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劇大師逝世,輿論毫無聲息,傳統藝術現狀讓人唏噓

2020-01-03     我就是個碼字的

2019年12月30日凌晨5點26分,評劇愛派大師蓮小君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4歲。

在網際網路上,可能有98%的人不知道蓮小君先生是誰,可能只有1%的曲藝愛好者認識她還是從紀錄片《一百年的笑聲》里的採訪片段里,可能只有不到1%的評劇愛好者才知道蓮小君先生對於我國評劇藝術有多重要。

但是,評劇愛派大師去世了,媒體和網絡各路輿論幾乎毫無聲息,只有個別論壇才有隻言片語的訃告。這,就是我國傳統藝術生存狀態最真實的反映。

一、評劇愛派

說蓮小君,就必須要提評劇愛派,說評劇愛派就必須要提評劇愛派創始人愛蓮君。

筆者曾在之前關於「評劇四大名旦」的文章里提到過,評劇四大名旦李金順、劉翠霞、愛蓮君和白玉霜四個人都是命運多舛,這其中命運最悽慘的就是愛蓮君。

愛蓮君11歲時被賣給了養父母,兇狠的養父母逼迫她接客,愛蓮君苦苦哀求才得到學評戲掙錢的機會,她12歲學評戲,14歲成立愛蓮社,16歲成為挑班主演,天賦異稟的愛蓮君嗓音條件極好又推陳出新,在評劇原有唱腔基礎上創立了愛派唱腔,其中尤其以節奏明快的「疙瘩腔」著名,之後的新鳳霞等人也借鑑了愛蓮君的藝術特點。

愛蓮君成名後去過日本錄唱片,不到二十歲就和白玉霜等人紅遍上海。無奈她的養父母只會瘋狂榨取她掙錢的能力,限制她的人身自由不許她戀愛甚至不許接觸異性,在愛蓮君生病時不惜注射嗎啡也要逼迫她上台,21歲時愛蓮君昏倒在舞台上,不久她就撒手人寰。

愛蓮君雖然英年早逝,但評劇愛派藝術不僅沒有終結反而被發揚光大,這中間起到最大作用的就是愛蓮君的徒弟蓮小君。

二、評劇愛派大師

蓮小君生於1926年,從小家境貧寒,父親是在戲院裡賣瓜子的小販,她從小就幫父親進貨搬貨。9歲時開始學唱時調和太平歌詞,11歲時她拜師愛蓮君學習評劇。

愛蓮君收徒時是19歲,她和蓮小君雖然名是師徒,實則感情猶如姐妹。愛蓮君對弟子疼愛有加悉心傳授,蓮小君對師父感恩戴德精心照顧。

愛蓮君去世時,蓮小君就守在她身邊為她穿上了她最喜歡的行頭,送了師父的最後一程,愛蓮君去世前只留給蓮小君一句話:「好好學戲」。

蓮小君謹記師父遺言,繼續跟愛令君等人學習,17歲時她就開始挑班主演,22歲成為天津評劇團的主演。

蓮小君嗓音甜美,音域飽滿圓潤。她繼承了評劇愛派藝術又發揮了個人的特點,不僅對一些倒字進行了糾正,還廣泛吸取其他戲曲的特點形成了新的愛派藝術。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蓮小君參與改編和演出了很多新戲,比如《劉胡蘭》《紅珊瑚》等,為評劇藝術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在評劇愛派藝術的傳承上,蓮小君將自己的幾位妹妹蓮惠君、蓮蕊君、蓮美君以及外甥女金倩教授成才,還收天津評劇院的張勵云為徒悉心傳授。

2011年蓮小君被評為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三、我們只是葉公好龍而已

蓮小君先生去世了,同樣悲哀的是,發布這位藝術家去世消息的媒體寥寥無幾,僅有個別媒體以極短的篇幅做了一個報道,同時在一些評劇論壇里也有網友發文悼念,但也就僅此而已,這種幾乎悄無聲息的狀況讓人唏噓不已。

評劇好聽嗎?說實話,很好聽,評劇是幾個著名戲劇中距離老百姓最近的一種,評劇的唱腔動聽又接地氣,不論是大口落子還是其他流派唱腔聽起來很是享受。

評劇有名嗎?事實上知道評劇的人不少,看過評劇的人也很多,如著名的新鳳霞先生、趙麗蓉老師都是評劇演員,她們的評劇電影《花為媒》也非常有名。現在的人則是更多地是從相聲的柳活兒段子中聽到評劇,比如侯寶林大師著名的段子《三棒鼓》,郭德綱常說的一個傳統段子《學評戲》等。


評劇愛派又是評劇各種唱腔中相對比較婉轉動聽的,其扮相和表演都是美輪美奐的。

但是,即使這樣,一位評劇大師的去世依然是悄無聲息的。即使是作為相聲愛好者的筆者本人,也只是從當年的那個曲藝紀錄片《一百年的笑聲》中才第一次認識蓮小君先生的。從那之後筆者才開始關注評劇愛派,不過也只是日常聽聽罷了,常聽的還有新派和鮮派。

承認了吧,事實上我們對於傳統藝術終究只是葉公好龍。


其實在現實社會中,尤其是網絡上沒有幾個人是真正的關注傳統藝術,我們日常關注的是明星、話題甚至只是一個某位鮮肉的顏值,一些關於明星雞毛蒜皮的小事充斥著網絡世界讓人目不暇接。

雖然我們一直在鼓譟要關注傳統藝術,還有人說因為某某我們愛上了傳統藝術,事實上根本沒有幾個人真的去喜愛傳統藝術,我們關注的只是依附在某個流量上的傳統藝術而已。

一位評劇大師的去世,留給我們的除了評劇愛派藝術,還有檢討和思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Eula28BMH2_cNUgkwW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