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像過人類消失後的世界嗎?

2020-03-10     Lens


離期間,你看過很多「空城」的畫面吧,有什麼特別的感受?
你有想過人類消失後的世界嗎?
在一個平平無奇的日子裡,或許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突然之間,人類從地球上徹底消失。 緊接著,電力阻斷,夜晚的世界歸於黑暗。
於是,時間不再有意義,人類社會定格,文明隨之消逝,自然世界奪回了自己的主動權。
動物闖入昔日繁華的都市,地鐵逐漸被逐漸上升的地下水淹沒,橋樑被腐蝕,摩天大樓倒塌,城市在植被覆蓋下消失......

關於紀錄片


關於人類消失後的世界,多少年來,有過無數的想像。
在現代科技的輔助下,科學家和藝術家們就創作出了這個場景:從人類消失後的第一天開始,一直延伸到未來一萬年。
這就是紀錄片《人類消失後的世界》。


它在2008年播出後,成為美國歷史頻道有史以來收視率最高的節目。
在這個紀錄片里,世界還在繼續,只是沒有了人,人類不再是世界的主宰。
現在,就一起屏住呼吸,Welcome to Earth, Population: Zero.


人類消失的第一天

人類消失後,最明顯的標誌就是燈光的消失:當發電廠的燃料被消耗光,電力系統無法繼續,世界開始暗淡下去。

核電廠因為沒有人操作,也會很快就停止工作。
僅僅在幾周後,整個地球沉浸在無限的黑暗中,這是自人類學會用火之後,就再也沒經歷過的黑暗。 沒有了電力,人類建立的物質體系隨之崩潰。 超市裡的水果逐漸腐爛。

你想像過人類消失後的世界嗎?

沒人給寵物提供食物,它們不會開罐頭,打不開冰箱,只能跑出家門,進入一個更廣闊、更殘酷的世界。
等待著它們的很可能是死亡。

小型犬可能一個星期不到就生存不下去了。
活下去的,面對的常態就是在垃圾堆里尋找食物。

一些隱匿性很強的居家生物,比如老鼠,意識到人類的消失,開始把這些家園當作它們的天堂。

食物吃光後,它們會啃食各種紙箱、衣服,等這些都吃光後,它們也不得不回歸大自然,過上「自給自足」的日子。
當然,迎接老鼠的還有被獵食的風險,即使它們倖存下來,數量也會大大減少。


人類消失六個月後


城市開始變成荒野,那些曾經被人們驅趕出城市的獵食動物,回到了城市,等到有足夠多獵物的時候,一些大型肉食動物也會出現。 隨著時間的流逝,野生動物漸漸適應了城市裡的生活,出現在都市的各個角落,也沒有人會覺得荒謬。
因為已經沒有人了。


人類消失一年後

雖然城市還在,樓房依然矗立,但自然已經開始發揮它的力量:橋樑上,建築上,馬路上,植物開始生長在任何可能出現的地方。
幾年之後,綠色幾乎能覆蓋一切。

一些野草滲透在人行道的各個角落,等到枯萎後,會和苔蘚、地衣等一起在地表上形成表層土。這些表層土會成為孕育新一輪植物的營養物質。

植物還會長在建築物上,侵入牆壁,一天又一天,最終導致牆壁坍塌。
城市開始衰敗了,自然力量開始奪回自己的主宰地位。 在某一天,當閃電引起了森林大火,沒有人會進行撲救了,這場火蔓延得越來越大,順著建築和野草,燒滿整個城市。

城市的建築物燒毀後倒塌,燒焦的木頭堆成新的土壤,為下一輪城市中植物的生長做準備。

人類消失的第五年

現代城市被徹底暴露在大自然面前,成功接受了大自然的掌管。
無人照料的草坪會長滿大樹,公園會變成一小片森林,並持續不斷地蔓延。
公路都消失了,隱沒在綠色的植物中。 白金漢宮被蔓生植物和苔蘚破壞:

俄羅斯紅場變成了綠色:

林肯紀念像也被植物覆滿:


人類消失後的第25年

在倫敦,泰晤士河上設有的10個用來調節潮汐的巨型鋼鐵大門,因為無人操作,淪為了擺設。
沒有它們的守護,在暴風雨來臨時,倫敦將毫無抵抗之力,隨時有被淹沒的可能。 其它的一些低地勢城市,也在遭遇同樣的危險。

紐約大廈的窗戶已經破損並開始滑落。由於長期的潮氣侵蝕和陽光暴曬,窗架給玻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美國境內有長達300萬公里的公路,其中不少公路,擋住了動物的遷徙道路,也給它們造成了困擾,比如,瀝青和汽車對灰熊的影響很大。
現在,公路不再是障礙,反而成了安全通道。它們將可以在公路上大搖大擺地行走。


人類消失40年後

郊區的木質結構房屋在被侵蝕著,其中一些被野火燒毀,另一些會被白蟻蠶食。 人離開才幾十年,木質房梁便開始腐蝕,房頂的大梁會倒塌,一個曾經溫馨的家園,將永遠不復存在。

你想像過人類消失後的世界嗎?

