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這種房產,不是巨虧就是血賺

2019-11-14     大鬍子說房

「5000萬蹲!」

這是去年的一個來源於樓市的熱詞,講的是2018年5月,深圳招商雙璽開盤的時候,你拿著5000萬來買房,只能在角落蹲一蹲,等著搖號。

而5000萬,在中國除了北上廣深的其他地方,都是出則前呼後擁,入則高朋滿座的一個數字。。。

「8000萬秒!」

這是今年又一個來源於樓市的熱詞,講的是2019年2月,華潤深圳灣瑞府開盤,售價8800萬的400平戶型被瞬間搶光。

而8000萬,在中國除了北上廣深的其他地方,都是出則人中龍鳳,入則有錢枯燥的一個數字。。。

普通人看到這些熱詞,可能覺得買這些房子的人都是人傻錢多。無論是5千萬還是8千萬,我干點什麼不好,就買套房,傻不傻?

然而,有錢人做這個決策的角度,必然是和普通人不一樣。

他們擁有的信息渠道、數據資料、視野認知,都是普通人難以接觸的。

也許他們看到的不只是現在這套房子,而是優質豪宅產品背後的地段潛力、景觀潛力、圈層潛力、身份潛力等種種潛在價值。

如果不是限價,他們可能會願意拿出更多的資金,來為自己添置這套「未來會足夠稀缺」的不動產。

豪宅真的比普宅漲幅高嗎?

豪宅比普宅漲幅高嗎?

我可不會像那些豪宅銷售一樣,告訴你豪宅由於稀缺漲幅必高。其實從普遍來說,我是非常認同豪宅一般是漲不過熱銷普宅的。

原因也很好理解,豪宅由於總價高,購買人群少,流通性就不高,不滿足投資品的特點。

而且,一旦某土豪掛牌太久賣不出去,同時又需要錢的時候,就會把自己手中豪宅降價拋售了,剩下土豪就容易跟風降價。

拿北京來說,這裡列出了幾個2008年賣的比較貴的豪宅,10年過去了,漲幅都比較一般。

要知道,北京2008年的均價是12479元/㎡,而2019年的價格已經到了6.43萬元,平均漲幅都有5倍以上,所以這些豪宅即使漲了200%或300%,也都是跑輸大盤的。

深圳最「著名」的豪宅鹽田華僑天麓,08年開盤價96999元/㎡,標榜是為土豪

定製的無敵山景別墅。

結果到了今天的2019,打開二手房網站一查驚呆了!竟然售價還在10萬左右,而且甚至還虧了幾百萬。

你很難想像,在2008年那個時候買房,竟然還會虧,而且還是在張五常口中的「宇宙中心」深圳虧。

試想,如果那幾年你身邊投資房產的朋友都在賺錢,只有你在虧,而且還是幾百萬的虧,那感覺是有多麼的絕望。

所以,流通性不足的普通豪宅,我還是建議你謹慎挑選,房子爛在手裡的感覺,並不好受。

豪宅難道就沒有投資價值嗎?

如果豪宅的漲幅如此有限,那「5000萬蹲」和「8000萬秒」的人們,豈不是瘋了嗎?

即便是自住,富人們也會考慮升值的對吧。

所以,他們到底看到了什麼呢?

其實,正如巴菲特的那句老話,「Be greedy when others are fearful, and be fearful when others are greedy.」

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

大家都覺得豪宅流通性低的時候,有人恰恰認為那只不過是富人們的挑剔。

社會財富在增長,中國經濟在前進,二八效應逐漸凸顯,新中產越來越多,豪宅必然是越來越有需求的一件產品,也是富人們願意為之付出高價的房子。

只不過,這裡指的豪宅,是足夠優質的豪宅,而不是隨隨便便的豪宅。

什麼叫優質?當然不是貴就是優質。

而是符合城市發展方向,區域經濟實力強勁,路網交通非常便捷,擁有不可複製景觀,圈層效應十分明顯的豪宅,才能算的上是真正優質的豪宅。

無論是5000萬蹲的招商雙璽,抑或8000萬秒的華潤瑞府,其位於深圳灣一線海景的位置,都滿足優質豪宅所需的幾個條件。

我們來看鹽田虧損的豪宅,首先它的位置就與深圳重點發展西部片區的方向背道而馳。當產業已經從羅湖向南山出現轉移,大量的就業人口就會同樣向南山轉移,那麼企業的稅收,居民的購買力,都會向南山聚集。

