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天坤
寫在前面的話:
閱讀這篇文章前,我想問問你——
在你看來,這個世上最難的是什麼事情?最珍貴的又是什麼?
有人說最難的是賺錢,也有人說最難的是學習考試,還有人說最難的是求人辦事。
而什麼最珍貴呢?
是金錢權力、聲望地位?還是愛情親情友情?
眾說紛紜中,你的觀點是什麼?
在我看來,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困難是做女人,有一種珍貴是知道自己是誰、想要什麼。
我接下來敘述的這個案例的主人公的人生與職場經歷及其所思所想,或許會對您有所啟發。
一、
幾天前我接待了一位來訪者,通過網絡跟我進行了諮詢。
她的基本情況比較特別:
生於上世紀80年代初的她,目前是全職媽媽,在家看著三歲不到的寶寶;我們約定的時間是上午8點,還沒等我詢問,她主動回應了我的疑問:「我媽帶著寶寶出去玩了,給我留了兩小時的空。徐老師,咱們現在可以開始了,您看需要我做什麼?要不要我再說說我的經歷?」
看著她一臉的焦慮,我微笑著讓她別急。
我先跟她打了個遲到的招呼,做了一個自我介紹,並重點介紹了職業生涯諮詢的兩個核心原則以後,請她簡要敘述了自己的教育和職業經歷。
跟大多數來詢者的情況類似,高考時她第一志願選的是計算機專業,後來被調劑到了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好在學校是一所省屬重點本科院校;儘管她對本專業提不起什麼興趣,還是憑藉著勤奮順利畢業,並獲得過兩次三等獎學金;畢業後前三年,她跟絕大多數職場新人一樣,不停地兜兜轉轉,奔波於江蘇、上海和北京多地,輾轉換了幾家公司和幾份技術員、售後工程師甚至餐廳服務員的工作;再後來,工作受困的她決定提升一下學歷,讀了一個相近專業的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後,一個人繼續打工,繼續流浪天涯。
就這樣,一晃畢業十幾年了。
期間,她承受了家人逐年加重的催婚壓力,可她在感情上從來不肯將就,就這樣一年年地捱過去,一次次地讓父母傷心,她雖心有不忍,卻也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
2016年初,她背負著事業無成和大齡未婚的雙重壓力到了深圳,找到了一份銷售培訓講師的工作。
在從事這份工作之前,她一直以為自己不善言談,多年的理工科學習和工作歷練早已讓她的思維帶有了明顯的理性嚴謹。
可讓她沒想到的是,一旦她大膽突破了自己才發現,原來自己並沒有原先想像得那麼笨嘴笨舌:在強大的理性邏輯驅動下,她發現自己能夠很輕鬆地設計出邏輯嚴謹又頗具說服力的課件,手握話筒、面對上百人學員時的侃侃而談讓她興奮不已!
正在她的事業有了起色、準備好好拼搏一把時,沒想到姻緣就在這時悄然降臨:這份工作開始後三個月左右,她在一個偶然的朋友聚會場合遇到了自己的「Mr. Right」,經過幾番接觸之後,她欣喜地發現彼此三觀相合,且對方性情溫和,待人誠懇。
這一次,她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把自己給嫁了,於是雙方很快定下了終身大事。
只是這一切來得太快,她還沒充分體驗那份甜蜜的喜悅,卻又面臨著新的彷徨:先生由於工作原因(特殊行業)必須返回上海,如果她想要留住這份感情,就必須隨夫北遷,被迫中斷本可以有著大好前途的工作。
經過了一番內心掙扎,她還是決意追隨幸福,依依不捨地提交了辭呈,在領導和同事略帶不解的目光中隨先生到了上海;再然後,買房、裝修、結婚、懷孕、生子,開始了在家跟熊孩子做鬥爭的帶娃生活。
講述結束了,她的焦慮溢於言表:「徐老師,這次我之所以約您諮詢,是想請您幫我規劃一下未來我該怎麼辦。畢竟我結婚、生孩子比較晚了,現在孩子還小,我得在家帶孩子,不過我打算等孩子能上幼兒園了,我就要出來工作了。可是,畢竟我離開職場兩三年了,我懷疑還會有公司要我嗎?另外,考慮到要更多地照顧孩子,我還不能出差,最好也不要加班。當然偶爾加班還是可以接受的,不要太多就行了。」
