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首發,點擊右上角「關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文|江徐
1944年春天,一個尋常上午,胡蘭成在家中的院子裡曬太陽,翻雜誌,當他翻到一篇名為《封鎖》的文章時,「才看得一二節,不覺身體坐直起來,細細的把它讀完一遍又讀一遍」。他再看名字:張愛玲。
這個名字,一下子印在了他心扉上。後來,他與張愛玲也就有了千迴百轉的愛情故事。
《封鎖》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兩人的媒人。封鎖,對於如今的人們而言早已陌生,在戰時的上海,卻是經常遇到的狀況。
張愛玲以這種突發的都市狀況為背景,用洞若明火的感知、細膩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組上海市民的眾生相,一場萍水相逢的戀愛夢。
1.封鎖期間的眾生相
「封鎖了。搖鈴了。『叮玲玲玲玲,』每一個「玲」字是冷冷的一小點,一點一點連成一條虛線,切斷了時間與空間……」
在這被切斷了的時間與空間裡,在一部被迫停止的電車內,張愛玲用上帝般全知全能的視角,俯視著百態人生。
街道上,婦人在左右奔突,嘴裡喊著自己上有老下有小的苦衷;乞丐吟唱自己的貧窮;電車內,司機在向乞丐學舌;兩個公事房的人,一邊扇扇子,一邊對某位同事評頭論足;一對中年夫婦,長相酷似兄妹,丈夫拎著熏魚,妻子絮絮叨叨,讓他當心弄髒褲子;一個老頭一心一意盤著兩隻核桃,他的腦袋長得也像核桃;一位醫科學生趁此空當在修改一張人體骨骼圖,幾位乘客哄在周圍看著;穿著虎頭鞋的小孩,躺在奶媽懷裡睡著了……
魯迅說:「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 。」
這些小市民,聊的是柴米油鹽、名利金錢。張愛玲冷眼旁觀他們的言行神態,洞見他們的焦慮、憂愁、計較、麻木。他們被人生責任與日常瑣碎催眠,假裝入夢,不願醒來,因為思考是痛苦的。
大家靠得很近,心卻遠離,人與人之間,自成孤島。
在孤島中,有兩顆孤獨的心,渴望著撫慰。於是,在這封鎖的時機,他倆做了一場短暫的戀愛夢。
2.相遇
故事的女主人公叫吳翠遠。她是一位年輕的未婚女子,在大學當英文助教。趁著封鎖,她在電車內低頭批閱卷子。
她整個人長得淡淡的,模稜兩可地美著。她的父母為人整潔、正統、嚴肅,他們每天都要聽貝多芬、瓦格涅,雖然聽不懂,還是要聽。
吳翠遠在家是個好女兒,在學校是個好職員。不論走到哪裡,她遇到的都是虛偽的好人。
張愛玲一句話畫龍點睛:「世上的好人比真人多……翠遠不快樂。」
故事的男主角公叫呂宗楨。他是有家室的中年男子,在銀行擔任會計師,西裝革履。他是一個老實人,一本正經,也不苟言笑。封鎖這會兒,他一邊吃剛買的包子充飢,一邊暗自抱怨妻子的各種缺點。
實在不巧,呂宗楨在車內遇見太太的姨表妹的兒子,一個胸懷大志的清寒子弟。 對方同樣看到了他。
呂宗楨討厭這個年輕人,不願給對方搭訕自己的機會。為了躲開這個親戚,他調了位置。就這樣,他坐到了吳翠遠旁邊。
一部封鎖期間的電車內,兩個同樣不快樂的過客,加上他難以言說的小煩惱與自私的小算計,故事就此展開。
3.相知
在呂宗楨眼裡,吳翠遠像擠出來的沒有款式牙膏,她並不好看。
但他為了躲避那位親戚,同時也想故意做給親戚看,好讓他報告給妻子去。「氣氣太太也好!」 他有這樣一種心理。
