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本書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
原著 | 喬·卡巴金
解讀 | 霧都搖籃
各位慈懷讀書會的讀者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的每天一本書欄目。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書是《正念:此刻是一枝花》
美國作家梭羅曾說:「無論你的生活多麼艱難,請正視它,好好地活下去;別逃避它,也別咒罵它。它並沒有你那麼糟糕。」
的確,生活總有風雨,但只要你願意睜開雙眼,你就有機會看到彩虹。很多時候,問題本不是問題,只是角度不同罷了。比起抱怨拒絕,在這酸甜苦樂的人生中,如何活在當下,感受身邊的美好,才是我們人生的主旋律。
本書的作者喬·卡巴金告訴我們,無論我們現在正在經歷什麼,我們真正需要認真應對的,惟有當下。我們必須去感受自己的所在,我們必須停下來,感受當下的每一刻,專注於當下。
作者喬·卡巴金是「正念減壓療法」的創始人。多年來,他通過自己的力量將正念引入醫學、心理學、教育等多個領域,尤其是他的「正念減壓課程」,已經成為了美國醫療體系內最重要的減壓課程,影響、改變了很多人的健康狀態和生活軌跡。
下面,讓我們一起去見證一下正念是如何影響、改變我們生活的吧。
正念的本質:擁抱當下的每一刻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習慣累積問題,而當問題累積到一定程度,我們便會迷失自我,逐漸失去掌握幸福和健康的能力。
而正念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簡單的途徑,重新找回迷失的自我,幫助我們擺脫困境。
正念意味著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集中我們的注意力,有意識地專注當下。而這種專注,會使我們更為清醒地接納當下的一切,並意識到:我們的生命存在於每一個當下之中。
正念所倡導的,是專注、接納、信任和耐心,是體驗生命的美好與富足,這也正是我們這個喧囂世界所欠缺的東西。
說到底,正念的本質就是擁抱當下的每一刻,無論這一刻是快樂的還是憤怒的,是幸福的還是悲傷的。
而修習正念,就是讓我們全身心的投入到當下的每一刻中。你只需要去感受這一刻,嘗試全身心的與當下完全交融,有意識的在這一刻實現平和與寧靜。
所以,當我們在做一些艱難工作的時候,不妨運用正念的力量,讓事情做起來輕鬆一些。
比如說堅持早起,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相當困難的。作者建議我們可以用正念來改變我們的作息習慣。
你需要在前一天晚上,就下定早起的決心,無論第二天發生什麼都要早起。你可以試著早起半個小時甚至是5分鐘,來進行正念修習,保持清醒,感受當下的這一刻。
當然,也許你還沒有做好準備,那麼請將醒來的那一刻當作正念時刻,努力感受氣息的流動,感受自己身體中的各種感觸,注意可能浮現的任何想法和感受,認真感悟此刻。
問你自己:「我現在醒了嗎」如果你體驗過這樣美好的一刻,或許會因為享受這樣的體驗而嘗試早起。
感知身邊美好的事物,請從擁抱當下的這一刻開始。
修習正念,沒那麼簡單
正念的修習本身是簡單的,但卻並不十分容易,我們需要刻苦修行。作者提到修習正念的核心:順其自然,反覆修習,專注於內心。
那什麼是順其自然呢?就是讓我們不要再執著於任何事物,只要保持清醒,釋放自己,接受當下的一切,全身心的融入當下的每一刻。
順其自然,意味著不抗拒,不掙扎,不強求,坦然的面對。
比如說,在與朋友、家人產生分歧的時候,不必較真,無需非得爭個對錯、輸贏。這些都是順其自然的表現,也是接納、包容的一方面。
之所以要反覆修習是因為這樣做有利於我們的堅持。
處在這個嘈雜的世界中,當我們靜下來的時候,你會發現要心無旁騖地專注於當下的一刻,並不容易。而只有一遍遍的反覆修習,我們才能夠在清醒的狀態下有所感悟。
至於專注於內心,說的就是審視我們的內心世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觸摸到內心中最真實、最可靠卻又最容易被忽略的東西。
以上幾點修習正念的核心,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要做到還是有難度的。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修習正念,作者提供了下面一些方法:
