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診肝臟上發現的異常陰影或占位到底是什麼病?

2019-11-27   肝膽疾病專家王東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實質器官,成年人的肝臟重量約為體重的2%左右,肝臟又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器官,而且是人體內新陳代謝最重要且最活躍的器官,可比喻為人體的一個巨大的「化學工廠」,而肝臟又是屬於一個相對「沉默」的器官,早期肝病往往是不會有什麼特殊症狀的,因此肝臟疾病的早期發現通常都不是依靠症狀來診斷。

肝臟功能複雜且繁多

我國每年新發肝癌人數超過40萬,肝硬化的發病人數至少達數百萬,此外,查體發現的各種肝臟陰影或占位也在困擾著相當多的人,那麼醫生是如何來確診這些肝病呢?

一、為什麼在我國肝病如此這樣高發?

各種肝臟疾病在我國比較常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肝炎病毒感染者眾多:目前仍然有7000多萬的「B肝病毒攜帶者」——又稱為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inactive HBsAg carrier),和2000萬慢性B型肝炎患者,後者尤為危險,如果不加以控制,有相當高的比例會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數據顯示,由慢性肝炎、肝纖維化進展為肝硬化的風險為5年發生率12-25%,由肝硬化進展為肝癌的風險為5年發生率6-15%,由肝硬化進展為肝衰竭的風險為5年發生率20-30%。因此對於B肝感染者,定期複查和及時治療對於減少嚴重肝病的發生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脂肪肝、飲酒者眾多: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口老齡化,以及肥胖症和酒精濫用現象的日趨增多,中國脂肪肝患病率迅速增長,脂肪肝正成為中國越來越重要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目前,脂肪肝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為中國居民第一大肝臟疾病,抽樣調查顯示:中國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約15%,其中80%-90%為單純脂肪肝,雖然輕-中度脂肪肝不至於引起明顯的肝功能異常,但重度脂肪肝如果不加以逆轉,也有發生肝硬化、肝癌的風險。酒精性脂肪肝屬於酒精性肝病的一種表現形式,酒精性肝硬化嚴重者會出現肝功能衰竭,導致死亡。

脂肪肝的危害不容小覷

濫用保健品、藥物者眾多:已知全球有1100多種上市藥物具有潛在肝毒性,常見的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抗感染藥物(含抗結核藥物)、抗腫瘤藥物、中樞神經系統用藥、心血管系統用藥、代謝性疾病用藥、激素類藥物、某些生物製劑和中草藥製劑(TCM)等,其中國內有報道相關藥物涉及的肝毒性比例分別為:TCM(23%)、抗感染藥(17.6%)、抗腫瘤藥(15%)、激素類藥(14%)、心血管藥物(10%)、NSAIDs(8.7%)、免疫抑制劑(4.7%)、鎮靜和神經精神藥物(2.6%)。因此務必要重視藥物性肝損害!

環境、水、食品污染嚴重:以黃麴黴毒素為代表的致癌物,是由黴菌產生的致癌物,主要污染土壤、糧油食品、動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麥、豆類、堅果類、肉類、乳及乳製品、水產品等均可能有黃麴黴毒素污染,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嚴重。

食品污染需要重視

二、如何分辨肝臟病變,哪些檢查手段可以幫助我們

腹部超聲是篩查各種肝臟疾病的首選檢查手段:超聲檢查對人體無不良影響,可重複,費用相對低,目前新的檢查項目如超聲造影可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率,此外在超聲導引下穿刺活檢可直接獲取組織學診斷疑難病灶,手術中的超聲檢查也能幫助外科醫生髮現微小病灶和進行針對治療,更是肝病治療後的定期隨訪手段。但是超聲檢查有其局限性,對於較小(<2cm)的病灶,或病灶位於靠近膈頂部或肋骨後方時有局限,不易發現,而且特異性相對較差,解析度低,人為因素影響較大。

增強CT檢查作為分辨肝臟占位的主要手段:增強CT是通過往靜脈血管里注射造影劑之後再做檢查,否則沒有造影劑強化的CT甚至有時候還不如超聲檢查,通常情況下,造影劑引起過敏機率極低,只有嚴重過敏體質、合併腎功能損害才屬禁忌,CT的缺點是存在一定性放射性傷害,對於很小的病灶(<1cm)鑑別困難,也有可能遺漏。

