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錢鍾書先生說:「一個人,到了20歲還不狂,這個人是沒出息的;到了30歲還狂,也是沒出息的。」確實如此,30歲是人生的一個坎,也是大多數人心智成熟與否的分水嶺。20幾歲時,精力旺盛,敢闖敢拼,經常犯錯,也可以重新開始;但是30歲以後,拖家帶口,做事要多慮後果,更加成熟穩重。
30歲以後,人們開始變得善於思考,甚至會想到「人生有意義嗎?」當代著名哲學家周國平先生說:「人生本沒有意義,但這兩種「活法」更有意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以此謀生;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並使對方快樂」。
30歲以後,我們因為生活壓力而變得被動,同時也因為有了更加強大的思考力而變得主動。正如白岩松所說:「30歲以後,要學會做減法。」30歲以後,扔掉這四個「包袱」,煩惱自然少,往往也是人生興旺的開端,你也會因此變得越來越優秀。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1、沒有意義的飯局;
人是群居動物,特別是年輕的時候,喜歡湊熱鬧,也愛廣交朋友,認為「多一個朋友,多一條出路」。但是,現實很打臉,當你自身不具備足夠價值的時候,四處討好巴結他人也是徒勞,正是應了老祖宗的一句俗語:「言輕莫勸人,無錢休入眾」。
約上老同學老朋友們一起吃個飯,突然發現:曾經的好朋友,已經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眼神不能對視,談心交心也變成了「尬聊」;本想通過同學聚會來找回一點當初的純真,沒想到大家都只顧著吃飯、玩手機;問同學最近情況,聽到的只是一句敷衍話——「還行吧」,真有點「話不投機半句多」的感覺。
一群陪伴自己走過青春歲月的同學、朋友,現在卻變得如此陌生。因為慣性思維,我們依然定期聚會,一起唱歌、吃飯、吹牛等等,但就是沒有「談心交心」這個環節。你本想與老同學好好交流一番,他們卻對你一陣挖苦譏諷,好像是,只有這樣才能顯示出「親切感」。因此,每次參加完這種飯局,我們身心疲憊,感覺毫無意義。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們,學會了「吃一塹長一智」,開始放棄「無用社交」,遠離那些無意義的飯局;轉而變得更加關注自我,多向內求發展,用「自強不息」這種方式來自我救贖。所以說,30歲以後,扔掉這個「包袱」——沒有意義的飯局,煩惱自然少,往往也是人生興旺的開始,你也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2、不愛你的人,
正如周國平先生所說:「人生很短,要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才會更有意義。」但愛情面前是平等的,如果你非常愛他人,他人卻一點也都不愛你,你就不要再白白浪費時間和感情了。跪舔是換不來愛情和尊嚴的,它只會讓你越來越卑賤,損失越來越大。
愛錯了人,就不要念念不舍,請儘快止損!餘生很貴,沒有必要勉強,更不需在一棵樹上弔死。樹挪死,人挪活,你放棄了一棵樹,視野變得開闊,也會因此收穫一大片森林。就像歌曲裡面所唱:「如果要飛得高,就該把地平線忘掉。」
人生,選對了愛的人非常重要!對於那些不愛你的人,要果斷拋棄,這樣才能煩惱自然少,然後全身心地去尋找值得你去愛的人,繼而使人生更加幸福,更有意義!
3、看不起你的親戚,
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句扎心的話:「以前的親戚都是親人,現在有的親戚說難聽點兒,就是有點兒血緣關係的路人!」現在的親戚之間,關係越來越冷淡,原因有很多,但嫌貧愛富是主要原因之一。
以前是,親人不能選擇,但朋友可以選擇。現在是,親人和朋友都可以選擇,即使是有著血緣關係,但因為某些親戚嫌貧愛富,看不起你們家,你都可以自主選擇不與他們來往,漸漸變成路人。
當你們家窮困的時候,那些看不起你的親戚,本來就打心裡沒有把你當親人。即使以後你們家發達富貴了,也不需要這種勢利眼的親戚來巴結,所以還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好。30歲以後,扔掉這個「包袱」——看不起你的親戚,少一些煩惱,多一些自強不息,才是人生興旺的開始,你也會因此變得越來越優秀。
4、虛情假意的朋友。
小的時候常聽老人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但等我們交了很多朋友後,有發現朋友當中隱藏著很多小人:有的對你坑蒙拐騙,有的對你背後捅刀子,而虛情假意的朋友就更多了。真朋友難得,難怪魯迅先生感嘆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最為關鍵的還是:「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交錯了朋友,禍患終生,因此交友一定要慎重,寧缺毋濫。生活中,許多虛情假意的朋友,當面和你稱兄道弟,但背後說你壞話,故意拆你台。我們就要儘早遠離這類人,而且是越早遠離,越早身心止損!
交朋友,貴在交心,而交心又貴在真誠!朋友是用來互相欣賞和彼此慰藉的,而不是用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所以說,30歲以後,交友「貴精不貴多」,扔掉這個「包袱」——虛情假意的朋友,經營好自己的朋友圈,存真去偽,這才是你人生興旺的開始,你也會因此變得越來越優秀。
結語:人到了一定年齡,必須扔掉以上四個「包袱」:沒意義的飯局,不愛你的人,看不起你的親戚,虛情假義的朋友。同時,也需要擁有另外四樣東西: 揚在臉上的自信,長在心裡的善良,融進血液的骨氣,刻在生命里的堅強。朋友們,您覺得呢?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贊、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