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正面的邦聯軍6個整整齊齊的旅陣到達聯邦軍前進陣地前300碼時,忽然嘎然而止。「縱隊變橫隊——」在敵人的火力下,進行這種隊形的變化是十分危險的,停止不動的密集隊伍是敵方炮火的絕好目標,但邦聯軍各個團隊表現出了高度的紀律性和忍耐力,雖然在編隊過程中,不斷有人在炮火中倒下,但所形成的空缺被立刻填滿,很快邦聯軍的隊形成了一個橫隊,其長度遠遠超過聯邦軍前進陣地的長度。
軍事愛好者重演富蘭克林之戰中的南方邦聯軍隊衝鋒
「快步前進(Double Quick ! March!)!」一聲令下,邦聯軍士兵們整齊地將肩頭上的步槍取下平端,槍口上的刺刀指向前方。同一瞬間,他們的喉嚨中同時發出了一聲尖利,刺耳的呼嘯「咿---啞!啊----嗷!」這是戰爭中著名的和令人膽寒的「叛軍的嚎叫」(Rebel Yell),接著整個隊伍如一道人牆開始快步向聯邦軍前進陣地衝來。
這景象即使讓聯邦軍中的老兵臉色都有些發白,「穩住!穩住!還沒到時候!趴著別動!NOT YET ! NOT YET !」軍官們喊叫著,他們仍然不顧危險,挺直著身子站立在工事後方。直到邦聯軍隊伍行進到離陣地100碼的時候,一聲令下「好!開火!!!」一直趴在地上的聯邦軍士兵們忽然同時站了起來,將近4000支步槍在同一時間轟鳴!
如果說邦聯軍前進的勢頭就像呼嘯的海浪一樣的話,現在這個浪頭就像忽然撞擊在一塊大岩石上,忽然停了一停,阻了一阻,隊伍前列的人們紛紛倒了下去,整個空間似乎立刻被煙霧瀰漫,但邦聯軍發出了第二聲嚎叫,他們前沖的動能在同時忽然恢復了,他們再次向前衝去,根據命令,他們至今還沒有開火還擊。
軍事愛好者重演富蘭克林之戰中的南方邦聯軍隊衝鋒
打出了第一個齊射後,聯邦軍士兵們匆忙地重新裝彈,本來以雙方的距離,一個有經驗的團隊有可能打再打出兩次齊射,更何況第28肯塔基團的200支7連發Spencer步槍更是威力巨大的利器,但是在這裡的聯邦軍團隊大部分是新兵,先前看到如凶神惡煞般逼近的邦聯士兵已經有些膽寒,在開槍後更是雙手顫抖,無法把子彈裝入槍口,於是直到邦聯軍逼近,守軍竟沒能組織起第二次齊射,不時地出現守軍在裝彈後,單獨地射擊,而邦聯軍隊列中也不斷有人倒下,但他們前進的速度不改,直到接近到離聯邦軍工事50碼,有少數團隊更是前進到30碼處,邦聯軍這才停止,打出了他們的齊射,幾乎是在零距離打進了聯邦軍的隊伍中!
緊接著,邦聯軍軍官們齊聲喊了起來「白刃衝擊!」「Bayonet Charge ! Give them Cold Steel, Boys!」發出了第三次嚎叫之後,邦聯軍士兵們平端著上刺刀的步槍,向聯邦軍工事衝來。
立刻聯邦軍的防線瓦解了!首先是那些以新兵為主的團隊轉身逃跑,很快連那些老兵也開始離開陣地,軍官們根本喝止不住!4點30分左右,聯邦軍前進陣地被攻破!
