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喲, 我是小彬彬,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款有趣的耳機,真的有趣~
入手需求:降噪大耳哪個好?
問:在音質與降噪之間,有沒有佩戴舒適的頭戴式耳機?(一句話3個變量...)。答案是有的,外送一個好看的燈光。
頭戴式的降噪耳機,千元級別的也就那麼幾款,按國際分有日系、美系、丹麥系等(估計朋友們也能猜到是哪個牌子)。基本上這些大耳機筆者都聽過,也曾在索尼和Bose之前糾結過,前者音質占優卻佩戴體驗不佳,後者降噪厲害但音質如白開水。今天大家分享的降噪大耳機,就是拜雅(以前叫拜亞動力,德國品牌)的樂谷主動降噪耳機,筆者認為是取了各家的優長,也極具個性和特點,比如炫酷卻低調的光導系統(RGB燈效),是對音質和降噪兩者挑剔的需求之間的不二之選。
開箱外觀 :低調含蓄
一開始,我們先來看一下樂谷這副耳機的外觀和設計。圖儘量多點,文字儘量少點。
從包裝盒上,看得出設計還是相當用心的。包裝盒顏值挺好看。畢竟是兩千元檔的頭戴式耳機,包裝也得有點檔次。開箱之後是一個硬紙收納包,這點好評。除了耳機之外有兩根線,一個是A到C口的充電線,以及一根3.5mm的耳機線。
有很多入門級的頭戴式耳機其實是不送收納包的,主要是出於成本的考慮。樂谷這個收納盒做工還不錯,拉鏈式開合,還有一根可拎可提的小帶子,外出攜帶會方便很多。有了收納盒,在出差旅遊的時候,耳機也更方便收納,行李箱更規整,也不至於擔心會壓壞耳機。
出廠的時候,耳機就預先放在收納盒裡,也算是加了一層保護。樂谷這副耳機外觀設計是非常的低調,整體黑色,全包裹式的大耳罩,內襯是銀灰色的網布。從做工和用料來看都算上乘。
來看一下樂谷耳機各個角度的細節。幾乎所有的按鍵和接口都在右邊耳機身上,包括開關機鍵、降噪開關和調節鍵、充電電源接口以及3.5mm耳機線接口。細節都做得相當好,相當到位。耳罩和頭墊都是非常軟的人造革,感覺外層有點單薄,令我有點擔心,不過確實很柔軟舒服,佩戴體驗很棒。
使用感受:內在強大
雖然外觀是非常簡約的風格,整體黑色,線條平順,有點像德國大眾車一樣,看著平淡無奇。但,等開機你就知道了,這可能不是一般的大眾,可能是布加迪威龍...
(一)光導系統
光導系統,聽著滿專業的,有點反導系統的味道。其實就是一個指示燈的功能,只不過有幾點不同。首先,它不是一個燈,而是兩圈燈,左右各一圈,而且是RGB。所以亮起來,不是一般耳機能比的,除了那些特別浮誇的競技耳機之外。其次,不同燈光表示不同狀態,比如連接上藍牙、斷連、充電、待機等都是不同的顏色(筆者實在還沒記住那麼多顏色)。想不到,在手機上連接自家的APP,叫MIY,還可以深度定製燈光主題,牛...
再次,指示燈不是朝外,而是朝內。要說耳機的燈光設計師是有多內斂啊。所以,在感觀上,要說它炫酷(sao),把耳機取下來時,或者動一動它的時候,樂谷的燈才會亮(我十分懷疑樂谷有動作感應或重力感應功能),亮起來嘛確實很酷,某些時候會覺得很好看,可是!戴著的時候,根本看不見燈光啊,非常低調。難道這就是內在美?!不過對筆者而言,還真喜歡這樣內斂的設計,如果把閃著光像殺馬特一樣的大耳機戴到大街上,我還真不敢...
