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金融市場開放!中國迎來資本全球化時代

2019-10-16     大山房產俱樂部

【1】

中美達成階段性協議

中國的全球化資本時代到來

經過兩天的磋商,中美第一階段的談判已經基本接近文本性協議,日前中方外交部已經確認中美談判雙方達成階段性協議。

隨後國務院立刻通過《修改外資保險及銀行條例》,進一步加大金融市場的開放,這些其實都是本次中美談判的成果體現。

因此我們基本可以判斷,其中美階段性協議重點將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雙方就人民幣匯率問題基本達成一致。

美方將考慮取消對中方匯率操縱國的「指控」,人民幣匯率將趨於穩定,甚至會進入升值通道。

第二,中方從美方每年採購400-500億美金農產品,美方承諾暫停關稅的進一步上調,關稅戰基本停火,全球股市預計將會迎來一波熱潮。

第三,中方將進行金融市場的全面開放,國內或將迎來全球資本最寬鬆的階段,國內資產價格周期或將重啟。

金融市場開放將會成為中國吸引外資最核心的手段,尤其是人民幣進入升值通道的加持,全球廉價資本湧入中國是一個大趨勢。

目前中國開放國內金融市場是一個非常恰當的時機:全球超級寬鬆的貨幣環境+中國超大的金融市場+中國自身產業轉型的需要,三合一。

自從2019年以來,全球已經超過40個國家央行進行了大規模的降息,甚至有些國家已經出現了「負利率」,全球資本進入近十年來最廉價的水平。

而對於中國來說,對全球資本的需求也迫在眉睫:外匯的大量流失下降,國內高新技術產業的艱難轉型,都需要引入更多的全球資本來應對。

根據中國外匯管理局的數據,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大概在3.09萬億美金左右,較之2014年的高峰時期減少了接近1萬億的規模。

而且從2016年開始,中國的外匯儲備增長几乎沒有任何起色,加上中美貿易導致的外資流出及出口減少,中國外匯儲備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

沒有外匯,中國的進口將會面臨巨大難題:糧食、原材料等都會面臨問題。因此保外匯從來是一個關鍵性的課題。

第二個就是產業轉型也需要大量資本培育,尤其是需要一個強大的全球資本市場來培育,從這一點上講國內的A股基本上難擔重任。

目前中國最優秀的高科技公司,一般都去美國納斯達克和香港上市,目的就是為了能夠獲得國際資本的青睞,獲得更高的溢價和發展平台。

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高達101家,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高達1000家,都是國內最優秀的高科技企業和網際網路公司。

但是國內還有更多的中小型高科技企業及網際網路企業,更加需要國際資本的培育,來完成自身的發展壯大,實現國內產業的升級轉型。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的中小規模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高達數十萬家,僅僅依靠國內高度貧血的資本市場,是不可能培育出高質量的企業。

因此綜上所述,不管是從外匯儲備增長,還是從產業轉型的資本市場培育,中國的金融市場都已經到了必須要全面開放的時刻。

【2】

港交所+澳交所

中國兩大國際資本市場即將亮相

在中國,目前僅有一個國際資本市場,那就是港交所。香港依託於高度自由化的資本流動及自貿港優勢,打造出了一個吸納全球資本的港交所。

港交所目前是世界排名第三的全球融資市場,2019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融資規模高達76億美金,是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兩倍。

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的融資規模相比世界級資本市場的規模就要小得多了:原因就在於中國國內的資本非自由流通,外資進的來,出不去,誰也不敢投資啊,從而導致國內資本市場融資規模很難上去。

為了解決中小科技型企業的上市融資問題,中國已經決定要成立第二個全球性資本市場:澳門交易所。

10月13日,廣東省金融監管局確認,中央已經決定要在澳門打造一個最新的證券交易所,這將是繼港交所之後的中國第二個全球性資本市場。

澳門同樣是一個執行「一國兩制」的特區,全球資本自由流動,因此具備打造「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的基礎條件。

