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字揭曉!網友:好聽又霸氣!

2020-04-24     21IC中國電子網

2020年4月24日,我們迎來了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國家航天局正式對外宣布,今年我國將開展火星探測任務!

據介紹,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並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

其實,這樣的命名是有講究的。

根據國家航天局的解釋,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表達了中華民族對真理追求的堅韌與執著,體現了對自然和宇宙空間探索的文化傳承,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同時,象徵「攬星九天」的任務標識,展示了獨特字母「C」的形象,匯聚了中國行星探測(China)、國際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測進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義,展現出中國航天開放合作的理念與態度。

按照計劃,2020年我國將通過「長征五號」發射火星探測器,並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具體來說,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實施步驟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使用「長征五號」火箭,將火星探測器發射至地火轉移軌道;

與運載火箭分離後,在地面測控系統的支持下,通過多次軌道機動和中途修正,在近火點實施制動,進入環火橢圓軌道;

當運行到選定的進入窗口後,探測器將進行降軌控制,釋放火星著陸巡視器。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火星探測不會重複其他國家火星探測的老路——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將實現一次發射任務進行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開展火星全球性和重點區域性綜合探測。

實際上,除了火星探測之外,展望未來,我國還有更多的太空探索行動!

比如,即將在2030年啟動「覓音計劃」,對太陽系外是否有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進行探測;準備在2030年實施重型運載火箭、下一代空間基礎設施、火星和小行星取樣返回等重大工程項目;計劃於2045年建立功能完備、長期運行的月球科研站、進行太陽系邊際探測、擁有組合動力重複使用運載器、並具備載人登陸火星的能力。

作者:蔡璐整理

來源:21ic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wter3EBiuFnsJQV7gu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