增強MRI對肝臟占位的診斷價值已超越增強CT檢查:增強核磁對脂肪肝、肝硬化合併肝癌、不典型肝臟結節、較小肝癌病灶的診斷具有相當優勢,特別是普美顯強化的核磁對於難以確診的肝癌具有相當的優勢,但核磁的缺點是檢查時間較長(20-30分鐘),有噪聲和偽影(受呼吸影響),如果體內有金屬物

也會影響檢查結果。

B超、CT、核磁是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手段

腫瘤標記物可以篩查肝臟腫瘤: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是確診原發性肝癌的主要腫瘤標記物,其中60~70%的肝癌病人AFP會高於正常值;糖類抗原19-9(CA19-9)在肝癌的陽性率大約30~50%;癌胚抗原(CEA)異常升高且肝臟有陰影時,需要警惕轉移性肝癌。

病理學檢查:仍然是惡性腫瘤診斷的「金標準」,可以通過超聲引導經皮細針穿刺活檢,或者是在腹腔鏡下直視或超聲引導下取活檢,由於肝臟再生功能很強大,肝穿刺活檢檢查抽取的肝組織很小,對肝臟功能無實質性影響,是一種低風險的檢查手段。

肝穿刺活檢對於難以診斷的肝臟病灶仍然是重要的方法

對於難以確診的晚期腫瘤,可以選擇PET-CT檢查,這是一種對轉移癌的敏感性高的檢查手段,主要用於有無淋巴結轉移、骨、肺等轉移病灶評估。但價格昂貴,一般不作為常規檢查手段,不推薦作為健康查體項目,PET-CT對人體的放射性損傷相對較大。

PET-CT

三、除原發性肝癌之外的肝臟占位性疾病有哪些?

其實如果沒有肝癌的高危因素,體檢發現的肝臟陰影或占位大多數為良性病:

不均勻脂肪肝:主要原因是脂肪含量在肝臟分布不均勻,使得部分脂肪肝在B超上也可表現為像占位一樣的陰影,但是CT和核磁是可以明確診斷的,如果脂肪肝好轉,這種病灶也可以逐漸消失;

肝膿腫:屬於肝臟的感染性疾病,發病人群在老年人多見,特別合併糖尿病者,多有發熱、肝區鈍痛等症狀,一般都容易診斷,但需要和肝臟惡性腫瘤合併壞死感染相鑑別;

肝囊腫:分為單純性肝囊腫及多囊肝,是最常見的肝臟囊性占位,單純性肝囊腫增長緩慢,而多囊肝常合併多囊腎,影像學檢查具有典型特點;

圖中黑色圓形病灶為肝囊腫

局灶性結節增生(FNH):年輕人多見,是由正常肝細胞、血管、膽管和kupffer細胞組成,無正常肝小葉結構,病灶中央為星狀纖維瘢痕,向周圍放射分隔,無包膜,與正常肝實質分界清楚,容易誤診,特別是需要和肝臟腫瘤相鑑別;

圖中白色病灶為FNH

肝血管瘤:大多數為肝海綿狀血管瘤,大者可達10cm以上,是最常見的肝臟良性占位,女性發病率多於男性,在CT和核磁有特徵性表現,特別是核磁,呈圓形或類圓形低信號,在T2相病灶呈高信號,又稱「燈泡」征;

圖中白色為血管瘤

肝臟中有某些病灶存在潛在癌變的風險,如肝腺瘤:女性多見,超過半數患者有連續服用口服避孕藥5年以上的經歷,肝硬化結節和巨大再生結節:MRN(macroregenerative nodule) 是指硬變肝臟中體積明顯大於其周圍結節的結節狀病變,多發或單發性園形或橢園形結節,直徑多為0.5~3cm ,色澤和質地明顯不同,界限清楚,由肝細胞組成, 必須含有匯管結構。

腺瘤存在癌變和出血的風險

轉移性肝癌——各個臟器的惡性腫瘤均可轉移到肝臟:除了原發性肝癌是來自於肝臟自身之外,肝臟也是其他部位惡性腫瘤容易發生轉移的部位,如下圖所示,這些器官的惡性腫瘤都可以轉移到肝臟。

轉移性肝癌可來自於身體各個器官

結語

總而言之,肝臟占位或陰影大多數為良性,但由於我國慢性肝病人數眾多,在無法確診時,建議及時到正規大醫院進行診斷。當然對於年輕人來講,保持健康的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堅持鍛鍊身體,遠離有害物質,保證良好的心態對於防治肝臟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