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嬙:春秋戰國時期的第一紅顏 中國古代的第一美 毛嬙的名氣為何沒有西施大?

2020-06-22     摩之孤單

原標題:毛嬙:春秋戰國時期的第一紅顏 中國古代的第一美 毛嬙的名氣為何沒有西施大?

毛嬙是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之一,在後世的很多經籍中,都會把毛嬙和西施放在一起比美,而且多是毛嬙在前,西施在後。同樣是美貌第一的優質佳人,為何她的存在感卻很低,她不被人熟知呢?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是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西施位於四大美女之首,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第一美女。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的,中國古代的第一美女另有其人。那麼,這個人是誰呢?

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並不是完全以純粹的美貌來評比的,這裡面包含著偌大的政治背景。西施捨身助越亡吳,昭君忍辱大義和親,貂嬋以色離間董呂,玉環釀成「安史之亂」。據此,妄斷:若從單純美艷的角度論,「四大美女」尚不是「鳳毛麟角」。真正能冠之以「鳳毛麟角」的,或許僅妲己、褒姒、夏姬、毛嬙、息媯數人。

春秋末期的毛嬙應該是中國古代、至少是色冠先秦時期的「第一美女」。毛嬙其人,史書上並無專門記載,只知她是春秋一代霸主越王勾踐的愛姬,大致與西施年齡相當。但我們仍可以從後人對她的稱道讚美中知曉,她才是最初人們心目中美的化身與象徵。

毛嬙應該是「沉魚」的原始形象。「沉魚落雁」這個成語,源出自《莊子·齊物論》中的「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莊周的本意是指無論像毛嬙、麗姬那樣人們公認的絕色美女,魚與鳥是不懂得去欣賞的,面對美妹,它們照樣或沉入水底自游,或高高地飛翔著。莊周以此說明天地萬物齊一。

後來唐朝詩人宋之問有詩云:「鳥驚人松蘿,魚畏沉荷花。」之後世人便以「沉魚落雁」形容女子之貌美。「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成為古典小說中形容女子美貌的套語。

毛嬙為何沒有西施的名氣大呢?

一、政治考量。

毛嬙是越王勾踐的姬妾之一。據《莊子》所言,"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可見毛嬙的容貌之美,不是用語言來表述的,只能用沉魚飛鳥的映襯來烘托。毛嬙之美,只對準了越王勾踐。而西施則是作為美人,身負禍亂吳宮的政治使命,是越王勾踐滅吳布局的一枚棋子。從吳王好細腰的嗜好來看,西施屬於」病態美「的類型,因此民間才有」病西施」之說。

吳滅越國,對於毛嬙、西施來講,都是一種恥辱,就連越王勾踐也是帶著范蠡入吳為奴,躬身服侍吳王夫差去了。毛嬙貴為姬妾,自然不可能被勾踐奉獻給吳王。即使君在外,毛嬙在越國發揮出了其應有的政治作用,其政治影響範圍也無非就是越國的內宮和朝堂。西施則順應形勢發展的需要,被范蠡發掘出來,帶到吳國夫差身邊,用姿色影響夫差施政,為越國滅吳埋下了伏筆。從政治考量角度看,西施的政治影響力顯然要比毛嬙的大。

二、宣傳需要。

正是在西施姿色的影響下,吳王夫差放鬆了對勾踐的敵意,這就給勾踐臥薪嘗膽、意圖滅吳提供了可行性。經過君臣共同努力,勾踐最終滅掉了吳國,殺死了吳王夫差。西施在功成名就之時,選擇的是激流勇退。西施隨著范蠡泛舟丹江,遠離了政治鬥爭的漩渦。勾踐滅吳之後,面對國內人心,肯定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對西施、范蠡等滅吳功臣進行宣傳報道,這既是對他們功勞的肯定,也是凝聚人心的宣傳必要。而毛嬙雖然在滅吳過程中也有貢獻,可畢竟「滅吳乃是自家事」,豈能「自貼金紙在臉龐」。因此西施的形象從宮廷傳播到了民間,而毛嬙止步於宮廷,兩人的民間影響力高下立判。

三、情感使然。

西施被范蠡從民間選取,服侍吳王若干年後,范蠡仍然對其不離不棄,甚至於放棄了高官厚祿的誘惑,固然有對勾踐「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忌憚,可對於西施感情上的同情或者說是對其美的讚賞,卻也讓范蠡不顧時代對女性貞節的要求,義無反顧的私下「奔逃」了。

反觀毛嬙,作為越王勾踐的姬妾,只能從一而終,把青春年華都拋灑在寂寥的後宮生活中。老百姓心中有桿秤,能稱出公平正義。范蠡西施回歸民間,蹤跡也是遍布多國。人們對西施為國犧牲、為情奔逃的事跡充滿了愛憐、同情,讓西施收穫的是滿滿的正能量和美讚譽。從情感角度講,西施比毛嬙更能激起人心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嚮往。

為什麼她後來會越來越低調,直到不被人熟知呢?

因為對於那個時期的女子來說,太過於出名也未嘗就是一件好事情。她懂得讓自己及時的退隱,以保持自己能偶擁有一個正常的生活。這證明她是選擇了一個安逸的人生,而不是被眾人推上風口浪尖,成為政治上的犧牲品,過著身不由己的日子。反觀西施,她其實就是那段歷史的受害人,她的美貌和人氣只能屢次被國家利用,沒能全身而退,遠沒有毛嬙過的輕鬆。所以她之所以選擇低調,讓自己漸漸被世人遺忘,這是一個明智的舉措。

一個女子能夠出名,不光是憑藉美貌,還要參與到那些殘酷的政治鬥爭之中,比如西施就曾經利用自己的美貌,幫助國家,做了一名臥底,立下功勞後卻沒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想必毛嬙深知這一點,她不想成為一個犧牲品,枉送了性命。所以她從來都不曾參與到那些政治鬥爭中,而是安心的做了一個寵妃。她所需要做的,就只有安逸的生活,不聞窗外事。這樣的女人,未嘗不是一種智慧。

她的這些選擇,也就是她至今不怎麼被世人熟知的根本原因了。她雖然擁有出眾的美貌,和聰慧的頭腦。但是她並不在乎那些功利和名氣,而是嚮往一種平靜的日子。所以她才能漸漸在世人的眼前淡出。最後低調的過著自己的小日子。

毛嬙的這種做法,雖然讓她作為春秋第一美女,至今都不被人熟知,未免有些可惜,但是轉念一想,這對她來說很明智的選擇,她的結局並不像很多佳人一樣悽慘,而是平安的過完了自己的一生。是一個很有福氣的女人。這未嘗就不是一件好事吧。筆者認為,能夠看清時局,選擇退隱,是需要很大的智慧的。因為就算有再大的名氣,再多的殊榮,也無法給予一個人真正的幸福。所以毛嬙雖然失去了一些名氣,但這並不代表她過的不幸福,結局反而是美好的。

或許正因為如此,才成就了西施。西施犧牲美色,獻身夫差,最後助勾踐完成復國大業。這種為國獻身的女子總會讓那些刀筆吏更加瘋狂追捧。這種看上去大義凜然的角色,更值得他們大書特書。相反,由於毛嬙未能做出什麼驚天動地,利國利民的大事,因此也就漸漸淡出了此後的歷史而只見於當時之人的記載當中。而西施則被各種傳說,故事,戲劇演繹得更加離奇和悽美。並且口耳相傳,最終成為了四大美女之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F_R2XIBd4Bm1__Yj_r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