郅都:漢朝第一酷吏 為官公廉 抵禦外辱 卻逼死皇子 得罪當朝太后 最終被處死

2020-06-20     摩之孤單

原標題:郅都:漢朝第一酷吏 為官公廉 抵禦外辱 卻逼死皇子 得罪當朝太后 最終被處死

郅都是西漢最早以嚴刑峻法鎮壓不法豪強,維護封建秩序的酷吏,為官忠於職守,公正清廉,對內不畏強暴,敢於對抗豪強權貴。對外積極抵禦外侮,使匈奴聞風喪膽。

《史記》說他在做中郎將時,就是個不怕得罪同僚、不怕得罪皇室的主兒,敢於仗義執言,不講究方式方法,經常在朝堂之上把同僚質問的下不了台。所以,百官都很畏懼他。後來,郅都做了掌管京師治安的中尉,行事就更加嚴酷,執法從不避貴戚,在貴族中引起了一種莫名的恐慌。他們生怕因為行事不慎被郅都盯上,到時候有口難辯。於是,那些列侯、宗室見了他,都害怕的側目而視,還給他送了個綽號——「蒼鷹」。

漢初實行「無為而治」,豪強地主勢力迅速擴張,在有的地方,竟然達到橫行地方、蔑視官府、不守國法的地步。在濟南的閒氏家族,仗著宗族人多勢大,稱霸地方,屢與官府作難。當地官員又囿於常規,不敢輕易觸動閒氏之人。郅都當了濟南太守後,抓住不法豪強目無國法、肆行無忌的特點,立即捕殺閒氏首惡,並且推行嚴法,以暴制暴,開了西漢以嚴厲手段打擊豪強的先河。為首作惡的被殺,其他小股豪強陷入群龍無首的地步,再也不敢與官府對抗了。郅都在濟南任上一年多,社會治安頓時改觀,一時間出現了「郡中不拾遺」的景象。

郅都治理地方有方,景帝就把他調到長安當中尉,親領北軍和京師治安。漢初經濟凋敝,統治者「輕徭薄賦」,專心恢復國家經濟,人民所受剝削也輕,百姓安居樂業,極少有觸犯法律之事。倒是居住在都城的皇親國戚、功臣列侯屢有違法行為。郅都執法如山,對於犯法違禁者,不問何官何人,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郅都受命查處京都十多名大臣被殺一案,發現幕後主使竟然是景帝的親弟弟梁王。

梁王是平定七國之亂的有功之臣,也是竇太后最疼愛的兒子。郅都接案後,迅速捉拿住兇手,通過刑訊威逼,順藤摸瓜,把矛頭直指梁王,逼的梁王只得讓殺人的羊勝和公孫詭自殺封口。從此,不可一世的梁王威風掃地。漢景帝原太子劉榮被廢為王后,因侵占宗廟地修建宮室而觸犯漢律,被傳到中尉府受審。郅都鐵面無私、責訊甚嚴,劉榮恐懼,竟借竇嬰刀筆向景帝寫信謝罪後自殺。這一連串直指皇族的大動作,讓本來很欣賞郅都的竇太后勃然大怒,責令景帝立即將他免官還家。

景帝知其幹才,就把郅都封為雁門太守,讓他北上抵禦匈奴,去為漢室鎮守邊關。匈奴人早就聽說郅都節操威名,得知他任雁門太守後,驚恐萬分,全軍後撤。匈奴首領為了激勵士氣,曾把箭靶刻成郅都之形,眾騎兵飛馬試射,因極畏郅都,竟無一人射中。

郅都一生為漢朝做了不少貢獻,但晚年卻被竇太后害死了。原來漢景帝時本來是立劉榮為太子,可後來漢景帝廢掉了劉榮,改立劉徹為太子。之後,劉榮因侵占宗廟地修建宮室犯罪,被召到中尉府受審問,郅都責訊甚嚴,劉榮恐懼,請求郅都給他書寫工具,要直接給漢景帝寫信,表示謝罪,郅都卻告訴官吏不給他書寫工具。後來有人給劉榮送來紙筆,劉榮向景帝寫信謝罪後,便在中尉府自殺身亡了。

竇太后得知長孫死訊後大怒,深恨郅都執法嚴苛不肯寬容,準備用嚴厲的刑法處置郅都,漢景帝不願讓郅都死,所以才把他派往雁門駐守,才有之前說他嚇退匈奴的故事。但就算郅都跑到雁門,竇太后也不放過他,最終給他找了個罪名賜死了,史料中並未記載竇太后給郅都安的是什麼罪名,但在封建社會時期,什麼罪名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你死。

郅都這樣一個一身正氣、秉公執法、幹練有為的人物,本來是朝廷的幸運,但卻死在了效忠的漢王室手中,不能不說是個徹底的悲劇!拔開歷史的塵埃,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郅都之死,其實是他不懂權變、咎由自取。封建王權的實質就是家天下,王朝法律的服務對象就是保障這個金字塔尖上的家族享有絕對的自由,而郅都自以為效忠皇帝一人,就可以讓他腰杆硬硬地清理這個小集團里的不法分子。

其實,郅都錯了,皇帝只是這個利益集團的代表,這個家天下庇護的就是那些貪婪無度的蠹蟲。官場,自古就是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的地方。郅都「其廉者足以為儀表」,卻不足以對抗整個以利益攫取為最大化的官場。郅都的所作所為頗有些像「蜉蟻撼大樹」。封建政權,最大的貪污腐敗分子就是皇帝,你不斷地為他清掃門庭,勢必越來越突顯這個集團的骯髒。

後世官場有言:千里來當官,為的吃和穿。郅都這樣不顧一切地翻白自己,已經對他們這個特殊的利益階層構成了嚴重威脅,觸犯了這個利益階層中的潛規則。景帝需要郅都為他做朝廷官員的表率,卻不需要他來教育自己的家裡人怎麼做人。所以,即使郅都守邊有功,當竇媽要拿郅都的人頭時,景帝也沒再猶豫。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有郅都這樣的為官者,不遺餘力甚至以身殉道地矯正著歷朝歷代的官場,才使中國的封建社會不斷地進行自我調理,竟然延續了二千多年。「皎皎者易污,嶢嶢者易缺」,「郅都」們的作為樹起了社會的道德風向標,也警醒著封建統治者們在改良和變革中行進。

但無論怎樣,唯有「郅都」們的生命有保障,才能使社會走向良治。否則,「我以我血薦軒轅」的事兒還是會越演越多。所以,我們綜觀封建社會,「郅都」的悲劇不絕如屢,而坐穩了朝廷的皇帝們卻毫不在惜這些忠介之士的行為,但真正的警醒者又有幾人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l7Xz3IBd4Bm1__Yxp4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