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人習慣在大地上作畫,這裡的白色油菜花竟在11月依然盛放

2019-11-04     琰棱

關於大地,人類總是有著無限的想像力。

乘飛機時,總是喜歡選個靠窗的位置,一直向下看。在堪稱一望無際的碩大畫布上,高山與大地相連,河流淌過平川,城市接壤大海……每一點變換都讓人驚喜。這些大地的肌理是自然的變遷、更是人為的力量,神奇而震撼。

提到大地的藝術,我總是會馬上想到梯田。

2013年6月的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雲南哈尼梯田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之中。你們有看過嗎?山脊、山澗中分布著數萬畝壯觀的梯田,因著種植植物的不同,整片梯田呈現出錯落有致、線條優雅的明亮顏色……從春天到冬天,一季一景。更準確來說,它近乎一種規劃於大地之上的「雕刻畫」。

但云南的大地藝術,可不止哈尼梯田,還有一處,叫做東川紅土地。

紅土地一般是因為當地高溫多雨發育而成,這種土壤含鐵、鋁成分較多,有機質少,酸性強,土質黏重,顏色呈紅棕色。

世界上,成規模的紅土地分布在兩個地方,一個是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另一個就是東川的紅土地。曾有來自雲南的專家說:「我們這裡的紅土地絕不亞於巴西里約熱內盧,甚至從規模上還要超過他們」。

東川紅土地位於昆明市以北偏東方向,屬昆明市東川區管轄下的紅土地鎮。從昆明過去,並不算遠,約250公里。

主要風景都在海拔1800至2600米之間。

這裡方圓近百里的區域內,是雲南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紅土地。

在我看來,比起旅遊勝地的定義,東川更像是一個攝影天堂。地處溫暖濕潤的環境,東川土壤里的鐵質經過氧化慢慢沉積下來,逐漸形成了炫目的色彩。藍天、白雲以及變幻莫測的太陽光線,構成了紅土地最壯美的背景。主角紅土地,則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它或許比不上大理的山清水秀、西雙版納的民族風情……但它自有一份寧靜、溫嫻的美妙,足以令人心曠神怡、找到自我。

東川紅土地最紅的時候,一般是在大雨過後的1-3天內。並且因為栽種的植物不同,一年四季里,東川會呈現出不一樣的奇妙。

綿延數百里的紅土地,隨著時節變換,就像是有一隻無形的大手,在揮就一幅又一幅關於大地的藝術畫,有時是燦爛的金色原野、有時是絢麗的多彩花海、有時又是嫩綠的希望之田。

若是每年秋天前來,一部分的紅土地被翻出待種,另一部分紅土地已然播種上了綠綠的青稞、小麥或其他農作物。遠遠看去,大片大片的色塊堆疊在一起,間隔交替、線條流暢、姿態優雅,就像是一道道波紋,翻湧在大地之上。

在連綿無際的黛色山巒中,農作物們猶如在開一場爭奇鬥豔的選美比賽。它們披著暗紅、紫紅、磚紅等不同底色的裙子,上面又綴著各色的裝飾。油菜、小麥、苦蕎、洋芋……各種認識不認識的植物,都以自己獨特的色彩,在紅土地上隨風飛舞。

細看那顏色,緋紅如霞、純白如雪、瑩綠似翠,還有更多,你甚至找不到字眼來形容。

眼前的景,美得讓人頓生「只應天上有,人間幾回見」之感。不敢相信,只有夢中才會出現的仙境,此刻就在你的眼前。就連呼吸,都不由得慢了幾拍,怕打擾了這至美之地。

這些色彩的碰撞、對比,就像是一塊巨大的調色板被打翻了,潑灑而成的。否則又有誰能有如此眼光,調出這絢爛與壯闊。

有些山坡上,金色的麥田刺得人眼發痛,大地仿佛披上了一件碩大無比的金黃毯子。清涼的山風一陣一陣拂過,麥浪便隨之翻滾,一波一波的黃色鱗層向遠方奔去,一直奔向視野的盡頭。