花言巧語,幾番調情,兩人搭上了。
她聽著、看著,覺得呂宗楨不很誠實,也不聰明,卻是一個真的人。她稀罕的就是真。
由工作聊起,呂宗楨說起生活的辛酸。他說他對工作絲毫不感興趣,為了過日子,仍然要忙得沒頭沒惱,太太還一點都不同情他。很多時候,他感到無家可歸,一天天的,簡直是在混日子。
提起「從前非常美、後來變成那樣,跟他母親鬧翻」的妻子,他有很多不滿,在素不相識的吳翠遠面前,喋喋不休地吐著苦水。
吳翠遠覺得,他是個思想簡單的人,也是一個渴望原諒和包涵的男人。
呂宗楨絮絮叨叨地講著,她耐耐心心地聽著。他與她,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4.相戀
王菲有一首歌,這樣唱道:「愛上一個認真的消遣,用一朵花開的時間。」不愛一個人的時候,朝夕相對也不生感情;有時候突然的心動,只在三言兩語的不經意間。
一開始,吳翠遠在呂宗楨眼裡還是牙膏,很快,他看她猶如賞花。「一朵淡淡幾筆的白描牡丹花,額角上兩三根吹亂的短髮便是風中的花蕊。」張愛玲的文筆美如畫者。
他倆戀愛了。張愛玲點出了他倆愛情發生的緣由:
在這裡,他是一個男人。平時,他是會計師,他是孩子的父親,他是家長,他是車上的搭客。他是店裡的主顧,他是市民。可是對於這個不知道他的底細的女人,他只是一個單純的男子。
「這裡」,是指封鎖的電車,一個暫且靜止、封閉的空間。在這切斷時間與空間的人生罅隙里,人才敢露出一點真心。
在這裡,呂宗楨還原為真實、自然、單純的男人,他有幸做回真實的自己。而吳翠遠,她長久以來渴望的恰恰是「真」。
現實的空間,封鎖了;內在的心靈,敞開了。
家長里短、人情世故、悲哀的秘密、曾經的志願……他通通向她訴說。
她懂得他,寬宥他,體諒他。在呂宗楨眼裡,她又從白描牡丹,升華為他「自己嘴裡呵出來的一口氣」。
他甚至產生離婚的念頭,考慮到孩子,只能將就下去。因為渴望愛與自由,他想另找一個人,將她當妻子看待,替她安排好一切。
面對這樣的表白,吳翠遠默然不語,然而心裡應允了。倒也不是愛這個認識不到半天的男人,而是想通過他,對虛情假意的父母實施報復。「氣氣他們也好!」她也有這樣一種心理。
很快,這場戀愛夢因為封鎖的結束而幻滅。
封鎖一解,一切恢復常態,追求愛與自由的心火隨之熄滅。他回到之前的他,她依然是原來的她,
那一刻,吳翠遠明白了:「封鎖時的一切,等於沒有發生。」
他想在忙碌冷漠的日常之外求一點愛,她想在虛情假意的氛圍外求一點真。
然而,愛而不能,求而不得。
5.相忘
從這篇《封鎖》開始,胡蘭成讀張愛玲其它文章。他覺得只要是她的文和事,都是好的,之後又去上海拜訪她。
第一次見面,兩人相談甚歡,他覺得在張愛玲面前,有了分明的自己,就像故事裡的男主角那樣,也識得了天地萬物。
因為相遇,繼而相知。
因為相知,所以懂得。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他倆像故事中的那對男女,滾滾紅塵,萍水相逢,在這剎那的相逢里,做了一場戀愛夢。可惜,這場夢只做了兩年,兩人就相忘江湖。
「封鎖」解開,各奔東西,留下的唯有回憶。
封鎖之外,是身不由己的虛假人生!
【作者簡介:江徐,80後女子,十點讀書籤約作者。煮字療飢,借筆畫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詩情誰與共》。點擊右上角「關注」,收看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