二、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們一起分析了她對未來理想職業的想像,不出所料,她特別渴望能夠在一個領域持續深耕下去,能夠獲得不斷成長。
她直截了當地說:「徐老師,我特別渴望能夠獲得成就感,渴望能夠獲得來自他人的認可。」
我及時肯定了她的想法,並引導她進一步思考:「你特別渴望獲得成就感,這很好啊!咱們再進一步探索:過去的這三年里,你一直在家裡做家庭主婦,你的感受如何?」
她回答道:「徐老師,說實話,先是被迫離職,再是結婚、成家、懷孕、帶娃,我感覺挺累的,還越來越焦慮。」
我知道,在她這個人生階段,很容易被眼前的問題遮蔽,無法更全面、更長遠地看待很多事情,於是就主動跟她做了提醒:「這三年來,你認為自己收穫了什麼呢?」
經我這麼一說,她似乎很快意識到了什麼:「我有點明白了。在這三年里,我感覺是有得有失。雖然我離開了喜愛的工作,但是以我當時三十大幾的『高齡』還能遇到我先生,這不能不說是我人生中最幸運的事情之一了。再後來我們很快結了婚、買了房(雖然要還一筆不少的房貸),還順利生下了兒子,我真正安下心來,我爸媽也放心了,他們聽到寶寶順利降生的消息時別提有多高興了!」
我對此及時補充:「中國人都說『三歲看老』,其實這是有科學道理的。要知道三歲前是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關鍵發育期,特別是來自媽媽的無條件的陪伴、接納、撫觸、讚許將為孩子未來一生的安全感打下堅實的基礎,甚至還會讓寶寶變得更聰明,學習起來困難更少。其實,我們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我們一生下來就是孩子,這個角色幾乎陪伴我們一生;然後我們開始上學,就多了一個學生的角色;再後來,我們參加了工作,就增加了一個工作者的角色;等我們成了家,又多了妻子或老公、媽媽或爸爸的角色。人生就是這樣,在逐漸增多的不同角色中切換,每個角色都對我們有不同的要求,而每個人生階段也都有對我們最重要的角色需要照顧到,不是嗎?就比如現階段對你來說,媽媽這個角色是你最看重的,為了孩子,我想你可能會願意付出一切,是嗎?這樣一想,你是不是心裡平衡多了?」
聽我這樣說,她眼中的焦慮減少了一些,反倒是多了幾分堅定:
「是的,徐老師您說得很有道理。其實這些我也都想過,人生沒辦法提前設計好一切,就像我當初幾乎想要一輩子不結婚不要孩子,可是緣分真的來臨時,我又是那麼的欣喜和慶幸。當我決定跟我先生結婚以後,我也知道隨他北遷會影響我的事業,可是我也十分清醒,當必須在事業和家庭之間作出選擇時,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家庭,畢竟我一直渴望擁有一個充滿著愛的溫馨之家,而現在我已經擁有了。說實話,在這一方面我感覺很幸福。」
三、
接下來,我知道我們要開始她的事業探索之旅了。
為了幫她確認她真正想要的,我重複了一次她剛才說的話:「記得您剛才提到,您特別渴望能獲得成就感,希望能在某一個專業領域深耕下去,是嗎?」
她從剛才的幸福感受中回歸到了現實,很肯定地說:「是的,畢竟我年齡也大了,再加上已經脫離職場好幾年了。雖說成家、養娃也很幸福,可整天在家悶著我也感覺很憋屈,只要一刷朋友圈就能看到同學、閨蜜和曾經的同事們正能量滿滿的文字或者圖片,讓我也很受刺激!對了,其實我現在想進房地產公司做營銷策劃,老師您認為適合我嗎?」
一般來說,當來訪者提出一個具體的行業和職位選項,並請諮詢師幫忙分析時,說明來訪者心裡是有了一些期待的,但這些期待一開始很模糊,必須予以進一步澄清。
於是我開始幫助她進行澄清:「哦,很好啊!不過能跟我說說,這個職位吸引你的是什麼嗎?」
她試圖對我解釋:「我總感覺房地產行業比較有發展,工資高,而我自認為頭腦比較靈活,感覺如果能做營銷策劃會更好地發揮我的創意能力。當然,我以前沒有過相關工作經驗,可能不一定能被人家看上。不過我可以學啊,我覺得只要想去學,我就能學得會。」
