,門前的場院裡石獅子忠誠守護著主人財富,威嚴,如今也寂寞的仿佛睡著了一般。


易氏祠



銀佛山


老宅有味道,煙燻火燎的俗,血雨腥風的涼,老宅一草一木如詩,一字一句,拆開了都是玉碎瓦全的辛酸故事。富貴一場夢,無處話淒涼。國破家亡的劇痛,兵荒馬亂的驚恐,改朝換代的惶惑,散落在青石板上,留給後人尋找。再讀史時,那字字句句都清晰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周祖培墓


飽經風雨後的老宅老矣,心定神閒,萬事無求,靜靜地臥在青山綠水裡,如同一個耗盡所有雄心和鬥志的暮年英雄,無謂得失,無語蒼天。





朱家老屋


看星移斗轉,四季如輪。

一年一年,老宅越來越老,越來越空,越來越靜。

一磚一瓦,老宅似乎靜靜地向來人講述那些歷史和故事。

(圖文:方觀男)

更多金寨資訊趣事請關注頭條號(視覺金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B5CjG0BMH2_cNUgaM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