首先,以莊嚴的坐姿坐上30秒,留意自己的感覺,然後試試莊嚴站立。
注意,你的面部是放鬆的,肩膀也是放鬆的,只有腦袋、脖頸和脊背形成一條舒適的直線。
採用這種坐姿,是為了使自己感受到一種態度:你會毫不保留地認可並接納任何時刻浮現的任何事物。
這樣反覆練習,以後即使遭遇重重壓力,你也能夠做到保持清醒,保有一顆平和之心。
其次,留意自己的呼吸。
請全身心的感受你的呼吸,只需要意識到氣息的流入和流出即可。這樣的呼吸練習一次無需太久。
只要集中注意力,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呼吸,讓我們的思緒回到此刻,將每一個覺悟的時刻連接起來。
最後,注意自己是如何結束冥想的。
無論你是躺著、站著還是坐著,專注於「誰」結束了它,如何結束、何時結束以及為何結束。你只需要觀察、感悟這一變化過程即可。
培養這些品質,有利於增強你的正念
在修習正念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注意力難以集中的情況。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先試著培養這些品質:耐心、信任、慷慨大方,來幫助我們增強正念。
事實上,我們每次停下、坐下、靜心感受自己的氣息流動時,就是在培養自己的耐心,這會讓我們更能接近、接納當下並將這種耐心延展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那麼反過來,也是一樣的道理。在培養耐心的過程中,你勢必會培養自己的正念。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而失去耐心,情緒失控。
比如說,你家孩子連續幾次成績下滑,作為父母,你可能就會因為著急而失去耐心,在溝通中極容易發生一些問題,可能會傷害到孩子。
那麼,當我們冒火的時候,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自己有耐心一點呢?作者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建議:
當你開始對某些事情不耐煩或是憤怒的時候,請仔細審視它們,聆聽它們有沒有告訴你什麼,它們要你怎樣做。
如果實在聽不到,那就去呼吸,保持耐心繼續傾聽。如果聽到了什麼,請照做,然後停下來,耐心等,再傾聽。
在這來來往往的過程中,或許你的怒氣已經消減了很多。
其實,信任也是正念修習需要著重培養的品質。
因為如果我們不相信自己具備觀察能力、坦誠和專注能力、反思個人體驗的能力、深刻洞悉事物的能力,那麼這些能力最終會進入休眠狀態。
作者建議我們可以先深入了解一下我們自身有什麼值得信任的東西。如果找不到值得信任的東西,那麼你需要更深刻、更持久的審視自己。
實在找不到,那麼你不妨就從嘗試信任當下開始。請接納自己此刻的所見所聞所思,停留足夠長的時間,你或許能夠發現當下最值得我們信任的東西。反覆做這種嘗試,你會慢慢培養起來信任這種品質。
除了耐心、信任之外,培養慷慨大方的品質也是有益於正念修習的。
我們可以將這種慷慨大方的品質理解為給予和分享,這裡強調的不是簡單粗暴的分享物質財富,而是與人分享自己的充實、分享最好的自我,分享你的熱忱、活力、精神、信任、坦誠以及你的存在。
如何去培養這種品質呢?
首先,你要學會對自己慷慨一些,比如說取悅自己,每天為自己抽出一點時間,練習坦然接納饋贈的能力。
其次,嘗試將這種慷慨給予別人,給的稍微比自己設想的多一些,嘗試著不去想回報的事。
這些優秀的品質一旦養成,你的生活都將朝著一個更幸福、美好的方向發展。
而這些,是正念帶給我們的,反過來也會強化我們的正念。
以上就是本書的精華內容。
人生沒有那麼甜蜜,但也沒有那麼苦澀。如果你願意擁抱當下,去感受每一個瞬間,或許你會找到生活的真諦。
很多時候,我們處理麻煩的態度決定了事情的走向,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決定了我們的未來。
多關注自身,多感受當下,是我們遇事唯一能夠做的,也是我們唯一能夠掌控的。
當你迷茫的時候,請先停下來,保持清醒,多審視自己的內心,看看路該往哪裡走。
與其糾結過去的錯誤,不如把握當下的美好;與其幻想不切實際的夢,不如做好當下應該做的事情。
願每個人都能夠活在當下,能夠把握住這最美好的一刻。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