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來的孩子,長大後容易走向兩個極端,可惜父母看不到

2019-10-16   育兒奶爸說

前幾天,和朋友吃飯,她帶著3歲兒子來的,小傢伙整個吃飯的過程相當不和諧,不僅吃個飯不認真,總是跑來跑去,媽媽追著喂,就連飯後看個動畫片也不消停,總是用勺子攪拌鍋里的湯菜,一不小心,把朋友的衣服弄髒了。

只見朋友瞬間臉色就變了,提起手就是一巴掌打在孩子的小手上,接下去小傢伙的反應讓我很吃驚,竟然沒哭,只是覺得很委屈地轉著自己的小腦袋,似乎在迴避這個問題,同時也在轉移大人的注意力。我對朋友說:「小朋友,沒必要這樣吧,說說就行了。」朋友卻說:「說說?能聽嗎?從小到大道理沒少講,根本聽不進去,現在我相信以前的育兒觀念了,棍棒底下出孝子!」

從朋友的語氣上能判斷出她是認真的,我還奇怪為什麼她上手這麼快,原來是這麼回事,可是「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以前老一輩人認為的育兒觀念,真的存在嗎?或者它真的適合現在的孩子?

筆者專門在網上查閱了這句「棍棒底下出孝子」,找不到任何人提出這樣的觀點,只是根據個別事例得出的觀點,然後流傳下來,也有很多專家說這句話誤導了太多的父母,而且根本不適合現在的孩子。

所謂棍棒底下出來的孝子也是打出來的,孩子的這種孝順(順從)基本是父母強加給他的,換句不好聽的話,是在父母強壓下不得不做。如果孩子小時候長期受到父母打罵,長大後孩子很可能走向兩個極端,可惜的是,很多父母活著的時候根本不知道。

特別叛逆

現在仍然記得自己的一個朋友,他就是一個典型,如今都已經是當爸的人了,但是跟自己的父親就是水火不容,一見面說不到幾句就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在這個朋友的心理,永遠記得父親放在家裡的那根「黃荊條」,從小被打怕了,長大後獨立後,永遠記得父親打罵自己的怨恨,所以很容易人們口中的「忤逆」。

特別孝順

記得以前有個新聞,父親重病不起二十餘年,兒子什麼也干,專門照顧自己的父親,在別人看來這個兒子「孝順」得有點可怕,其實他就是父母一手打罵大的孩子,心理出現的一種極端現象,乖巧聽話得不得了,一直到父親離世,都覺得自己有罪惡感,可惜的是父親根本看不到。

簡而言之,所謂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完全不適合如今的孩子,隨著時代的變化,育兒觀念也在隨時發生著變化,更別提這從古至今都不是一個正確的育兒觀念,教育孩子,首先要給予他足夠的愛,然後在愛的前提下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相信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一定不會差。

今日話題:你覺得「棍棒底下」出來的是真孝子嗎?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