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能夠稱得上合格書法家的80後女青年少之又少。
既貌美又書法不錯的80後女生就簡直像沙中找金,可遇而不可求。
咦?下面是趙孟頫作品嗎?
真不敢相信,
上面作品出自一位89年小美女之手!
她就是——楊芸熙
1989年生於遼寧鞍山,
齋號榮熙齋,雲雀館。
出身書香世家,父親是畫虎名家
幼年便在父親的啟迪薰陶下對繪畫產生了濃厚興趣,
憑藉幾可亂真的趙體,
在書法網站帖子創下六位數字的瀏覽量,
引起轟動,被冠以當代「管道昇」之名。
高中畢業她未接受常規普通教育,
而是選擇跟父親楊恆林學習書畫,
十八九歲始學書法、國畫,臨池學書,
筆耕不輟,臨古功深,足可亂真。
2012年赴北京學習,
得到著名國畫家程大利推薦,
考入中國國家畫院程大利山水研究班進修。
楊芸熙聰穎過人,藝術感覺良好,
真正屬於那種心有靈慧,一點即通型的藝術天才,
加之其用功程度又超出同輩。
因此,楊芸熙在涉足書壇僅四年時就登臨書藝創作之門,
進入到相對穩定、自如的創作情境中。
書法作品欣賞
楊芸熙 是趙孟頫《心經》
楊芸熙是從書法開始走上藝術之路的。她的博客文章《我在思考》一文中說:
書法不是亂寫,書法的法字充分說明了書法之所以叫書法,它循規蹈矩,最後落在一個法字上。它同其它藝術形式一樣是遵循一定規律的,是有規律可循的。學書之人都知道,書法由3個要素組成,即筆法、結構和章法。元代書法大家趙孟頫就有'書法以用筆為上』的著名論斷,鍾繇的挖墓尋筆法,王羲之的筆法不外傳,都說明筆法在書法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如果把書法當作是一項小區建設工程,好的筆法就相當於工地建設上用的鋼筋與混凝土,而結構相當於樓房的基礎與筐架,任憑你建築材料多麼優良,沒有一個穩定的筐架和基礎,你這棟建築依然會倒塌。一篇書法中獨立的字就好比一個建築群中的一棟棟樓房,那麼一棟樓房的好壞並不能用來評斷整個建築群的優劣;只有每一棟房子都穩固,並且布局合理美觀,它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工程。由此可見,結構與章法在一幅好的書法作品中至關重要的作用。
楊芸熙 臨《蘭亭序》
臨書她從王羲之《蘭亭序》上溯,她臨了鍾繇《宣示表》;往下,她臨王珣《伯遠帖》,楊凝式《韭花帖》,蘇東坡《黃州寒食帖》,臨文徵明小楷,臨董其昌《神仙起居法帖》,臨趙孟頫《千字文》《度人經》《汲黯傳》《赤壁賦》《高上大洞玉經》《閒居賦》《道德經》《洛神賦》《出師表》《後赤壁賦》、《靈隱大川濟禪師塔銘》等等。大師們的經典之作,她臨了不止一遍;宋四家,她都一一臨過;被稱為「楷書四大家」之一的「元人冠冕」趙孟頫,她臨得最多,也最地道。
楊芸熙 臨趙孟頫《道德經》
楊芸熙在學習書法的同時便開始了繪畫的臨習。她是從臨摹清初四王山水開始的,王鑑、王原祁、王翬、王時敏的山水,她一個不少,一一臨來。接著是董思翁,李營丘,錢維城,文徵明,唐寅。顯而易見,她臨習四王作品最多,得四王風致最富。這奠定了她當下繪畫作品的風格基調。然而,楊芸熙的原創作品則多是人物畫。在她的作品中,山水都只是小山水,只是一個背景。
楊芸熙 是趙孟頫《赤壁賦》 局部
她至今從未參加過一次全國性書法展覽和比賽,也沒有入過任何展覽。對此,芸熙有她自己的考慮。即在她的心裡,也無所謂展覽和獲獎這些名與利的負累,她現在還沒有準備好,可能將來會參加比賽,但即便投了稿也不會太在意得失成敗。
我真正在意的是我創作中存在的問題是不是已經解決了,我每天的書寫是不是有收穫,這才是我最為關注的重點所在。
楊芸熙 是趙孟頫《真草千字文》局部
也正是有著這種平和閒適的心態養成,芸熙活得很真實,她能真切地感受到這種環境給她的生活和創作帶來的益處。
楊芸熙工筆作品欣賞
楊芸熙扇面作品欣賞
看到楊芸熙,
你頭腦里馬上會跳出白居易的詩句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的確,楊芸熙是一個翩翩年少、
風華正茂的靚麗女孩。
只看她的容貌,你會覺得她是一個江南少女;
再看她的書畫,
才知她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少女書畫家。
怪不得網友叫她「中國臨趙孟頫最好的美女書法家」呢。
有人為中國當代最優秀的十位美女書法家排了座次,
楊芸熙名籍其中,並且是最年少的一位。
然而,對於楊芸熙來說,
最可令人讚嘆的不僅僅是她靚麗的外表。
楊芸熙有出眾的容貌,
又有超群的藝術修為,
她卻不事張揚,含蓄內斂,
這更增加了她作為一個美女書畫家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