緊跟在逃跑的敵軍後面的邦聯軍士兵們,許多人一邊行走,一邊裝彈射擊,有些心急或跑得快的已經追上了聯邦軍的後尾,他們舉起槍向敵人後背刺去,接連刺倒多人,看到這個景象,聯邦軍跑得更快了,「當時是各人顧各人,許多人為了跑得快一些,把背包,水壺,乃至步槍和彈藥都扔掉了!」「我們跑啊,跑啊!只想快點逃進鎮子裡面去。可是漸漸地前面的人越來越多,道路變得越來越擁擠」。
軍事愛好者重演富蘭克林之戰
原本在富蘭克林南端的聯邦軍主陣地外圍,挖了一條壕溝,唯有在Columbia大道通入鎮子的地方開有通道,即使這個通道在戰鬥打響以後也堵上了。現在數千潰兵擠到這裡,立刻形成了嚴重的交通堵塞,入口只允許少量人同時進去,人一多立刻誰都進不去,有些潰兵等得不耐煩,乾脆越過壕溝,翻過胸牆進入鎮子,但這樣一來後面許多人爭相仿效,使得道路跟加堵塞。「我們一開始是在跑,後來就只能開始走,而且走的速度也越來越慢,到了離主陣地大約100碼時,前面簡直是人山人海,連走都走不動了」
主陣地上的官兵們緊張地注視著這一切,軍官們拚命地喊叫,讓潰兵們快些進來,或者閃開,「你們擋住我們的射界了!快離開這裡!!!」,後方的敵人越來越近,工事裡的士兵們都已經裝好了子彈,第1肯塔基炮兵連的4門大炮也都已經裝好了雙份的霰彈,但怎奈何他們前方密密麻麻都是自己人,教他們怎麼射擊!
在主陣地中的聯邦軍團隊中同樣有大量新兵,他們哪裡見過這種世面,有些人緊張地發起抖來。緊追過來的邦聯軍的軍官們立刻發現了這個戰機,「衝進去,跟著他們衝進去!」他們厲聲下令,於是邦聯軍士兵們急速沖了過來,他們擠進了聯邦軍的潰兵隊伍裡面,根本顧不上去攻擊潰兵,而逃跑心切的聯邦軍士兵們當然也不會想去還擊。
就這樣槍聲在聯邦軍主陣地正面反常地平息了下來,察覺到邦聯軍已經逼近,潰兵們情急之下奮起狂力,竟然在胸牆上推出了幾個口子,胸牆上,軍官們仍然在聲嘶力竭地狂呼「閃開!閃開!」但沒有人去聽他們的。而後方逼近的邦聯軍追兵已經逼近到隊伍尾端,其前鋒已經沖入人群和聯邦軍的潰兵隊伍完全混雜了起來,逼近到入口處。
富蘭克林之戰
而工事裡,所有守軍的槍口都對準了人群,但無法發射!終於有人的神經承受不住了!「砰」的一聲,工事裡有人向人群里開了一槍,事後雖然有經過調查,但從未能夠查明是誰開的這一槍,很有可能是某個新兵。但就是這一槍,在當時已經繃緊到極點的氣氛里,立刻引起了連鎖反應,首先是零星的幾槍,接著爆發了以團為單位的齊射,然後那4門滿裝著雙份霰彈的大炮也開始怒吼了,所有這些彈雨都不加區別地打向了入口處密集的藍灰兩色的人群,頓時成群成群的人倒了下去,血肉橫飛!
