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叮麻育兒
怎麼又吐奶了?這個周都三回了!
4個月的豆豆又吐奶了,其實他之前很少吐奶的,但是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個周已經吐三回了,每次吐奶都挺嚴重的,奶液從嘴巴「涌」出來,嚇得姥姥心驚膽戰的。
幸好,雖然看起來嚇人,卻沒有什麼異常,豆豆面色正常,沒有哭鬧,精神穩定,吃奶、睡覺也沒什麼問題。
只是,面對吐奶問題,豆豆媽媽和姥姥有很多疑問,比如:孩子吐奶不是應該新生兒時期最嚴重,等到三四個月會逐漸減少嗎?為什麼豆豆4個月反而吐奶厲害了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寶寶「吐奶」的問題。
說起吐奶,相信很多爸媽都經歷過,不管是母乳喂養還是奶粉喂養,寶寶奶後,奶液都可能從嘴巴流出來。只是流出的程度不同,有的從嘴角流出一點,有的從嘴巴吐出很多,有的邊吐邊咳嗽,非常痛苦的樣子。
這三種不同的表現,被稱為溢奶、吐奶和嗆奶。有的正常,有的異常,有的正在危害寶寶健康,爸媽需要學會區分,尋找解決、緩解的辦法!
寶寶溢奶、吐奶、嗆奶的區別,爸媽要清楚
新生兒容易溢奶、吐奶,主要跟他們胃部的發育有關。新生兒的胃容量非常小,而且位置呈水平狀態,這種狀態不利於留存食物,如果寶寶奶後直接平躺,奶液就很容易到達賁門處,但是寶寶的賁門發育還不完善,相對比較鬆弛,不能做好收縮工作,這些奶液很容易從賁門流回食道,進而出現溢奶、吐奶的發生。
但是隨著寶寶的月齡增加,他們的胃容量增加、位置傾斜、賁門完善,吐奶和溢奶現象會逐漸緩解、消失,具體時間因人而異,有的3個月,有的4個月,但是6個月基本都會消失。
那麼,爸媽應該如何區分溢奶、吐奶和嗆奶呢?
寶寶溢奶、吐奶、嗆奶的區別,爸媽需要分清楚,否則孩子很遭罪
1.寶寶溢奶
溢奶一般是從寶寶嘴角慢慢流出,量很少,就像流口水一樣,只是流出的不是口水而是奶液。寶寶沒有任何異常反應,不痛苦,不難過,飲食、睡眠、精神都沒問題。
比如下面圖片這種,寶寶躺在媽媽懷裡,嘴角溢出來一點奶液。
2.寶寶吐奶
寶寶吐奶有輕微吐奶,有嚴重吐奶,輕微吐奶對寶寶沒什麼影響,跟溢奶差不多;但是嚴重吐奶就不一樣了,嚴重吐奶量多、呈噴射狀,而且可能會伴隨痛苦的表情。
吐奶不僅僅是寶寶的生理特徵造成的,還受很多原因的影響,比如寶寶吃進大量的空氣,在空氣的作用下,胃裡的奶液大量回流,從嘴巴噴出來;寶寶吃奶太多,超過了胃容量,也會回流出來。
就像文章開頭的豆豆一樣, 4個月的時候,媽媽產假結束上班了,豆豆便交給姥姥照顧,姥姥一直嫌豆豆太瘦,每次吃奶都會沖泡一大瓶,讓豆豆使勁兒喝,結果喝的太多都吐出來了。所以才會有頻繁吐奶的發生。
3.寶寶嗆奶
嗆奶,重點在「嗆」,跟寶寶的生理特徵沒關係,就像大人喝水一樣,稍不注意,很可能被嗆到,水不慎進入氣管,引發劇烈的咳嗽和嘔吐,甚至還會從鼻腔流出來。大人嗆到時都這麼痛苦,又何況是孩子呢?
他們吃奶被嗆到,會引發劇烈、痛苦的咳嗽,而且伴隨大量奶液從嘴巴噴出,鼻子流出;嚴重的,甚至還會危害寶寶的生命安全。
溢奶、吐奶、嗆奶的應對方式
溢奶、吐奶、嗆奶的表現、原因、對寶寶的影響各不相同,處理方式自然也不盡相同。具體應該如何處理呢?