以灰泥和石頭為材料的房子,壽命會更長一點,但也還是會在風化的作用下變成灰屑,而且不留一點痕跡。 在人類歷史上,也有存在著很長時間的建築,如金字塔存在了5000年之久,是七大奇蹟中唯一還完整保留的。
然而,許多古蹟保存下來,其實也是因為人類千年來的維護。 斯芬克斯神像在公元前1400年前修建。此前曾有專家研究,如果沒有人類的維護,可能500—1000年,這個偉大的建築就會變成沙土。


沒有人類的介入,文明的印記也很快就會消失了。

人類消失的第100年

那些曾經最完美的人造物,也已經損壞殆盡。 汽車在75年後,被腐蝕得只剩一套鐵殼子,100年後徹底變成一堆廢銅爛鐵。

始建於1883年的布魯克林大橋,每年要花1500萬美元保養,每隔10年還要噴一次漆。 現在,當橋上的鋼索有三分之一開始斷裂,這座曾經輝煌的大橋就「像喝醉了酒一樣轟然倒塌」。

舊金山的金門大橋,也逃避不了隕落的命運。 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永垂不朽的。


伴隨著大型建築物消失的,還有那些承載著人類歷史的東西。 科學家稱,如果保存良好,紙質文件和影像資料可以有200-300年的壽命,但如果環境不理想,這一數字將會縮短一半。 所以,當失去人類的維護,書本、影像資料和照片,甚至不足百年就化為泡影。

圖書館因此成為微生物的樂園。



人類消失150年後

隨著地下隧道被水淹沒、腐蝕,街道開始塌陷。

你想像過人類消失後的世界嗎?

然而摩天大樓里此刻充滿生機,蔓生植物在摩天大樓里生長,形成了一套垂直的生態系統,鳥在上面築巢,動物在上面捕食,這裡變成了一個小小的自然界。 動物們悠閒地生活在巨額資金修成的摩天大樓上,欣賞新的城市景觀。


人類消失200年後

在人類類消失的100-300年之內,全球各地的建築會紛紛倒地。
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倒塌時代,也是大毀滅的時代。 所有鋼鐵結構的建築物都處於崩潰的邊緣。 艾菲爾鐵塔倒下了:

西雅圖太空針塔變為廢墟:

帝國大廈歸於泥土:

你想像過人類消失後的世界嗎?

西爾斯大廈也躲不過:


人類消失1000年後

此時的城市已經無法辨認,大樓徹底消失了,除了叢林已經什麼都沒有了。 那個主宰了地球數千年的人類文明徹底消失在了綠色之下。而這之後,這個星球的生命繼續蓬勃地存在著。
等到人類消失一萬年後,沒人知道,到底有什麼能證明在這個星球上曾經有人存在過。
或許仍然會有一些人造物,遺留在這個星球上,等待著被後來者發現。


其實,在歷史上就曾出現過人類消失的城市。
在車諾比發生嚴重的核泄漏之後,許多人被迫離開他們自己的家園,曾經繁華的城市因此變成一座空城。普里皮亞季就是其中的一個。 還未開張的遊樂園被漸漸腐蝕:

地上被丟棄的娃娃,就像這座被遺棄的城市一樣安靜無聲。

受核輻射的影響,核電站1.5公里範圍內的大部分樹都陸續枯萎,也有無數的動物死去。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在之後沒有人類的幾十年里,這裡逐漸恢復了生機,大自然修復了這片被核輻射傷害的土地。
即使起初的輻射水平足以毀天滅地,生命仍在這片土地上肆意生長。 在別的地方難以遇到的紅鹿,經常在這兒出沒,這裡野豬的數量,也比其他地方多10到15倍。

有著同樣命運的,還有福島核電站附近的區域。
在人們離開後五年後,那裡成了一片輻射森林,浣熊、獼猴和野豬等動物在輻射區裡面生存了下來。


從最初的大停電,到最後胡佛大壩徹底崩潰,《人類消失後的世界》以時間軸的形式記錄了人類文明一步步消失的樣子。 曾經有科學家把地球46億年的歷史轉換為24小時,這樣換算下來: 單細胞生物在4點鐘出現;晚上8點半微生物才出現;快到10點鐘的時候,植物開始出現在大地上;
一直到晚上11點剛過,恐龍出現並生存了有三刻鐘左右,它們午夜前20分鐘消失;
然後,哺乳動物的時代開始了。 人類在午夜前1分鐘17秒才出場,我們全部有記錄的歷史不過幾秒鐘長。
地球並不是人類的,我們不過是午夜前才匆匆登場而已,如此渺小,卻又如此貪婪。

就像片中所說:「就像是世界範圍內一座遺棄的小村莊,地球沒有人類依舊會旋轉,人類之前有生命,人類之後仍然會有生命。」 在人類消失剛剛一百年後,大型建築就會消失。隨著時間流逝,甚至沒有什麼可以證明人類存在的東西還存留著。
然而,自然界接管了這個星球,綠色重新覆蓋,海洋生物仍然茂盛,當海水不再受到污染,海洋很快恢復生機。
去想像人類消失後的世界,也是在提醒我們,從現在起就要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好一點。 「生命比我們想像的更具彈性,雖然沒有人類的蹤跡,但生命仍在繼續,萬物還在興盛,生命的軌跡也將繼續下去。」
人類毀滅不了地球,只可能毀滅自己。


主要參考資料:

https://www.history.com/shows/life-after-people

https://www.nytimes.com/2008/01/21/arts/television/21hale.html

https://b23.tv/av3214005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HAy_z3AB3uTiws8KTq7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