在入口處旁邊的壕溝被屍體填滿了(後來雙方的倖存者的回憶中都有他們是「踏著屍體」衝過壕溝的說法),就像一柄看不見的鐮刀,彈雨將人群割倒了一大片,硬生生地打開了一條通道,有倖存者回憶當時空中子彈密集到「如果我脫下帽子迎空一兜,就能兜回一帽子子彈和彈片來」。就在這個時刻Cleburne將近親自率領的第二梯隊趕到了,他的馬剛剛被打死,這是衝鋒開始以來他被打死的第二匹坐騎了。
剛從地上爬起來的Cleburne看到了前面出現的這個通道,他立刻大叫「衝進去!」,然後他率先向缺口撲去。他的士兵們緊緊地跟隨著他們的師長向前衝去,在這短短的100碼中,Cleburne的士兵們死傷枕籍,他手下一個旅長Hiram Granbury准將就在這裡頸部中彈陣亡(他是在富蘭克林陣亡的第一個邦聯將軍),但毫不停留地,Cleburne的士兵們衝進了守軍的工事,衝進了富蘭克林。在他們的刺刀面前,聯邦軍守軍開始動搖了,再加上鎮外的聯邦軍那兩個旅的潰兵仍然在不斷逃入鎮子,衝進之下,忽然整個聯邦軍主陣地中央地段上,一個接一個團隊的士兵們開始潰退了下去,下午4點45分,聯邦軍主陣地中央地段被突破。
派屈克·克利本將軍(Patrick Cleburne)
Cleburne是隨同第一批他的士兵沖入富蘭克林的,他向前望去,發現前方大約70碼處有著第二道工事,大量聯邦軍潰兵正在向這道工事跑去,他立刻意識到這第二道工事的重要性。回頭一看,越來越多的他自己的師和Brown師的士兵正在湧進鎮來,突破口正在越撕越大,但這樣的衝進已經將邦聯軍的旅,團,連的編制完全打亂了。Cleburne立刻開始將他們組織起來,他完全無視空中漫天飛舞的子彈,從一個單位走到另一個單位,向他們重複著同一個命令:「看到前面那個工事嗎?絕對不能讓敵人在那裡重新集結,衝過去,奪下那道工事!快一點!他們要頂不住了!」
本來當時的場面十分混亂,但Cleburne在軍中幾乎是人人都認識的,而且他那身嶄新的軍服和鑲金邊的帽子,使得他在人群里極為矚目。於是在他的命令下,混亂的局面逐漸穩定了下來,越來越多的邦聯士兵們開始向第二道工事衝去。就在這個時候,一發流彈飛來擊中了Cleburne將軍,自這次衝鋒開始以來,經過槍林彈雨,Cleburne仍然毫髮無傷,但這發子彈正好擊中他的心臟部位,所以他幾乎是立刻喪失了生命。
派屈克·克利本將軍(Patrick Cleburne)之墓
在第二道工事中的聯邦軍並不多,而且這個工事修築得也遠不如第一道那麼堅固,原來的打算是如果第一道防線被攻破,守軍將有秩序地後撤,退到第二道防線繼續抵抗,但誰都沒想到第一道防線會垮得如此快,如此徹底!工事裡的士兵驚訝地看著前面一道工事裡的戰友們狂奔而來,越過工事,也不作絲毫停留,繼續向北跑,而後面大群的敵軍平端著上刺刀的步槍,緊緊追來。被自己人一衝,隊形本來已經開始亂了,再被後面的邦聯軍一衝,守軍立時也垮了下來,這樣幾乎沒有經過激烈戰鬥。聯邦軍第二道工事也告破!
在第二道工事後方,Wagner將軍和他師部的軍官們竭力想重讓逃跑的士兵們停下來,騎在一匹高頭大馬上,Wagner將軍揮舞著他的那根折斷的手杖,沒頭沒臉地抽打在從他身邊經過的士兵們的身上,幾乎是聲嘶力竭地喊著「不許再退了!給我站住!在這裡給我列隊!怎麼你們聾了嗎!!!你們這些懦夫!你們這些壞蛋!!!」逃跑的士兵沒有人去聽他的,最多只是繞過他,繼續向後逃去。局勢似乎是無可挽回了。
