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本質上是一個政策性市場。
2010年4月份,國務院出台「新國十條」《國務院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中國樓市正式開始執行"限購令":要求購房必須與本地社保及納稅掛鉤。
到了2011年,全國有超過46個城市執行了「限購令」,房地產市場開始迅速冷卻:2011年北京房價增速僅有5%,2012年甚至首次出現負增長。
在2011年-2013年期間,有大量的人因為看空房地產市場,從而大量拋售房產,導致房地產市場存量迅速增長:2011年中國商品房庫存為2.7億平米,到了2012年增長到了3.6億平米,一年暴漲33%。
而到了2013年年底,全國商品房存量已經激增到了4.9億平米,到了2014年庫存已經高達6.2億平米,2015年終於達到頂峰,達到了7.1億平米。
限購五年時間,全國房地產庫存增長了三倍。
因此到了2015年底,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到了不得不啟動「去庫存」的政策調整:2015年正式出台"330"新政,全面啟動「漲價去庫存」周期。
首先是通過多次的「降准降息」,加大貨幣流動性來刺激房地產需求:2015年降准高達5次,降息達到了4次,流動性泛濫局面形成。
其次是允許各地全面放開「限購令」,讓資金進入到房地產領域,刺激需求達到去庫存的效果:全國40個城市全面取消限購。
大幅降息降准+限購取消+棚改,直接推動了全國商品房的庫存下降:從2015年的7.1億平米直接下降到了2018年的5.2億平米,兩年時間通過政策消化了2億平米的商品房庫存。
同時大部分城市的房價從2015年到2017年,全部實現了快速增長:2015年北京房價僅有2.8萬/平米,2017年北京房價增長達到了4.8萬/平米,兩年房價漲幅高達70%。
2017年3月,隨著「317」新政的出台,歷時兩年的去庫存周期正式結束,房地產調控重新開啟,夜壺又被扔進了床底下。
通過以上的回顧,我們應該清醒的看到:上一輪房地產調控鬆綁,根源在於庫存的高增長,而隨著庫存的下降,政策紅利周期也就隨之消失了。
而新的調控政策周期已經執行了接近3年的時間,未來還會不會有政策紅利的"鬆綁"周期呢?我們認為,最近的一些消息還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首先是南京官方確定「六合區」全面放鬆住房限購政策,在該區域購房,非本地戶籍不需要再提供社保及個稅證明。
其次是天津和河北分別在濱海新區、寶坻中關村園區及北三縣地區,均執行「針對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的定向鬆綁政策」,這是典型定向鬆綁。
而在此之前,其實已經有過兩輪的樓市變相鬆綁的政策:
第一輪是開始於2018年的"人才新政",各地以「搶人才」的方式變相鬆綁,推動了一輪房價的上漲:根據統計,2018年就有超過20個城市發布了人才引進新政,全部對購房資格進行鬆綁。
第二輪則是開始於2019年的落戶「零門檻」,各地從「搶人才」演變成了「搶人」,落戶門檻進行了大規模鬆綁,有些城市甚至只要拿個身份證就可以直接落戶。
落戶"零門檻"政策主要源於2019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公布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裡面要求城區人口在500萬以下的城市就要大規模放鬆落戶門檻。
截止到10月份,已經有超過30個城市執行了近乎"零門檻"落戶新政,只要有身份證和學歷證,去了就當場辦結落戶,房子隨便買買買!
但是由於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高債務的「灰犀牛」和中美貿易戰的「黑天鵝」同時存在,導致國內購房客戶觀望情緒加重。
零門檻落戶新政效果明顯下降了,2019年樓市全面趨冷。這就導致地方政府不得不推出「限購鬆綁的3.0版本」:定向放開政策。
定向鬆綁中,最典型的就是大灣區的珠海:2019年5月份,珠海針對港澳人士,直接取消限購,不需要設定任何條件。而非本地戶籍的內地人,只要手裡有一張人才證明,也可以直接不限購。
接棒「定向鬆綁」政策是天津和廊坊北三縣,即針對北京疏解到本地及通州的北京單位及個人,直接不限購。
到了2020年,我們判斷將會有更多的城市會出台「定向鬆綁」政策:只要在同一個都市圈內的人,不需要落戶,直接就可以買買買。
「北京的人,可以去環京買;上海的人,可以去環滬買;深圳香港的人,可以在整個大灣區買買買」,2020年大城市圈協同發展戰略將至此形成。
這背後的政策邏輯是:跨城市之間買房,不是炒;但跨城市群之間買房,肯定是炒房。因此要把打擊炒房的目標,鎖定禁止跨城市群之間的購房行為。
未來的城市群內部將會實現1小時交通圈,工作居住的範圍往往是跨城市型的,工作在一個城市,而居住在另外一個城市,通過城際鐵路及大跨度地鐵來實現通勤。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再對城市群內部的單個城市進行「社保型」限購已經不適合了:這將嚴重阻礙城市群之間的內部自由流動。
在北京工作的人,要想在廊坊買房居住,必須要到廊坊去工作弄個社保的局面必然會被打破:這是典型的一畝三分地思維。
同樣,憑什麼在深圳工作的人,要去東莞買房居住,需要在東莞工作社保及納稅呢?如果這種局面不打破,建設跨區域的交通格局,打造1小時交通圈完全是浪費。
因此未來在大城市群內實現樓市的全面「定向鬆綁」,城市圈內部城市的「社保認同」是一個大趨勢,只有這樣,中國的大城市群戰略才能持續推進下去。
因此,我們判斷,2020年的大城市群戰略的「定向鬆綁」政策,將會是中國樓市面臨的最大政策紅利,城市群內的交通布局、產業轉移方向,都將決定城市圈內人口的流向,從而決定各個城市未來樓市的生死。
所以,別小看「定向鬆綁」,它有可能會帶來新的投資機會!
【俱樂部免費講座預告:10月21日微信群講座:中美談判成果,對中國未來發展的重大影響】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大山房產俱樂部」,歡迎大家關注,持續為大家提供深度、前瞻的房產內容。或者添加大山助理微信:ycim06,歡迎入群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