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父親,我的精神榜樣

2019-06-03   民眼看天下

作者:王剛竑



八十多歲的父親,常常說自己沒什麼文化,沒什麼本事,一生都老老實實地過來了,能做到的也就是把我們兄妹養大,沒能給我們留下什麼財產。但我們兄妹都覺得,普普通通的父親早就給了我們一筆巨大的人生財富。

王剛竑的父親


1

牛皮紙上的字

1954年,只上過一年學的父親,和兩個同鄉來到景谷縣城當搬運工。從老家一起出來的三個人,其中一人乾了幾天受不了苦就回了老家,後來父親和另一個人被招進西雙版納州勐海茶廠(今天的大益茶廠)當了工人,和他一起的那個同鄉乾了沒多久就因為個人原因被開除了。留下來的父親1958年則從勐海壩子調到勐臘山區支援普洱茶的發展,從搬運工到購銷員,再到收購站站長,做了35年,一直干到退休。

因為之前讀書少,父親進入茶廠後就想盡辦法學習。那個年代,要找到學習用的紙張都是件難事,父親只得自己想辦法。每天工人下班後,他就趴在麻包上用包裝茶葉丟掉的牛皮紙和筍衣自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父親就這樣練字、學習。

1966年王剛竑的父母親抱著其大哥、二哥



我讀書時,父親常給我寫信,我也常反反覆復翻看父親的信。信上的字筆走龍蛇、遒勁有力,很是漂亮。除了幾個簡筆字外,很少有錯別字。文字表達流暢、邏輯清晰,根本不像是只讀過一年書的人所寫的。

我們長大後,父親曾和我們聊起同村一塊到茶廠的兩位老鄉,他說後來這兩人的情況都不大好,人到中年就早逝了。藉此,父親告誡我們,做人要踏踏實實。人的一生特別不容易,走好每一步路很重要。不要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得根據自己的情況規劃自己的人生,在有限的條件中奮發努力。

2

曼莊村的「王同志」

我出生在勐臘縣曼莊村,母親參加隊里合作社的勞動,父親則是如今蠻磚茶山購銷點的負責人。在我小時候的印象里,村裡村外,大大小小的人,都稱呼父親為「王同志」。我那時小,不明白這個稱呼的含義,直到多年後,我才懂得那時能在村裡被稱為「同志」的人,都是大傢伙兒敬佩的人。

王剛竑的父親(右)與四伯


據村裡的一些老人說,在困難時期,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父親都儘量照顧那些困難的鄉親。直到今天,父親還經常接到村裡老人們的電話,有時是和父親聊聊家常、敘敘舊;有時也邀請父親回去看一看,見見他們這些老朋友。

而我,也成了父親好口碑的受益者。我下鄉時,上了年紀的人一知道我是父親的兒子,都對我很熱情。碰上年紀小一些的,提「王同志」三個字,也說知道嘞,從父輩口中聽過。一下子,聊天的氛圍都能親切不少。

父親對外友善,對內則很嚴格,是個典型的公私分明之人。

我六歲那年的雨季,曾和大我一歲的哥哥跟隨寨子裡的大人們上山撿木耳。一個雨季下來,採摘了五六斤干木耳。哥哥和我覺得辛苦了但成果不大,收入和付出不對等,心裡覺得委屈。我倆找父親商量,請父親給增加一些重量,還找了個「好」藉口:「反正日常收購也是有損耗的,加一些也看不出來。」

王剛竑的父親(右)在泰國


這個想法剛說出來,父親臉色就變了。他先說自己理解我兄弟二人的想法,小小年紀滿山撿木耳,他也心疼。但不能忘了初衷,本來是想讓我們體驗下勞動,不能變成謀利造假,做人要誠實。

如果說,這事我當時還能接受,那麼後來發生的兩件事則讓我困擾了很長一段時間。

我七歲時,父親調到當時剛組建的象明公社(今勐海縣象明鄉)外貿站任站長,主要負責今天普洱茶五大茶山茶葉的收購工作。外貿站剛組建時什麼都沒有,連建房子的木料,都得父親這個站長自己到深山裡砍。今天的人大多都想不明白,認為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但那個時代的人,很不一樣。像我父親,他就把單位當做自己家。

