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橋之一,不在洛陽的洛陽橋,為何它會建在福建泉州

2020-05-10     阿拖施曉君

原標題:中國四大名橋之一,不在洛陽的洛陽橋,為何它會建在福建泉州

話說泉州,古刺桐城興於北宋,卻在明清時海禁落寞,可多年來,它卻一直都是福建省經濟GDP穩居第一。泉州的歷史,那也是叫一個悠久了。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疫情的關係,哪裡都去不了,最多最多只能在附近周邊走走。跟小姐妹兩人,原本是準備去仙公山的,後來發現封閉,隨即改道,來到了洛陽橋。

洛陽橋不在洛陽,在泉州

古代的人們真是充滿智慧,橋樑的建造技術放現在來看也是非常可以的。今天參觀的泉州洛陽橋,它有「海內第一橋」之稱,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以及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

晉江、洛陽江,都是在泉州,據記載,閩南人最早是由河洛人遷移而來的,我們現在仍然講著閩南話,據說是最早的唐朝官話。這也是為何洛陽橋,不在洛陽,在泉州,那是遷移來的人們為了紀念家鄉而取的。

洛陽橋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建在洛陽江的入海口處,最早沒有橋,江口兩岸的居民為了更加方便兩岸的來往,肯定是只能通過船隻,總要想辦法搞一座橋來,於是就有了洛陽橋。

那麼洛陽橋又是如何建造而成的呢

洛陽橋是蔡襄來到泉州當郡守的時候修建的,所以現在洛陽橋的橋頭能看到的那尊石像便是蔡襄了。

因為洛陽江的狂潮急水,給修橋帶來複雜的條件。要當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哪裡是這麼簡單。

當時的人們居然採用了「筏型基礎」的橋基,也就說是人們沿著橋樑鋪成一條石堤,接著在這個石堤上面建橋墩。這就罷了,最神奇的是為了保護橋基,古代人民竟然還在橋基上種植牡蠣,這樣可以讓牡蠣殼成長的過程中加固橋基。牡蠣固基,算得上是建築史上的一大發明,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生物學應用於橋樑工程的先例。

洛陽橋全是由花崗岩築成的,而且這些石板都非常長,在古代沒有起重機的情況下,他們又是如何運送這些長石條的呢。原來,古代的人們,根據潮汐的漲落來建橋,每當漲潮的時候,將這一條條的大石板架在橋面上,真是又省力又省事。

塔上的月光菩薩

洛陽橋上還有許多石雕、石刻、石獅、石碑以及石塔、石亭,仔細走走看看,最好看的當屬月光菩薩了,橋欄上更是有一排的鎮海石獅。

看得出來,這些石塔都是極老的,保存得也很好,想要感受北宋的石頭,來洛陽橋就夠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jyKCHIBiuFnsJQVfRI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