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三連摔!俄空軍墜機頻繁,快趕上印度,飛行員都嚇破膽了

2020-04-01   武器正能量

說起哪一個國家的空軍最不靠譜,很多人會下意識地聯想到印度。的確,近年來,從國產戰機到俄制、美製戰機,印度空軍幾乎是「無機不摔」。事實上,俄羅斯空軍在墜機頻率方面,相比於印度空軍有過之而無不及。就在本月25日同一天,俄羅斯海軍航空兵和空軍就在上午和下午分別墜毀一架蘇-27戰機和L39輕型軍用教練機。甚至在去年9月,俄羅斯空軍還創下了「一周三連摔」的記錄。不得不說,儘管俄羅斯空軍號稱實力全球第二,但近年來受到軍費預算緊張的影響,不僅無力購買新機,在日常維護保養方面也疏於管理。不得不說,持續不斷的危險飛行讓墜機事故機率大大提升,也讓俄羅斯空軍的戰鬥力受到嚴重削弱。

客觀來說,儘管在普京總統的鐵腕政策下,俄羅斯近年來的經濟有所好轉。然而,自2014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俄羅斯持續受到美國和歐盟的制裁,再加上其支柱產業石油經濟受到全球市場不景氣的波及,經濟形勢並不可觀。受到這一方面的影響,俄羅斯的軍費投入也捉襟見肘。與2015年820億美元的軍費預算相比,俄羅斯2019的軍費投入僅有430億美元。與此同時,由於軍費研發中很大一部分都被用在了高超音速武器、新型戰略核潛艇等關鍵領域,海陸空常規兵種分到的份額遠遠達不到預期需求。

由於沒有足夠的經費研發和採購新型戰機,俄羅斯空天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將大量老式戰機進行簡單的升級改造,繼續延續服役期。目前,包括蘇-24戰鬥轟炸機、蘇-27、米格-29等服役數十年的老爺機,依然是俄軍的主力戰機。數據顯示,過去的2019年,俄羅斯空軍新服役的戰鬥機僅有20架(主要是蘇-35、蘇-34和米格-35)。就在中美等國不斷加大五代戰機產量的當下,俄羅斯空軍的五代機蘇-57不僅沒有定型量產,甚至在試飛時也發生了墜機事故。

去年12月24日,一架參與測試飛行的蘇-57實驗機,在距離澤姆吉空軍基地120公里墜機。儘管飛行員彈射逃生,沒有生命危險,但蘇-57的首次墜機依然引起了俄羅斯軍方的高度關注。此後,俄羅斯軍方和負責生產蘇-57的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加加林航空廠對於飛機失事墜毀進行了調查,但始終沒有給出初步結論。有消息人士透露,這架蘇-57很有可能中途出現了意外故障,而這些故障和戰機一直存在的設計缺陷有關。

如果說蘇-57的墜機是新型戰機測試階段的「必修課」,那麼,越來越多的老式戰機先後墜機,則直接體現了俄軍在維護保養方面的巨大漏洞。同樣是去年12月,俄軍一架載有24人的米-8直升機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地區墜毀,造成6人受傷。作為世界上產量最大的直升機,米-8各型號總產量高達9000多架。即便是在服役了半個多世紀之後,俄軍至今保留著相當龐大的規模。由於很多零部件早已超過了保質期,在飛行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也就不難理解了。

不僅僅是空軍,俄羅斯海軍航空兵也是墜機大戶。僅僅是在2016年,俄羅斯海軍現役唯一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就先後發生了兩架艦載機墜海事件(米格-29K和蘇-33),這兩款戰機分別服役於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不得不說,即便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戰鬥民族,也有「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時候。隨著戰機維護保養不到位的問題越來越突出,未來,俄羅斯空軍很有可能面臨越來越慘痛的機毀人亡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