實際上在第二道工事後方,聯邦軍還有一支預備隊,那就是我在上文提到過的Emerson Opdycke上校的那個旅,他的旅有7個步兵團(第36,44,73,74和88伊利諾依團,第125俄亥俄團和第24威斯康辛團),總共大約1800人,更重要的是這些大部分是老兵。在中午和Wagner師長大吵了一架後,Opdycke將部隊拉進鎮里在第二道工事後方Columbia大道的西邊駐紮了下來,現在全旅官兵已經飽餐了一頓,考慮到敵軍就在鎮子南面,部隊隨時可能再次投入戰鬥,Opdycke下令不許部下離開崗位,將步槍裝彈,上刺刀後架起來後,隨地休息,現在士兵們已經休息了幾個小時,正是精神最振作的時候。
艾默生·奧普戴克(Emerson Opdycke)上校
從鎮南邊傳來的槍炮聲最初沒有引起Opdycke上校的關注,他只是讓部下作好隨時投入戰鬥的準備。但忽然間,前面的守軍垮了下來,跑得最快的已經接近他的隊伍了。驚愕之下,Opdycke觀察了一下周圍的地形,顯然自己的隊伍不能座在原地什麼也不幹,那樣會被潰兵們衝垮的,這時他發現越過Columbia大道,在東面的空地比較大,足夠容下自己整個旅的兵力,於是他立即下令全旅立刻越過大道,在對面列隊。
但這時槍炮聲,和人群的喊叫聲已經使得他發出的命令很難被遠處的人聽清楚,於是他開始用手勢命令離他比較遠的那幾個團「立刻到道路對面去!」這立刻造成了誤會,第73伊利諾依團代理團長Thomas Motherspaw少校誤以為Opdycke的命令是要他立刻打反擊,奪回第二道工事,於是他立刻大喊「73團士兵們,看到前面那道工事沒有!我要你們把他們奪回來!前進!」,Opdycke剛騎上馬準備越過Columbia大道,忽然回頭髮現一部分他的士兵竟然開始向著工事前進,於是他急忙向Motherspaw大聲重複他原先的命令,這次少校聽清楚了,但他的部隊已經向前衝去,於是他只好回答「太晚了!來不及回頭了!」
Opdycke看了看前面的敗退下來的聯邦軍和在後面潮水般湧來的敵軍,回頭再看看他身邊第125俄亥俄團的士兵們(他們是聽到他的原先的命令的),發現他們都用期待的目光看著他,這一瞬間他作出了決定,拔劍出鞘,他將劍指向前面第二道工事,「士兵們,目標:前面那道工事,前進!白刃突擊!!!」第125俄亥俄團的士兵們驚天動地地歡呼了起來!於是整個旅開始向右旋轉,沿著Columbia大道,開始了逆襲,在每個團的前方,軍旗開始隨風飄揚,每個團的號手在不停頓地吹奏著同一曲調「白刃衝進!」,全旅的官兵都開始歡呼了起來。
現今在北軍防線後方仍保存的富蘭克林戰場區域
正在敗退下來的聯邦軍士兵們忽然看到以團為單位整整齊齊的幾個方陣,士兵們一律步槍上刺刀,肩並肩快步向自己迎面走來,不由自主地向道路兩邊退去,有幾個來不及退的竟被撞倒在地,來不及收足,Opdycke旅的士兵們是踏著這些「可憐的傢伙」身上沖了過去,前面是蜂擁而來的邦聯軍士兵。就在這兩個隊伍即將接近的時候,聯邦軍停步打出了他們的齊射,然後在「白刃衝擊!」的命令下,他們直接向前面的敵軍撲去,而邦聯軍在同時也已同樣的勇敢和堅定反撲了上來。當時在場的人事後以「如同兩艘巨輪迎頭相撞」「如同兩個巨浪迎頭撲在一起,這一剎那仿佛時間都停止不前了」來形容這次可怕的撞擊。
接下來的白刃戰是殘酷和可怕的,以美國內戰而言,發生白刃戰的機會是不多的,少有的幾次白刃衝擊如果能衝到敵人面前(所謂Charge home),一般以守方逃跑結束,只有在雙方都同樣堅決的情況下真正意義的白刃戰才有可能發生,而一旦這樣的白刃戰發生,雙份的傷亡將同樣慘重。現在就在一個並不寬闊的空間裡雙方軍人用刺刀,用劍,用步槍,用短刀,甚至用拳頭搏鬥,時間仿佛回到了中世紀。筆者絲毫無意去描述當時的情景,我相信即使是當時參預了這次搏鬥的人也無法詳細的講述經過。雙方都損失慘重,聯邦軍方面,那個觸動這次反擊的Motherspaw少校格鬥而死,另一個受重傷的聯邦軍軍官的名字叫Arthur MacArthur,他的兒子將會非常著名。
