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國徽中間盾徽上,長滿了沉甸甸的麥穗,盾徽外是月桂和棕櫚枝條,上面兩隻角里,流出蔬菜、水果和鮮花……
當中東還處於無休無止的戰亂中時,委內瑞拉所在的南美,卻是世界上唯一一塊,免遭2次世界大戰凌辱的地區。可是從大繁榮到大崩潰,委內瑞拉究竟經歷了什麼?
委內瑞拉,是位於南美洲北部的國家,首都加拉加斯。北臨加勒比海,西與哥倫比亞相鄰,南與巴西交界,東與蓋亞那接壤。它被稱為「瀑布之鄉」。
委內瑞拉天使瀑布
委內瑞拉的國名「Venezuela」其實源自義大利文「小威尼斯」之義,其典故出於義大利探險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當初在馬拉開波湖見到美洲印地安人所居住的水上高腳屋村落,聯想到歐洲的水都威尼斯而如此命名。至於委內瑞拉正式國名里的「玻利瓦爾」,是1999年委內瑞拉重修憲法時才加入,用以紀念被視為開國英雄的西蒙·玻利瓦爾。
一:自然條件
如果說真的是上帝創造了世界,那麼,不得不讓人心生疑問:上帝怎麼能這麼偏心,給了委內瑞拉如此優越的環境?
西北部和北部山區,主要為安第斯山脈的東北分支梅里達山脈,是境內最大的山脈,頂部終年積雪,有冰川,經常發生地震。玻利瓦爾峰海拔5007米,為全國最高點。在梅里達山脈的西北,有拉丁美洲最大湖泊——馬拉開波湖,該湖面積為14344平方千米,北通加勒比海,南端最深處達250米;南部水淡,北部微咸。湖區周圍的沼澤低地為世界著名的石油產區。
中部奧里諾科平原,平原的西半部為一片草原,平原的東半部為奧里諾科河口形成的三角洲沼澤地。
東南部蓋亞那高原,海拔500~800米。世界上落差第一大的安赫爾瀑布(落差979米),位於卡羅尼河中游支流上。
境內除山地外基本上屬熱帶草原氣候。氣溫隨降水量和地高低的不同而變化。山地溫和,低地炎熱。降水最多的奧里諾科河上游盆地,年平均降水量達3000毫米以上。最乾燥地區在北部沿海。
委內瑞拉自然條件讓人眼紅:國土面積近91.21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33位),北臨加勒比海、大西洋,領土基本位於赤道和北緯13°之間,海岸線長2813公里,擁有山地、高原、平原等不同地形,年平均氣溫在26~28攝氏度,降水量從北部沿海往南由500毫米遞增至3000毫米左右。由於水熱資源如此合理的搭配,在一些地區能夠一年三熟,盛產水稻、玉米、高粱、咖啡、可可、甘蔗和水果等。
但最最最讓人心生妒意的是,委內瑞拉是名副其實的「富得流油」。委內瑞拉石油儲量位居世界第1。2011年,委內瑞拉宣布,全國探明原油儲備增至近3000億桶,超越中東土豪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第一大探明原油儲備國。
委內瑞拉還牽頭成立了一個牛逼的機構:歐佩克(OPEC),和中東小夥伴們一起,確保石油「高價位」,靠著百萬年前大自然的饋贈,就能在世界經濟發展中,不是分一杯羹,而是分得一大塊肉。
石油美元源源不斷流入委內瑞拉。在1970年代,委內瑞拉成為拉丁美洲最富有的國家,全球最富的20個國家之一。
如果世間有樂土,應該就是委內瑞拉的模樣吧。
二: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委內瑞拉近4年多的大危機,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咎由自取」。說到這次危機,繞不開一個男人:查維茲。
查維茲深諳群眾的心理,他許諾給委內瑞拉人一個無與倫比的未來:免費的教育、免費的房子、免費的食物……
查維茲在6年後,終於通過選舉成為總統。
石油收歸國有,趕走外資,回收大地主土地重新分配。所有收入,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全國人民吃大鍋飯,政府為全國大多數人口提供基本的住房、水電燃、基本的醫療教育和糧食。
福利經濟的車輪一旦啟動,就會變成一個無邊的黑洞,不斷吞噬其他地方的優勢。即使坐擁大把油田,資源輸出換來的外匯還是讓查維茲政權捉襟見肘。
老百姓有免費的石油午餐吃,沒人有心思再去思考改善生計的問題。不僅其他的工業設施跟不上,連農業開發都懶得做。委內瑞拉的輕工業品和糧食都嚴重依賴進口,一旦外匯鏈條斷裂就再也無法買到足夠的衣食所需。
國際油價從2014年開始斷崖式下跌,到2016年甚至下跌到了1/3。這成了壓垮委內瑞拉經濟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委內瑞拉經濟結構中石油獨大。
政府只能發放天量貨幣來維持先前的許諾,但這卻無異於飲鴆止渴:濫發貨幣,帶來通貨膨脹,大量外資出逃,強勢玻利瓦爾成為世界上最弱勢的貨幣。
試想一個國家,自己沒有農業,只能向外國購買糧食。但此時它的國庫里已經一分錢外匯也沒有了,會發生什麼?
那也就是它自己發行的貨幣連一粒米都買不到,此時該國距離通貨膨脹也就只有一步之遙了。委內瑞拉現狀就是如此。
紙幣上的大解放者沒有能夠成為委內瑞拉經濟的保護神,反而成為了今天人們手中一分不值的惡魔。老版里最大面值的100玻利瓦爾價值僅2美分,在高達700%的通貨膨脹影響下,人們吃一份意面都要用一大刀鈔票。
玻利瓦爾下跌成這樣……
查維茲終究還是敵不過市場的力量,在曲終人散之後變成了一堆一吹即散的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