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通報,對在2020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中,真抓實幹、取得明顯成效的各縣市區予以督查激勵,相應採取資金分配傾斜、用地指標獎勵、改革先行先試等方面激勵政策。據悉,有35個縣(市、區)獲得2項次以上激勵,我市分獲財政管理工作完成情況較好和推進質量工作成效明顯兩項激勵。
涉及永康的有這2項
財政預算執行、財政存量資金盤活、國庫庫款管理、預算公開等財政管理工作完成情況較好的市、縣(市)
杭州市、溫州市、金華市,建德市、樂清市、永嘉縣、平陽縣、德清縣、安吉縣、海寧市、永康市、武義縣、青田縣。
2021年對上述地區,省財政利用收回的存量資金、本年度預算資金等,在省與市縣兩級結算時予以獎勵。(省財政廳組織實施)
推進質量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成效明顯的縣(市、區)
寧波市北侖區、永康市、台州市椒江區(推進質量工作方面);杭州市濱江區、紹興市柯橋區(推進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方面)。
2021年對上述地區在安排市場監管和智慧財產權專項資金、推薦國家級有關試點示範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省市場監管局組織實施)
財政管理工作方面,我市聚焦財政治理機制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構建「精準預算、精確執行、精心監督、精緻隊伍」工作格局,推動財政管理高質量發展。去年,我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突破60億元大關,同時,始終堅持政府過「緊日子」,持續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集中財力保障重點支出需求,切實做到節用為民,地方債務風險等級連續六年省級綠色,庫款管理始終保持全省第一梯隊。此外,我市出台財政監督意見,推動財政監督與審計監督、紀檢監察監督層級遞進,構建政府話績效、人大評績效、政協議績效、媒體說績效的工作格局,財政監督制度建設填補全國縣級市空白。我市用財政「小」錢撬動鄉村大美,在「一事一議」項目方面的做法獲評全省財政重要標誌性成果成功案例;我市票據電子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通過「三嚴五協同一平台」構建基層財政管理規範化智治模式,以數據賦能規範資金管理,強化財政監督等做法均在省級以上層面作經驗交流並推廣。
質量工作方面,我市始終把質量提升作為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特別是獲評全國首個縣級「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以來,著力實施「一個中樞、兩項機制、三個載體、四項行動、五大創新」工作模式打造質量強市縣域樣板。我市成立全國首個黨政「一把手」雙挂帥質量強市工作領導小組,並在全省率先將其升格為質量發展委員會,通過考核評價、政策激勵兩項機制穩落實,催生質量發展驅動力;搭設標準引領、科技驅動、品牌帶動三個載體優培育,激發質量發展源活力。在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大質量工作格局的過程中,我市從質量基礎、質量教育、工匠精神、品牌建設、質量監管共治等多維度推進質量提升,撬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快車道」。我市連續九年蟬聯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市,2020年獲評「中國製造2025浙江行動」試點示範市,成為全省「外拓內」試點,保溫杯壺產業列入全省十大重點產業質量提升試點和長三角首批質量提升示範試點,「品字標浙江製造」、對標達標等多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搭積木式」數字化改造經驗全省推廣,「畝均論英雄」改革、產業集群跨境電商、供應鏈創新應用等獲省級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