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越高層價越貴,你是否考慮高層住宅未來或將成為「貧民窟」

2019-08-28     哈樓會


拆遷,伴隨著拆遷當事人大量的利益訴求,被稱作「天下第一難事」。以前,因為政策前緊後松,越晚走補償越多,所以大家立志都要當釘子戶。平時溫順低調的居民,遇到拆遷也會橫眉冷對。

近年來,拆遷政策越來越公平透明,補償標準也持續走高,先走後走都一樣,先走的還可以先選房。預期已經被撥亂反正,拆遷變得更加容易,百姓也越來越歡迎。

我們發現,很多城市改造,都是將以前的平房、舊房拆掉,在拆遷原址建起了高樓大廈。而比起貨幣補償,「原拆原遷」,這種拆遷方式,也為許多市民所接受。

但是否考慮過:當下的高樓大廈在30年-40年後是什麼樣子?

不少房地產研究專家認為:當下光鮮亮麗的高樓大廈,在未來的30年-40年後,可能變成貧民窟,到那時房子可能難轉手、有錢人早已搬走,留下來的是城市務工者或者一些收入水平較低的人群。

持此觀點,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朱國鍾是其中之一。

在普通人的眼裡,一個城市的發展越好,一個城市的經濟越發達,那麼這個城市就有很多高樓大廈。農村人進城,他們更多感慨大城市裡的高層建築,非常高端和有氣勢,似乎高樓越多,它們就越成為城市的象徵。

在不少大中城市,高樓大廈隨處可見。樓盤普遍有二三十層,有的甚至是四十多層的超高層樓盤,而樓層越高,售價越高。是的,高層住宅的確解決了很多人對房子的需求,在有限的土地上將效益利用到最大化。

事實上,和超市裡的每個商品一樣,房屋也有保質期的。雖然房子被賣出了高價,但是我們往往對房子只有幾十年的使用權。到了這個年限後,房子可能會被拆遷重建。

但由於補償問題,高層建築將面臨越來越難拆。

朱國鍾通過大量數據模擬購房者與開發商動態行為,結合房價、供給、房齡和城市擴張等因素,分析了住宅用地70年使用權對房價、供給、房齡以及城市擴張的影響,最終得出結論:以後中國也會出現大面積的貧民區,主要就集中在現在建造的高層住宅里。

上海新村是福州最早動建商品房之一,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2010年2月,萬科以公開競買方式競得福州上海新村舊改項目,項目容積率高達到了4.8,建設9座28層~42層住宅樓。

上海新村,從建好到拆遷也就30年左右時間。而一般來說,我國的房子在30年左右的時間,就已經非常老化了。研究表明,水泥的最佳保質期不到50年。

「數年之後,所謂的高層住宅建築可能真的會留下很多問題。」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鋼筋混泥土的結構讓房子穩固了不少,但是歷經歲月,房子總是會變舊的。牆漆剝落,瓷磚脫落,房頂漏水……任何房子都無法避免的。

此外,所有高層還將面臨著基礎設施的老化的問題。比如供水供電設備,比如電梯。比如高層住宅為了讓給高層住戶用水用電方便,供水時會對水進行二次增壓,如果幾十年後,這些設備老化後,會影響供水效果。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拆遷成難題。雖然目前棚戶區改造,很多拆遷的小區都是一些多層住宅,很少有高層住宅被拆遷的,主要原因在於高層住宅,拆遷年限還沒有達到。

棚戶區改造,容易搬遷。未來10年,大中城市陸續將有大量高層住宅面臨拆遷。而原拆原遷或將不現實,外遷或者貨幣補償,不僅商人無法獲利,就連政府也將面臨無法補貼巨大的拆建資金,所以,高層住宅拆遷,未來或許真是個難題了。

未來高層建築將成「貧民窟」,如此想法,是否杞人憂天?

我們都知道未來高層勢必拆遷補貼難題。拆遷難,但是,否可以集資重建呢?要知道,就算是產權年限到期了,業主也是可以續的;房子即便舊了,畢竟還是業主自己的。但是,這個重建難度很大,現在舊房子加裝電梯都有意見不統一。

但是,房子勢必會有老舊的一天,打包賣掉可不可以?比如,售賣給某家大型企業,進行重新建設。售賣後,依照產權面積,領取對應售價。如此一來,雖然沒有了政府補貼,但至少保證房屋能夠售賣。

當然,還有一種想法,就是:這種樓根本不值得去拆。畢竟,如果沒有合理的拆遷補償方案,樓房裡的拆遷戶都不情願,想拆也沒有那麼大的精力和財力。而當城市的熱點都發展成新區,這裡根本也就沒有拆除的必要了。

「貧民窟」的出現,歸根結底,還是拆遷的問題。我們都知道,拆一棟房,蓋一棟房,都可以帶來GDP的提高,問題在於如何保障這類拆遷戶的利益。未來,通過技術手段或者政策的改變,都可能使得成本收益符合逐利需求,拆遷也就自然而然的事。

大家如何看待,歡迎留言。

聲明:文章已獲「七樓談」正式授權,未經許可,嚴禁任何轉載與摘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bO2GwBJleJMoPMVu_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