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出去旅行的時候,大多數時候會選擇高鐵和乘坐飛機旅行,機場就成了我們必須要經過的地方。我們知道大多數機場都是建在非常空曠的平原上,這樣飛機的起飛和降落也更加的平穩和安全。但是世界上也有很多特別的機場,比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介紹的這個,那就是我國第一個填海造陸的機場-澳門國際機場。
當大家乘坐飛機到澳門國際機場停留的時候,會發現這個機場很是特別,四周都被海洋包圍著,顯得無比壯觀。這是澳門特別行政區唯一的機場,位於澳門的氹仔島,從高空俯瞰,也許你也不會相信這個機場是建在海上的,但是事實確實是這樣。這座機場始建於1989年,於1995年正式通航,共耗資6500萬元。如此偉大的設想變成不可想像的現實,這在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來說,算的上是亞洲最重大的項目之一,也彌補了我國填海造陸機場的空白。
在1995年機場建成之前,澳門的沿海運輸和內地運輸都是依靠水路與香港和海外聯繫,人們和外界聯繫的最主要方式也是坐船先到香港或者珠海。澳門國際機場的建成,也架起了澳門和這個大千世界的空中橋樑,實現了澳門人對於藍天的嚮往,這是一個跨時代的偉大傑作。從高空俯瞰這座完全由填海造陸完成的機場,就像一把氣勢恢宏的戟頭,非常的壯觀。這也是世界上第二個填海造陸的機場,第一個是日本大阪關西國際機場。
這個機場由候機坪、人工島的跑道和聯絡橋三大主體工程構成。要想在茫茫大海中建造一個如此宏偉的機場,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先填築一個人工島,然後再在上面慢慢的建造各種需要的設備和場地。這在20世紀90年代來說,是一個難度極高的工程,凝聚了很多知名工程師的心血。但是最終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澳門國際機場完美的展現在了我們面前,建設者們也為澳門的藍天事業翻開了新的篇章。
機場的建設是從南北兩端同時進行,首先必須要將海底的淤泥清除掉,再將大的巨石在海中砌成圍基,成為一個堅實的基礎。然後在上面堆沙填海,做好各種保護措施,最後再上面鋪設跑道,這其中的艱辛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的。這一帶的海深2-4米,但是挖泥最深要挖到32米,最淺也要有16米。根據專家的估算,如此偉大的工程量,不算上打樁、插打水板以及澆築混凝土,僅土石方量就相當於三峽工程土石方量的60%。
其實建成後的澳門機場並不是很大,但是卻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機場一共有24個停機坪,其中四個帶有登機廊橋,機場的跑道長3360米,寬60米;兩座跨海聯結橋分別長700米和1600米,寬44米,將起降區和機場中樞牢牢的連接在了一起。當澳門這座填海造陸的機場建成之後,世界各地和澳門之間的往來也方便多了,機場每年預計接待的乘客達600萬人次,去很多海島旅行還要經過澳門來轉機。這對澳門來說真的是意義非凡。
小編覺得,中國在世界上獲得基建強國的稱號並不是隨便說說的,從各種偉大的建築中以及越來越便捷的交通中便可以看出這一點。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各行各業的發展都讓人覺得驕傲,不再是以前讓人瞧不起的「中國製造」,作為一個中國人,此刻一種自豪感和榮譽感也油然而生。怎麼樣,小夥伴們,你們是不是也是這麼認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