這就造成,深圳地鐵已經快300公里的今天,仍然沒有一條修到鹽田的地鐵開始運營,各種商業、教育、醫療等資源,也不向鹽田傾斜,其豪宅的附加價值,也就非常之低。

再從圈層的角度來看。規模經濟是經濟學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別墅由於數量有限,再加上鹽田的大小梅沙與東部華僑城等旅遊區占地過大,基本很難形成大富人區的規模效應,因而產生不了規模經濟。

而深圳灣一帶剛好住宅土地豐沛,大平層居多,深圳的財富階級都大量集中在這一塊,從而「深圳灣」幾個字,也成為了深圳富人的象徵。

於此同時,該地區為富人服務的產業也就逐漸興起,比如深圳灣1號的深灣會會所,入會費38萬,富人們想要的,並不是勞斯萊斯接送服務,和直升機預訂這種單純的硬體享受,他們入會更深層次的目的,是資源的交換和圈層的聯繫。

那麼,優質豪宅的漲幅如何呢?

不僅沒跑輸大盤,反而贏了一大截。畢竟,富人們是願意為之買單的。

比如,2015年,還是在深圳灣的恆裕濱城二期,開盤價是11萬/平。

而今天,已經賣到了28萬。

半島城邦三期,2016年中的開盤價是10萬左右,到2019年已經有賣到21萬。

深圳整體2015年的房價是4.15萬元,2019為6.54萬元,漲幅在57%,很顯然,優質豪宅的漲幅,是遠高於這個數字的。

其實,全國的富人們基本都看到了優質豪宅的潛力,正在把自己的資產往核心城市配置。



同時,據我多年的觀測研究,豪宅的紅利具有板塊輪動性,比如深圳就是從羅湖銀湖,到福田香蜜湖,再到現在的深圳灣。

那麼,下一個輪漲的板塊在哪裡?如何提前潛伏?

11月23日,我準備邀請幾個粉絲和我一同考察,剛好借著這個機會,也想與讀者們認識一下,互相交流交流投資經驗和房產觀點。

由於要保證一定的深度和私密性,我的線下沙龍可能只會限定10個人,也需要一定驗資。到時候活動會以考察和晚宴的形式舉行,希望能個大家交個朋友。

同時,我也會邀請到我的一位好友,是在深圳深耕豪宅市場20年的一位房產分析師,自己也住在深圳灣,並有數十套的房產投資。在深圳豪宅市場這個細分領域,他一定敢稱第一人。

現在還可以買豪宅嗎?

其實你可能會有一個問題,就是現在中國豪宅的價格已經不低了,投資或購買自住,還有必要嗎?

關於這個我想說,用平民百姓的眼光去看豪宅的價格,當然遙不可及。但用發展的眼光去審視中國,核心位置的豪宅仍有空間。

首先是我們國家的「超市城市群」們,仍處於一個發展階段,《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也只不過是今年初才規劃,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概念,也只不過是8月份才提出來。

而日本東京灣區的《東京灣港灣計劃的基本構思》,提出於1967年;美國紐約灣區的《紐約及其周邊的區域規劃》,提出於1929年。

這些灣區都經過了數十上百年的發展,而中國才剛剛起步。

東京灣區用整個日本面積的3.5%,集聚了全日本三分之一的人口,同時貢獻了日本三分之一的GDP。而中國的大灣區、長三角和京津冀加起來,聚集的人口不到四分之一,貢獻的GDP占27%。未來肯定會有不斷的人口流入和財富階級的資產增長,優質的豪宅同樣也會隨著有更多的需求。

而且,與其他地區相比,中國內陸的豪宅並不算那麼貴。紐約的中央公園園景房One57,每平米售價大概在 7 萬美元,摺合人民幣50萬元左右,即便是深圳灣1號目前在售最貴的一套T3棟17樓,總價1.6億640平,均價也是25萬左右,不及人家均價一半。

不僅如此,香港九龍站天璽一個高層海景單位曾經推出放盤,叫價達2.3億元,每平方呎叫價高近12萬元,約120萬人民幣一平,普通人難以想像。

你說中國豪宅未來的價格會比它們低太多嗎,我想不太會,因為10年、20年後,中國的階級分化可能已經慢慢形成,財富的二八效應也逐漸顯現,城鎮化由60到70走向結束,超級城市也已經在國際上扎穩腳跟。

當深圳的前海和超總不再是一片工地,當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最有錢的那部分人,又能比香港和美國的中產富人窮到哪去呢?

現在,你也許能理解。

為什麼這些「人傻錢多」的富人們,要去拿5000萬蹲在牆角,要去拿8000萬頭腦發熱。

因為他們看得並不是未來2,3年,而是20甚至30年的中國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MTmfG4BMH2_cNUgiv8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