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的馮松雷是河南省宜陽縣白楊鎮瑤凹村的農民,文化程度不高,卻能吃苦、腦子活,外出打工10餘年,憑著一股愛鑽研的勁頭,硬是從小工干到了電子產品企業的工程師,拿著每月1萬多元的工資,他成為村裡外出務工人員羨慕的對象。
但是愛折騰的馮松雷心裡總是「不得勁兒」。「我再打10年工又能怎樣?」1997年便外出闖蕩的馮松雷經歷過「進廠難」,也遇到過「用工荒」,就連自己長期工作的企業也由100餘人擴大到3000餘人,他說:「出去打工這些年,最大的好處就是開闊了眼界,所以總謀划著自己能不能幹出一番事業。」
眼瞅著身邊不少同事紛紛自立門戶,底子薄的馮松雷既羨慕又無奈。「不能創大業,那就創小業。」2011年,馮松雷下定決心回鄉創業,「剛回鄉找機會,也有碰壁的時候,開過電腦店,做過物流,搞過養殖,效益都不好。」
2016年,宜陽縣鼓勵當地農民發展艾草產業,頭腦靈活的馮松雷從中嗅到了創業的契機。「從小就在山坡上割艾草、賣艾草,卻不知道艾草加工是個大產業,尤其現在講究養生,艾草產品銷路很好。」找准創業方向的馮松雷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缺資金,宜陽縣人社局幫他累計協調貸款100多萬元,馮松雷的艾草事業由此起步。
經過兩年發展,馮松雷的艾草加工廠銷售額已達110餘萬元,帶動約1500戶農戶種植艾草增收。今年年初,原在外干建築工的馮羅紅和妻子都到艾草加工廠上班,夫妻兩人每月收入5000元左右。馮羅紅說:「我年紀大了,建築工快乾不動了,人家在村裡創了業,我們就近務工,還能照顧家裡,生活比外出務工強多了。」
如今,馮松雷生產的艾枕、足浴包、艾條等產品已遠銷廣東、重慶等地。「現在我們已經和省內外30餘家店鋪合作,進行艾灸培訓,提供技術和產品,希望打通產業鏈上下游。」馮松雷對未來的發展已有明晰的規劃。
實際上,在傳統勞務輸出大縣宜陽,像馮松雷這樣返鄉創業的農民工近年來越來越多。宜陽縣人社局局長陳世俊說,外出務工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經驗,學會了技能,攢下了資金,如今農村基礎設施完善了,環境更好了,在政府大力支持下,碰到合適的機會,外出務工人員有意願、有能力、有條件回鄉創業。
通過提供創業引導服務,並在政策、資金、平台等方面提供支持,僅今年前9個月,宜陽縣就有2800餘人返鄉創業。2018年至今,返鄉創業農民工在宜陽縣創辦各類經濟實體4000餘家,帶動約兩萬人就業。陳世俊說:「農民工返鄉創業不僅自家致富,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