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的中國歷史地圖和大陸的有何區別?大家都認可清朝的疆域貢獻

2019-12-09     北斗維斟

在中國的歷史地圖方面,大陸的教材使用的是譚其驤版本的歷史教材,而港澳台使用教材和大陸使用的教材又不一樣,因此在歷史地圖方面也存在差異。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香港版的歷史地圖,這個版本的歷史地圖是以譚其驤版本的歷史地圖為基礎,修改其中最不合理的部分(如元朝)而形成的一套地區。


港版的夏商周地圖,沒有疆域線和顏色區別,只是標出了三個王朝的核心區域。其中夏朝位於山西南部一帶,商朝位於河南、山東、河北交界處,周起源於陝西省。圖中還標出了二里頭文化遺址,但是沒有明確說二里頭文化遺址是不是夏朝。港版的這個地圖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人們無法確切直到三代的範圍。

夏商周地圖


港版的西周地圖,圖中深色部分是西周的版圖。圖中主要展示了一些重要的分封國。其中綠色的是第一次分封的諸侯,也就是武王滅商之後實行的分封。紅色的是周公東征後的分封。這個比較明顯第看出了分封國的遷徙狀態,也是一個十分不錯的地圖。

西周分封地圖


港版的春秋時期地圖,主要展示春秋主要大國的分布。紅色的是姬姓諸侯,紅色的是異姓諸侯。帶圈的是《史記》中說的「春秋五霸」。實際上人們廣泛承認的春秋五霸是齊、晉、楚、吳、越。

春秋地圖


港版的戰國地圖和台灣版的差別不大,可以說是台灣版的翻版。一般大陸版本的春秋戰國都不會畫出明顯的國界,只是標出諸侯的首都以及重要的城市。小編認為,標出國家能夠讓人們比較清楚知道各國的勢力範圍和大小。但是各國的國界都在不斷變化,小編認為取一個較為典型的時間點就比較好了。

戰國地圖


港版的秦朝地圖完全就是大陸譚其驤版地圖的翻版,沒有任何的改變。圖中的秦朝範圍依然包括西南夷(雲貴高原),但是卻沒包括越南北部。小編早就論述過譚版秦朝的地圖的問題,秦朝並沒有統治雲貴一帶,當時雲貴還存在夜郎、滇國等國家。而秦朝最南的象郡應該在越南,漢代被分為交趾、九真、日南三郡,都在越南。

秦朝

港版的漢朝地圖比較有意思。首先,港版用了不同的顏色來標記漢朝:黃色部分是漢朝長期管理區域,也就是內地。綠色部分是軍事控制區,也就是西域都護府。藍色部分是東漢擴展的區域,就是永昌郡(西漢時期的哀牢國)。褐色部分是東漢丟失的部分,包括朝鮮半島,海南島和越南中部一帶。這幅地圖能夠明了反應漢代的疆域情況。

漢代地圖

港版的三國地圖,和世界通行的三國地圖是一樣的。和譚其驤版的對比,主要的區別在於沒有西域地區。在譚版地圖中,魏國西北還控制著西域,標記為西域長史府。關於曹魏到底有沒有控制西域是值得探究的。小編認為,魏晉在西域的確是有據點的,因為從考古上發現了曹魏在樓蘭屯田的證據。但是小編認為,魏晉都沒有真正控制著大部分的西域,當時西域的三十六國很難說都接受魏晉管轄,而史書中也沒有記載相關情況,說明中原對西域當時已經不太了解。

三國地圖


從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南宋時期,港版的歷史地圖和譚版的差別不大,甚至港版的地圖就是譚版地圖的翻版。

南北朝


唐朝


北宋地圖


南宋地圖

對於蒙古帝國和元朝的疆域,港版就沒有採取譚版的畫法。譚版將元朝的疆域都畫到了北冰洋,因為當時中蘇關係惡化,所以譚其驤就這樣言聽計從了。實際上,元朝最北到達了貝加爾湖一帶。另外,港版的將朝鮮半島劃入了元朝,因為當時高麗王朝已經被元朝控制,並且一度設立征東行省。大陸版教科書用的是譚版的地圖,但是又做了修改,把台灣島劃入了元朝(後來的明朝也是如此),實際上,當時元朝只管轄到了澎湖列島,但是還沒有管轄台灣。

元朝和四大汗國

港版的明朝地圖,可以說是參考了譚版的明朝地圖,但是又不敢全部用。於是就畫了兩個顏色,其中綠色部分是明朝的疆域,黃色部分標記為明朝初期的勢力範圍。之所以強調明初,也就是在中期之後,這些勢力範圍就不存在了。可以說,港版的明朝地圖還是比較理性的。

明朝地圖


港版的清朝地圖,只用了一種顏色,但是畫出了行政區的界限,也標出了名字。這這說明不管是大陸,還是香港、台灣的教材都認可清朝實現了大一統,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疆域基礎。清朝統一東北、征服內外蒙古、漢地十八省、平定台灣,擊退俄羅斯、管理青藏、消滅準噶爾,幾乎完整地擁有了東亞大陸。

清朝版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Gk38m4BMH2_cNUgOjJ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