(二)音質如何
開嗓,來聽聽《烏蘭巴托的夜晚》,聽聽低音效果如何。頭戴式耳機的聲音氛圍就是好,一下就把人帶入戲了。前奏的鼓音非常低沉,像是由深水裡傳來一樣。而趙老師磁性的男音,真是太真實了!大尺寸的動圈單元就是不一樣啊,是小耳機無法比擬的。慢著,單元尺寸是多少?繼續翻看說明書(為了展示細節筆者可是操碎了心),單元直徑40mm,恩和其它家某些競品一樣的尺寸,就看是啥振膜了。通過MIY開始調節聲音人性化的大小,這個功能是根據用戶聽力不同而設定的,感覺很高大上,可能對於聽力受損者而言比較有用。
但是,有一樣其它競品非常不同的地方!就是最低低頻響應頻率是10hz,10hz啊!!!一般耳機一般都是20hz,所以低音表現真心不錯,聽了《加州旅館》(百聽不厭啊)《鼓詩》等,還是相當震撼的。但,並不能說完美,主觀感覺低頻在彈性方面弱了點,怎麼比喻呢,有點缺少Q彈的感覺,不知是不是振膜的原因。看了介紹,樂谷的音頻編解碼器支持SBC、AAC、aptX和 aptX HD,aptX無疑可以提供最佳的音頻質量,想不到還支持最低音頻延遲的aptX LL。
總之,筆者覺得樂谷的音質完勝QC35,不接受反駁,筆者二者都使用過,而且是主觀感受。至於和1000XM3對比(XM4沒用過不了解),樂谷不輸,為啥?因為還有降噪和佩戴體驗要對比呢。
(三)降噪方面
在家裡把電視打開,最大分貝50幾,不聽音樂的情況下打開樂谷的降噪。在第一檔位上,一下把天氣預報播音員和環境的低音過濾了許多(是和戴上耳機之後相比,戴上全封閉式的耳機本身的被動降噪就挺有效),主觀判斷大概過濾掉了70%,留下了人聲和部分BGM。接著再開到二檔,這回估計中音都過濾掉了不少,只有尖尖的人聲和高頻的背景音了。然後自己講話,就感覺像是好幾米遠,基本上只聽到由身體傳導過來的聲音了。
因為實在想不出怎麼用設備測量降噪的分貝有多大,說明書也沒提到(sad~),只能主觀估計30db應該是有的。不過英文的說明書中倒是提到了主動降噪的方式,是數字混合的反饋和前饋,前饋降噪頻段寬、深度小,反饋降噪頻段短、深度大,前饋、反饋結合的雙麥降噪則能最大程度保證降噪寬度和深度(這也是為什麼樂谷左右兩邊各有一個麥克風孔的原因,耳機內的麥克風沒拆機暫時看不到)。當然從使用角度來看,降噪主要是去除了中低頻環境音,這也是日常最常見的聲音頻段。
在聽音樂的情況下,有無降噪是天與地的差別,畢竟享受音樂需要很好的聽音環境啊。比如現在,筆者背景開著電視,聲音叨叨絮絮,雖然有大耳罩的隔絕,還是會受到外界的干擾。而開了降噪之後,音樂音質不變,但周邊的吵鬧幾乎不見了,終於可以靜心聽音樂、專心碼字了!相對於QC35開啟降噪之後的舒服,樂谷有得一拼。開箱之後第一次使用時,新鮮勁很足一下聽了好幾個小時,並不覺得夾頭,佩戴體驗不比QC35差啊,當然比1000XM3舒服太多了。只是耳朵下面有點夾得緊,算是小遺憾。
(四)操控方面
在耳機上,從未體驗過如此大尺寸的觸控面板!樂谷對音樂、電話等的操作,都是在右邊耳機觸控板上進行的,幾乎整個面板都可以觸摸,而且操作邏輯很簡單,上下劃分別調節音量,向前劃是後一首,後劃是前一首,雙擊是播放暫停。體驗優秀啊,爆擊666。不過也不得提個小意見,觸控板和其它按鍵一起,都在右邊,如此看來略為擁擠,對左撇子來講不太友好啊,如果想左手操作也不方便。
小結建議
有的時候晚上用拜雅這副樂谷耳機聆聽音樂,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開啟降噪之後,在本來就安靜的房間裡就完全不受環境聲音的干擾,感覺整個人置身於音樂旋律之中,還有音樂勾帶出來的情感裡邊。不得不說,樂谷耳機的音質還是相當不錯的,在主動降噪的頭戴式耳機界中(就那麼幾款),個人認為應該屬於top level。
最後再總結一下優缺點,給大家點參考。首先說價格,畢竟價格是影響消費者購物的第一位因素。雖然標價2000多,但此時此刻某東價格是1600多,其實並不算貴。和其它競品相比,價格相差不大,但相較競品的短板而言,樂谷更具優勢。哪些優勢?就是前面提到的,舒服的佩戴體驗、上乘的音質、上乘的降噪、有趣的燈光(低調了點),都是突出的優點。那缺點呢?個人不是很滿意的地方,就是少了羊皮的耳罩和頭梁,唯一的遺憾...
謝謝大家閱讀,祝君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