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我們生活中,免不了要帶孩子去一些人多的公眾場合,例如超市,遊樂園或者大型的商城等。孩子總是愛跑愛鬧的,所以在這些公眾場合,可能家長一不留神,孩子就不知跑到哪去了。大部分時間兜兜轉轉可能還是能找到孩子的,但是如果出現孩子真的走失的情況,那麼此時孩子的"自救"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案例
周末,爸爸媽媽帶著肖肖去超市購物。肖肖的爸爸在平日生活中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與安全意識。所以肖肖也養成了比較獨立的好習慣。
在準備結帳的的時候,肖肖蹲在海鮮區看著魚蝦。此時爸爸突發奇想考驗一下肖肖如果他發現自己"走失"了會是什麼反應。
肖肖看了幾分鐘後開始回去找爸爸媽媽,可是他左跑又看方發現自己找不到爸爸媽媽,猶豫的站了一下。
但令人驚訝的是,肖肖沒猶豫多久,走到收銀台旁邊的保安叔叔身旁說了幾句話,然後跟著保安叔叔一起乘電梯到了商場的一樓的廣播台,肖肖和廣播台姐姐說了幾句話後,尋找肖肖爸爸媽媽的廣播便響了起來。這時躲在一旁的爸爸媽媽開心地笑了起來。
通過這樣一個故事,我們被肖肖的勇敢機智所折服,也對肖肖爸爸的教育所感到敬佩。
分析
- "自救"意識應該從小灌輸
從小給孩子灌輸安全意識
許多意識與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所以從小就要注重對孩子自立安全意識的培養。
比如告訴孩子,當在人流多的地方走丟了,千萬不能大哭,不然小心被壞人盯上了。而讓孩子學會去找正確的人幫助自己。並且讓孩子還能記住爸爸媽媽的電話,以備不時之需。
用危險推導法來讓孩子們領悟危險
每個孩子都具有好奇心強的特點,常常趁大人們不注意玩一些危險物品或者做一些危險的事。
這時候,家長可將孩子的危險行為通過拍照、視頻等形式記錄下來,再與孩子探討這些危險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會產生什麼危險,讓孩子在腦海中體驗並且領悟這些危險的後果。
2、先培養,後實踐
在外部環境中的引導實踐
教孩子記住父母的電話號碼與自己的詳細住址,以及教會孩子撥打110,119,120等求助電話。讓孩子知道相應緊急情況下可以第一時間撥打這些電話求助。
平常帶孩子外出時,教孩子辨別一些警察或者一系列安保人員,告訴他們無助時是可以向叔叔們尋求幫助的。
父母也要做正確的榜樣
孩子的成長是具有模仿性的,所以作為家長首先要規範自己的行為習慣。保證自己能按紅綠燈過馬路,走路不看手機,開車系好安全帶等一系列安全行為,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所以,先我們自身做好,後才能言傳身教。
總結
"千般照顧,不如自護",守護孩子的安全是父母最重要的事,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父母不能天天守著孩子保護他們的安全。所以,系統的安全知識的灌輸和正確安全習慣的培養,是孩子一生里最重要的課程。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