如果說港交所是高科技企業的「主板」,滿足上規模高新技術企業的全球資本融資需求,那麼澳交所就是高新技術企業的「科創板」,滿足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需求。

但是澳門的發展條件較之香港略有差距:

第一,發展縱深遠遠不如香港。香港的陸地面積高達1100平方公里,澳門陸地僅有30平方公里,一個香港接近40個澳門。

因此澳門要想成為全球城市,只能西擴實現與珠海的「一體化」發展,即所謂「珠澳一體化」與「深港一體化」共同形成大灣區的核心兩大中心。

第二,就是金融人才和金融產業的高度缺乏。澳門本土是一個以「博彩」為核心產業的城市,金融人才和金融產業發展基礎非常薄弱。

香港目前金融從業的專業人才已經超過40萬人,是北京和上海的兩倍,已經接近澳門的總人口了。

因此澳門要想真正打造一個全新的金融中心,立足本土已經基本不可能:只有將「澳門+珠海橫琴自貿區」合併,打造成為一個新版「一國兩制」特區,才有可能實現全新的發展構想。

綜合來看,隨著金融市場的全面開放,國內還不能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的背景下,中國打造第二個全球資本市場就顯得至關重要:引導全球資本進入新的資本市場,才能真正培育出一大批中國的高科技企業。

我們判斷澳門將會迎來重大的發展機遇,12月份澳交所將會正式上線,我們期待中國第二個「港交所」的出現。

【3】

全球資本時代

警惕資產價格新周期的啟動

在全球資本時代,將會帶來更大的金融風險。

金融市場開放其實是中美雙方的互惠互利:我們需要他們的錢來充實外匯及培育高新技術企業,他們需要我們的市場來獲利,大家本質各取所需。

80年代美日之間簽訂了「廣場協議」,美國除了要求日元升值之外,還要求日本放開國內管制,尤其是金融市場要全面開放,這跟今天的美中貿易談判非常類似。

帶來的結果是什麼?

隨著全球資本的湧入,短期之內日本迎來了極大的市場繁榮,股市、樓市、地價均連續翻翻,到了1988年日本東京地價已經可以買下整個美國。

而當日本由於經濟過熱,主動刺破泡沫的同時,由於資本市場開放和放鬆管制,全球資本蜂擁而逃,日本從此進入了失去的二十年。

因此,在全球資本時代,貨幣升值及金融市場開放的國家往往都會引發資產價格的極大繁榮,從而帶來資產泡沫,這是資本的本性所在。

所以,我們認為,在全球資本的時代,要特別警惕資產價格新周期的重啟,尤其是在中國房地產調控政策進入「一城一策」的新階段,限購政策時刻存在鬆綁的可能。

根據最新的消息透露,目前天津、南京等地,已經開始出現限購政策鬆綁的信號。

首先是南京爆出「六合區」全面放鬆住房限購政策,外地人不再需要社保及個稅證明,當地政府解釋「這是人才引進新政的內容之一」。

其次是天津在濱海新區執行「引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項目,員工可在天津購買住房一套,不再提供社保及納稅證明」,這是典型天津式定向鬆綁。

接下來是廊坊北三縣地區。目前有消息透露,燕郊、大廠均已經執行「定向鬆綁」的政策:北京疏解到通州的部分人員已經不再需要社保證明。

以上消息均表明,在中國房地產政策進入到「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關鍵執行階段,又面臨全球資本大水漫灌的到來,國內資產價格反彈的隱患時刻存在,日本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俱樂部免費講座預告:​10月21日微信群講座:中美談判成果,對中國未來發展的重大影響】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大山房產俱樂部」,歡迎大家關注,持續為大家提供深度、前瞻的房產內容。或者添加大山助理微信:ycim06,歡迎入群學習交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qdx2m0BMH2_cNUg5wT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