嗅一嗅空氣中,滿是獨屬於秋天的高爽,瞬間心胸開闊。

美國作家理察·洛夫曾提出過一種現象,叫做自然缺失症。說的是,因為父母的阻礙,可供玩耍場地的減少,以及電子產品的日益盛行,兒童在大自然中度過的時間越來越少,從而導致了一系列行為和心理上的問題。如今,「自然缺失症」人群已經從兒童擴展到了成人。

我們真的需要,一場久違的自然之旅。踩在東川鬆軟濕潤的紅土地上,你會感覺自己與自然從未如此貼近。

頭頂的天空是如此透澈,白雲隱隱在青山後露出一點痕跡。近處的山被分解成一點點色彩盛宴,而眼前則是雲南特有的白色油菜花。

和常見的金色油菜花不同,白色油菜花顯得更加聖潔出塵。開放時間也更晚,東川這裡,直到11月還有白色油菜花開放。

一大片油菜花擠擠挨挨地在一起,中和了遠處紫色、紅色、綠色的繁複,也加深了色彩的層次。

其實東川紅土地,最美的時刻要數早上,晨霧還沒散盡的時候。朦朦朧朧的白色霧靄,給萬物都籠上了一層薄紗。金色的陽光急不可耐地要把光輝灑向大地,於是不顧一切衝破雲層、衝破霧靄,每一道光線都宛如一把利劍,刺向下界。

等天色再亮一些,陽光的痕跡更加明顯,就像萬丈佛光從天際宣洩而下。經過了漫長黑夜的世界,終於扯去了黑色,露出了真面目。

山風把薄霧吹出各種形狀,在拂過植物、土地、民居的時候,留下充足的水汽。葉片都晶晶亮的,沾著自然的賞賜。

紅土地中的民居也甦醒了過來,家家都開始冒起炊煙。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那些古村仍然守著傳統,不被外人所打擾,過著自己怡然自得的生活。

守著自己的一方家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他們千年不變的信念。

待到日頭更高一些,田間有了農民勞作的身影。

都說面朝黃土背朝天,那這裡的人們就是如此。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在創造大地的藝術。那些斑斕的色塊正是在他們的手上四季不停變換,製造出神奇。

只有東川人,才知道這裡的土地有多麼的貧瘠。紅土地本身並不適合種植,但當地人因地制宜,通過增施有機肥、補充熟石灰等對紅壤進行了改良,並種植適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長的植物,創造了自己的豐收。

你看,他們的臉上,可不正洋溢著喜悅。

從他們身上,才能感受最真實的紅土地。因為他們是這裡真正的主人,也是這天地間最生動自然的風景。這裡的一切,因他們而生、因他們而變,也因他們而永恆。

藍天下,紅土上,他們牧牛而耕,身後留下的是一串串辛勞的足印。

小孩子們也在田裡,或是自顧自地玩樂、或是跟著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樸實的面孔、好奇的眼神、憨厚的笑容,都是大城市裡難得一見的真摯。讓人只想按下快門,留著這一剎的感動。

憨厚的老黃牛,是農人們的好夥伴。幾百年來,它們始終如一,專心耕作。

抬頭仰望,嘰嘰喳喳的鳥兒站在電線桿上,似乎也在歌詠這裡的自然、淳樸。

傍晚時分,昏黃色的光暈又將一切重新染上朦朧的色調。世界,又變得安靜了。

最後幾縷陽光,戀戀不捨地慢慢黯淡下去,竟是讓人分不清,此刻是晨起還是傍晚了。

土地的芬芳、山草的清香、收穫的快樂,東川紅土地能讓人直直忘卻了塵世的喧囂,陶醉在這片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美景之中。

眼前的錦繡畫卷,是大地的禮物、更是人們的勞作。或許,我們真的得了「自然缺失症」,也真的需要來到東川紅土地,治癒自己。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XJaS24BMH2_cNUgOXF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