2015年,王剛竑家父母和他們四兄妹


等父親砍好了木料,得找人扛回去。為了貼補家用,父親讓母親和其他人一起去。可最後結帳時,父親並沒有算自己砍木料的工,給母親的費用和其他人一樣,沒多給一分錢。

另一件事,發生在一個假期中。我和哥哥一起去包裝茶葉掙點零花錢,那時包裝茶葉是把茶葉放進麻袋再塞緊封好口後外運。我和哥哥個子矮,差不多才有麻袋高,我們一個人塞、一個人把茶葉撮進去,費時又費力。一天下來,臉弄得黑漆漆的,鼻孔都是茶末,還包裝不了十袋。

父親在收購閒暇時,也會來包裝。但他總是單獨包裝,不給我倆幫忙,也不給我倆多算。更讓我們覺得不可理喻的是,他包裝茶葉不計件,算是他分內的工作。

2015年王剛竑家的全家福



關於這兩件事,父親當時也曾給我和哥哥講過一些道理,但我總覺得想不通。直到多年後,我也參加了工作、擔任了領導,我也成了父母,才知道父親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是在教育我們為人要剛正不阿、公私分明。

3

27塊錢的擔當

小時候,父親對我們的教育,身教偏多。等我們工作了,與父親相處的時間變少了,父親更多的是給我們講故事,講故事裡的道理。

我初參加工作時,曾做過一段時間的財務工作。父親剛知道我要做財務,就給我講了一個他的故事。

多年前,父親曾在象明倚邦茶山茶葉收購組工作。一次盤點時,他發現帳面上有27塊錢對不上,父親連查了兩天都沒查出來。27塊錢,是父親將近一個月的工資,是筆大錢。父親一時湊不出,就將他第一筆工資買的毛毯賣了,補了帳上的錢,再寫了一封信作為說明交到易武茶葉收購站。一個月後收購站把父親補上去的錢又寄了回來,告訴我父親是算少了一張90斤茶葉的購銷單據,正好是27元。

象明倚邦茶山



父親說,這事雖小,但也讓他懂得做財務工作心要細,絕不能馬虎,不能出差錯。同時他也希望我能和他一樣,出了錯一定要承擔起責任來,盡己所能地去化解問題。

因為父親的教導,我在財務工作崗位的兩年中,哪怕只是一元錢的問題,我都要搞得清清楚楚,一直都沒出過任何差錯。

我在單位任領導職務後,父親又常對我進行廉潔教育。他常說的一句話是:「做什麼工作、在什麼位置,都千萬不要有貪念,不要在工作崗位上出任何問題。」有時他會講講他的好朋友,遺憾地說對方擔任收購站負責人後,因300元被批鬥了三天,最後還送去勞動教養,實在得不償失。「本分做人,踏實做事,這輩子才不會犯錯,不會吃虧。」

王剛竑獲得「家風徵文比賽」一等獎



父親因為家庭成分的問題,雖然在工作崗位上老老實實地乾了一輩子,做得比別人多、比別人苦,也年年拿先進,但一直沒有得到更好的發展。他常開玩笑說他最高的榮譽是1984年獲得過西雙版納州民族團結模範,最大的官就是任過管了三個人的站長。這輩子,實在沒有財富可以留給我們。

但事實上,父親從這些看似小事的點點滴滴中一直給予我們精神的財富。我們從不理解、不明白到慢慢被感染、被薰陶,用父親為人、工作的原則指導自己,收穫著踏實而幸福的人生。這,其實是父親給予我們的最大財富。同時,我們也希望父親能健康長壽,有更長、更多的時間看到這筆財富在我們的家庭里一直傳承下去……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正直者培養正直、善良者培養善良、堅毅者培養堅毅。你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關鍵在於你是什麼樣的人。或許你我都要反思反思,自己是否足夠自律?自己是否是希望孩子成為的那種人?自己是否已修煉出可貴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