這時候我注視著她堅定的目光,心裡卻有一些不忍——我不忍就此打擊她的熱情,但是我的角色又讓我不得不說出下面的話:
「在您這個年齡,還能有這樣的勁頭真得不多見,佩服!不過,我想問問你:假如——我是說假如——你沒辦法成功應聘房地產行業的營銷策劃工作怎麼辦?又或者,你幸運地通過了應聘關,卻在工作兩三個月後才發現,自己既不喜歡也不勝任這份工作,怎麼辦?在十四多歲的年齡,你難道還要繼續跳槽嗎?」
說最後一句話的時候,我故意放慢了語速,希望讓她感受到我的提醒。
她沒想到我會那麼『殘忍』地打擊她,一時有些發懵,過了幾秒鐘有些不好意思地說:「徐老師,其實是我一個親戚在一家房地產公司做主管,上次閒聊時他跟我說,如果我打算重新上班,他會幫我爭取這個職位,聽說工作也不是太累。至於工作內容、適不適合我這些,我還沒考慮太多,就想著先有一個班上著再說。」
聽到這裡,我已經大致明白了她的問題所在,我繼續說:
「首先我想做個補充說明啊,我剛才提到了你的年齡,但這並不表示我對職場中年人有任何歧視,因為我本身也正處職場中年。我想說的是,不知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小姑娘、小伙子由於對自己認知不清楚,對外在環境了解也不多,工作幾個月、一兩年就頻繁跳槽,這個社會能夠理解和包容。可是,等他們到了三十多歲甚至四十多歲時,還不知道自己要找什麼樣的工作好,這本身會不會被那些用人單位HR和主管視為一種心智不成熟?」
聽我這麼說,她立刻有了回應:「徐老師,我懂了。」
看她這麼急著表態,我有些想笑,忍住了,看著她問:「哦?那你說說看?」
她恢復了嚴肅的表情,開始論說她的思考:
「在決定找您諮詢時,其實我內心特別焦慮,生怕自己在家越閒越荒廢,整個人的狀態越來越不好,脾氣也變大了,就想著怎麼才能早一點兒重返職場,追回曾經失去的這幾年時光。
後來在您的提示下,我真正認識到了人生不是一維的,就想我當年一個勁地在職場打拚,反倒是在工作和家庭的多重壓力下身心俱疲,沒什麼幸福感可言。
現在我雖然已年近四十歲,但我擁有一直疼愛我的父母、懂得珍惜我的老公,還有健康活潑的兒子,這些都是我的無價的財富。
我想好了,人生從什麼時候都有希望,我打算明年重返職場,但我這次會更加慎重,更清醒地認識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能做什麼、適合什麼環境,在找工作時既不能慌不擇路、飢不擇食,但也不能因噎廢食,單單因為害怕失敗就不敢踏出第一步。
總之,我會以一個中年女性應有的成熟和穩重、智慧和勇氣,去探索出一條精彩的事業道路。再次感謝您!」
看著她堅定的眼神,我知道她未來無論做出怎樣的職業選擇,都一定會更加理性,更加成熟,也會在持續努力之後收穫事業的碩果。
四、
前兩天翻看朋友圈,看到我十分敬佩的潘誠老師發了一張圖片,上面有四個字引起了我的興趣——戰略定力。
潘老師是國內有相當影響力的管理諮詢顧問和講師,他想說的是一家企業的決策層應該具有戰略定力,才能避免盲目投資、胡亂作為,終致失敗。
在我看來,所謂戰略定力,是基於深思熟慮的戰略性思考之後,明確了組織的未來戰略方向和路徑選擇之後所具有的辨別真偽、抵禦誘惑、堅定前行的力量。
而一直從事職業生涯諮詢工作的我更關心的卻是:作為普通人的你和我,如何在整個職業生涯歷程中具有戰略定力?
特別是作為女性,一生中面臨著十分重要的選擇:選擇伴侶、選擇工作、選擇暫別職場的時機、選擇重返職場的領域,而這一切選擇的背後,需要的是能夠抵禦不同聲音、種種誘惑的戰略定力,而戰略定力來源於深謀遠慮的智慧和堅毅果斷的勇氣。
祝好!
作者簡介:徐天坤,高校管理學在職講師,職業生涯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新安人才網長期合作簽約講師,微博認證職場博主,「璃語職美人」長期合作個人發展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