後來的美軍中將亞瑟·麥克阿瑟(Arthur MacArthur),他的兒子就是日後美軍唯一的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格鬥的時間並不長,雖然雙方官兵表現出了同樣的堅定和勇敢,但邦聯軍的編制已經被打亂了,而Opdycke的旅是作為一個互相配合的整體投入戰鬥的,這個區別決定了一切。而且隨著邦聯軍攻擊的勢頭被擋住,那些原來在敗逃的聯邦軍部隊逐漸地在他們軍官的命令下,開始組織起來,很快他們也加入了反擊,而那些原來被隔在邦聯軍後方,有些甚至已被俘虜的聯邦軍士兵看到轉機,也立刻攻擊起敵人來。這樣在邦聯軍開始遭到數量上占優勢的敵軍從幾個方向的同時攻擊,終於他們開始向後退去。
第125俄亥俄團士兵留影
第36伊利諾依團是第一個攻到工事的團隊,當團的旗手將軍旗插到工事裡面的時候,聯邦軍發出如同海濤般的歡呼聲,就在這一剎那,那個旗手中彈倒下,但立即第2個士兵搶前拾起了軍旗,他也立刻被打倒,第3個士兵立刻接替了倒下的戰友,幾分鐘內,連續5個旗手被打倒,連續5次,軍旗再次插上工事頂端,逐漸地聯邦軍重新地登上了工事,邦聯軍被一步一步地趕了出去。
就在這時,從邦聯軍的右側忽然也傳來密集的火力,在這樣密集的交叉火力下,沒有人可以承受,邦聯軍被趕出了第二道工事,歡呼聲中,聯邦軍快速衝上工事,開始向聚集在兩道工事的空地上的敵軍射擊。「他們開始退了下去,但他們後面的部隊不知道前面發生了什麼事,還在湧進來,結果是他們擁成一團聚集在前面的空地上」倚靠在工事上,聯邦軍士兵們以最快地速度裝彈射擊,子彈如雨點一樣打入前面空地上密集的邦聯軍人群中,當時在場的聯邦軍老兵們事後這樣評論「That's no fight, that's execution(那不是戰鬥,那是處決)」。而這時從邦聯軍的右側再次打來了密集致命的霰彈,顯然邦聯軍的右翼攻勢也出了毛病。
富蘭克林戰役中的南北軍白刃戰
聯邦軍左翼(面對進攻的邦聯軍的右翼)是23軍Reilly師,和戰線中央的Wagner師不同的是這個師具有相當的作戰經驗,發現了敵軍列隊後,第23軍Cox代理軍長,Reilly代理師長全部上一線指揮,除了步兵以外,聯邦軍在沿著胸牆一帶部署了4門大炮,在胸牆後方不遠處的Lewisburg 大道兩側又各部署了4門大炮,在這一側聯邦軍的火力是非常強大的。
另一處和中央部分聯邦軍不同的是在他們前方沒有那個幫倒忙的前進陣地。士兵們根據命令趴到在胸牆後方的地面上,通過工事的間隙,他們能夠清晰地看到列隊向他們走來的敵軍的隊形,同中央部分的聯邦軍一樣,他們不由自主地讚嘆著這一壯觀的景象!這時Jack Casement旅長忽然一步跳到工事上,手指著前面的邦聯軍,大喊:「士兵們!你們看到那些婊子養的的叛匪了嗎?」,士兵們轟然回答「看到了!!!」「好!我要你們象岩石一樣在這裡一步不退,打得這些叛匪靈魂出殼!你們做得到嗎!!!」回答他的是一片歡呼聲。在歡呼聲中,Casement轉身將手中左輪手槍中的6發子彈射向敵軍,當然這麼遠的距離,他根本不可能擊中目標,但目睹這一幕的聯邦軍士兵們大聲歡呼,士氣為之一振!
本文作者:m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