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湖,楊家坑,一個渾來一個清。
潘楊兩家是對頭,一個奸來一個忠。
開封龍亭至午朝門有一條筆直的大道,將湖水一劈兩開。道西叫做楊家湖,傳說是楊家將的故宅。這裡湖面寬闊,水兒清澈,游魚若飛,遊人如織。道東人稱潘家湖,這裡湖面狹窄,水兒渾濁,蚊蠅孳生,臭氣熏天。為什麼兩湖對峙,一路之隔,竟有如此天壤之別呢?原來這裡面還有一段悲壯動人的故事。
宋太宗時,北方的遼國兵強馬壯,經常南侵,成了北宋王朝的嚴重外患。楊業原是北漢名將, 歸順大宋後,在主帥潘仁美帳下鎮守邊關。他雖然年近花甲,但仍和士兵同甘共苦。作戰時,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一次十萬遼兵入侵雁門關,他率領.數千騎兵從敵後包抄,斬獲無數,使遼兵聞風喪膽。從此,他威名大震,人稱「楊無敵」。雁門關大捷,楊業加官晉爵,受到百姓擁戴。 這一來,作為主帥的潘仁美心裡酸溜溜的不是滋味,深怕楊業的功勞超過自己,便暗中教唆親信,不斷地向宋太宗打「小報吿」,說楊業的壞話。宋太宗生性多疑,本來就不大相信楊業,可是面臨強敵壓境,正當用人之際,就把這些小報吿密封起來,派人送給楊業,以此來籠絡他。潘仁美見此情景,心裡就想歪點子,要找機會陷害楊業。
第二年,遼兵再度入侵。楊業針對敵強我弱的形勢,提出聲東擊西、避實就虛、分散殲敵的計策。潘仁美卻別有用心非要楊業帶兵正面迎敵不可。楊業懇切地說:「潘大人,正面迎敵, 非敗不可,有損國威,還望慎思!」潘仁美皮笑肉不笑地說:「分明是老將軍貪生怕死,還要推三阻四。人家叫你『楊無敵』,不過是徒有虛名罷了!」楊業受此一激,一躍而起,激昂地說:「大丈夫戰死疆場,死得其所!我領兵迎敵就是了。」又「再懇求潘仁美以大局為重,說:「陳家谷地勢險要,請您一定統兵在此接應。」潘仁美滿口答應。
楊業帶領少數隊伍上前,便陷入敵人埋伏。宋兵拚死血戰。且戰且退,退到陳家谷時,只剩下一百多名將士。楊業本來指望潘仁美會在此接應,誰知這奸賊早就逃之夭夭了。楊業望著滿山遍野的遼兵,對將士們說:「你們都有父母妻子,我掩護你們,趕快奪路逃回宋營去吧!」眾將士感動得流下淚來,沒有一個肯丟下老將軍逃生的。敵人圍上來了,楊業和將士奮勇砍殺,怎奈寡不敵眾,楊業傷重被俘,眾將士全部捐軀。老將軍仰天長嘆:「我一生赤膽忠心,精忠報國, 如今受奸賊陷害,受傷被俘,還有什麼面目見人?」於是絕食三日而死。
楊業以身殉國的消息傳到東京,黎民百姓,無不痛哭流涕。楊老夫人佘太君悲憤填膺,上殿 面君,控吿潘仁美貽誤軍機,陷害忠良。宋太宗和潘仁美本是兒女親家,只是把潘仁美免了幾個虛銜,敷衍了事。佘太君十分失望,滿腔悲憤,帶領全家退隱河東去了。潘仁美暗中高興,想把 天波府據為己有。誰知,當夜雷電交加,暴雨傾盆。潘楊兩府盡成澤國,成了對峙的兩個大湖。 奇怪的是楊湖水淸如鏡,潘湖卻渾濁惡臭。潘仁美的女兒聽說後,就派人偷偷在兩湖間挖了 一條 通道,可是兩湖的水色卻仍然各異,絕不相混,就像潘楊兩家的忠奸那樣分明。老百姓看到後, 莫不稱快,並把這件事傳給了子孫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