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正處於年輕化的趨勢。由於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不恰當的脊柱姿勢維持時間過久所引起的腰椎間盤的退行性變。退行性變是一切生物生、長、衰、亡的客觀規律。
腰椎要承受身體的大部分重量,活動度很大,腰椎間盤要承受如此大的的負荷,容易造成椎間盤的擠壓和磨損,因此退行性變比其他組織器官要早,而且進展相對要快。
在日常生活中,人體全身活動中樞軸就是脊椎腰段。因此,腰椎承受載重負荷的機會是最多的,支撐著全身的重量,其內應力作用也就越強。當腰椎間盤經常處於被壓縮、曲伸和扭轉的組合性,是非常最容易遭受異常的壓應力、拉應力與剪應力的影響,從而就會導致該疾病的發生。
四個自我篩查小辦法
01腰痛
腰痛是大部分患者最先出現的症狀,發生率約91%,因此並不是每一個患者都會發生腰痛。腰痛伴單側下肢放射性疼痛,這是腰突症的典型症狀之一。
02肢體麻木、發涼
一般在小腿外側、後側、足跟及足外緣先感到麻,或火辣辣的感覺。
03無力
常見的有蹲下站立費力或者足跟、足尖行走困難;
04被動抬直腿測驗
直腿抬高試驗,需要在朋友或醫生的幫助下進行。如果伸直腿被動抬起30°~70°時出現下腰部或者腿部疼痛不適,就有可能是腰椎間盤的問題了。
以上自我篩查僅供參考,如果覺得可能中招,還是要及時看醫生。
腰椎間盤突出需要注意什麼?
01正確的姿勢
日常生活中,需要各種不同的活動姿勢,逐漸的形成了各自的習慣,其正確與否對人體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大家需要注意平時的站姿、坐姿、勞動姿勢,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加強鍛鍊,增強體質,尤其加強腰背肌功能鍛鍊。腰間盤突出患者在走路時多運用腹部肌肉,站立時儘量避面雙腿同時並齊長時間站立。
02適當的鍛鍊
體育鍛鍊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代謝,增加肌肉的反應性。腰間盤突出的預防需注意動作宜「慢半拍」,運動前或做重體力工作前、或晨起後,身體各部肌肉和關節都在鬆弛狀態,如此時做突然的動作就有可能傷害椎間盤,易導致腰間盤突出的發生。
03足夠的休息
病發初期和治療期,需要適當的休息,有助於病情的控制與恢復。關節韌帶比較鬆弛,症狀較重時,沒有足夠的休息,可能會加重病情。睡硬板床是最基本的治療措施,腰部已有損傷者,應注意避免風寒入侵,導致舊傷復發。
04正確的治療
只有正確的治療,才能夠有效的控制病情,通常保守治療是仍是首選,而手術治療需在多方正規醫院治療無效才執行。實際上真正需要手術治療的患者並不多,曾有報道說腰椎間盤突出患者有90%是不需要手術治療的。
正確的使用靠墊
一.靠墊一定要放在腰部,放在背部是無效的。
正常人體的脊柱共有3個生理彎曲,胸椎向後凸,頸椎和腰椎向前凸,從側面看,脊椎猶如兩個S的連接,由此可見腰背部不在用一條直線上。
若在腰部後方放一個靠墊,可以使腰部得到有效的承托,維持腰椎生理狀態,均衡腰椎、腰部肌肉的壓力,減輕勞損,增加舒適度,預防和改善腰椎不適,對穩定脊柱有好處。
二.在腰部放靠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靠墊的厚度。
如果靠墊太薄太軟,會起不到托起腰部的作用,但是靠墊也不要太厚太硬,太厚可能會造成腰椎的過度前屈,太硬則會使人腰部特別難受。
挑選靠墊時可把其放於在腰部後方,如果墊上靠墊十分鐘後腰部感覺很舒服,則證明這個靠墊的厚度是適合的,若感覺到腰背疲勞甚至疼痛,說明這個靠墊不合格。腰椎管狹窄或者腰椎間盤突出症狀加重的患者,更應該注意靠墊的舒適性。
腰椎健康重在預防,今天教你一招最簡單的拉伸鍛鍊,據說對於腰椎間盤突出非常有益!
飛燕式拉伸
具體動作要領是:俯臥床上,雙手、雙腳和頭部慢慢用力往後拉伸,腹部著床,使身子做出像燕子飛翔的姿勢。
我們要養成腰部肌肉鍛鍊的好習慣,以減慢腰椎間盤的退化,需做好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