A、溢奶
如果是溢奶,爸媽不要驚慌,根據溢出量做出適當的應對。比如:如果寶寶平躺著溢奶,不要著急把寶寶抱起來,而是把他們轉向右側臥,這樣可以避免寶寶繼續溢奶, 然後再給寶寶擦拭乾凈,或者輕輕拍打後背,幫忙拍嗝。
PS:千萬不要把寶寶猛地抱起來,因為突然的抱起動作,很可能會對寶寶造成一定的震動,讓奶液回流,引發嚴重的吐奶;而且如果寶寶反應不及時的話,這些奶液還可能會嗆到寶寶,讓他們很痛苦。
B、吐奶
吐奶大多跟寶寶的飲食有關,吃的太多,胃裡盛不下;吃進太多空氣,讓奶液大量回流。
如果吐奶輕微,可以像溢奶一樣處理,不要把寶寶立刻抱起,把他轉向側臥位,然後擦拭拍嗝。
如果吐奶嚴重,寶寶出現經常性嘔吐,或者奶液種有綠色物質,建議處理以後,帶寶寶去醫院看醫生。
PS:對於空氣引發的吐奶,拍嗝非常重要。
把寶寶豎抱起來,讓他趴在媽媽肩膀上,面部側著,不要捂住口鼻,媽媽一隻手托住寶寶屁股,一隻手五指微微合攏,呈碗狀,然後用空掌從下往上輕拍寶寶後背,通過震動的作用,把空氣從胃裡排出來。
C、寶寶嗆奶
嗆奶的原因也不少,可能是母乳流速過快、奶嘴開口太大、喂奶姿勢不正確、寶寶鼻子不通氣……寶寶吃奶時,稍不留神,很可能會被嗆到。但是不管哪種原因,媽媽都得立即處理:
體位引流:如果寶寶已經嗆奶了,那就不要豎抱了,應該將寶寶的上半身向前傾斜45-60°,然後趴在爸媽腿上,讓氣管中的奶液流出來。
刺激寶寶哭叫咳嗽:還可以刺激寶寶哭叫咳嗽,具體:讓寶寶趴在媽媽腿上,拍打後背,使其咳嗽;或者拍打寶寶腳底板,讓寶寶大哭出來,這樣就可以把氣管里的奶液排出來,保證寶寶呼吸順暢。
清除口腔內殘留的奶液:爸媽可以用紗布纏住食指,伸入寶寶咽喉部,用紗布自身的吸水性,吸出多餘奶水,這樣可以防止即將吐出的奶液再次嗆入寶寶氣管內。
護理小寶寶,最重要的是預防
對於小寶寶的護理,最重要的並非問題發生後的處理,而是問題發生前的預防。雖然溢奶、吐奶是經常發生的,是寶寶生理特徵決定的,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卻可以提前預防,將發生的程度和頻率降到最低。
至於嗆奶,如果爸媽護理得當,是可以完全預防的。
具體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
1.喂奶的環境和氛圍:喂奶時,應該保持安靜、平靜和愉快,不要打擾寶寶,不要逗弄寶寶,更不要在寶寶哭鬧時喂奶。
2.喂奶姿勢要準確:喂奶姿勢要準確,不要讓寶寶平躺著吃奶,如果媽媽實在起不來需要躺著喂奶,可以把寶寶頭部稍微墊高一些,讓他們側身吃奶。
如果媽媽坐著喂奶,把寶寶抱在懷裡,不管是母乳還是奶粉,都要讓寶寶的上身稍微高一點,大約45°左右,這樣不僅有利於奶液順利的流下去,還可以避免大量回流。
3.銜接要全面、緊密:吃奶時,如果寶寶的嘴巴銜接不夠全面、緊密,留有空隙,空氣很容易從空隙進入。因此寶寶銜接必須全面、緊密,如果是母乳喂養,寶寶需要銜接住全部RU頭和大部分RU暈;如果是奶粉喂養,寶寶需要銜接住大部分的奶嘴,不要留有空隙。
4.拍嗝時間要得當:一般來說,吃完奶以後再拍嗝就可以了,但是對於那些經常吐奶溢奶的奶粉寶寶、喂奶過程中吃奶不穩定、或者哭鬧厲害的寶寶來說,建議喂奶過程中多次拍嗝,可以三五分鐘或者六七分鐘拍一次。
5.拍嗝不成可豎抱:有些爸媽給寶寶拍嗝時經常不成功,不要擔心,遇到這種情況可以豎抱15-20分鐘,豎抱一樣可以讓寶寶稍作休息,緩解吐奶的發生。
6.奶後不要擠壓腹部:吃完奶,拍完嗝,可以把寶寶放下躺著,但是剛開始建議側臥躺會兒,這樣可以預防吐奶嗆到;而且不能擠壓寶寶的腹部,不能逗弄寶寶,不能洗澡,不能進行劇烈的活動。
一般來說,只要爸媽滿足這幾個方面的問題,寶寶溢奶、吐奶現象都會有所緩解,而且嗆奶也就不容易發生了!
叮麻寄語:
育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很多「困難」,其實大多都是正常的,只要爸媽提前學習,有所了解,護理時足夠的用心、細心、耐心,孩子都會發育的非常健康!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