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彥直:中山陵的設計者,中國近現代建築奠基人

2020-10-15     歷史百家匯

原標題:呂彥直:中山陵的設計者,中國近現代建築奠基人

他只活了35歲,終身未娶,短暫的生命歷程,卻造就了歷史的豐碑,給南京留下了世界級的寶藏!

他是呂彥直,近現代中國建築的奠基人,為兩大民國傑出建築奉獻了生命。

呂彥直〔1894~1929〕,字仲宜,別號古愚,安徽滁縣(今安徽滁州)人。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於天津。出身官宦之家,其父呂增祥是李鴻章的「三循吏」之一。

幼年喜愛繪畫,8歲喪父,翌年隨其姊僑居巴黎,開始接觸西方文化。數年後回國,進北京五城學堂求學。曾受教於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林琴南,學習祖國燦爛文化和西方科學知識。

呂彥直幼年在巴黎的留影

1911年考入清華學堂(今清華大學前身)留美預備部讀書。1913年畢業,以庚款公費派赴美國留學,入康奈爾大學,先攻讀電氣專業,後改學建築,接受西方學院派教育。

畢業前後,曾作為美國著名建築師亨利·墨菲的助手,參加金陵女子大學(今南京師範大學)和燕京大學(今北京大學)校舍的規劃、設計,同時描繪整理了北京故宮大量建築圖案。

呂彥直親手繪製的設計圖紙

回國後寓居上海,先在過養默、黃錫霖開設的東南建築公司供職,從事建築設計,以設計花園洋房為主。後與人合資經營真裕建築公司,不久在上海開設彥記建築事務所,是中國早期由中國建築師開辦的事務所之一。

1924年,他與首批從國外留學歸來的莊俊、范文照、張光忻、巫振英等人發起成立中國建築界第一個學術團體,旨在發展壯大建築師隊伍,開展學術研究。

1927年冬始成立「中國建築師公會」,1931年改名中國建築師學會,是中國建築界第一個學術團體。

設計中山陵一舉成名

中山陵,是南京的象徵,是南京人的驕傲,去南京必去之地。它就是呂彥直設計的。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國民黨中央決定按照孫中山遺願歸葬南京紫金山,成立孫中山先生葬事籌備委員會後,開始向海內外懸獎徵求陵墓設計圖案。

獲悉這一消息後,呂彥整天伏案研究,為了體現設計效果,每畫完一稿,他就用桐油灰捏造設計模型,然後看著模型再修改,修改後再捏,如此反覆無數,直到完成。

1925年9月20日,中山陵墓圖案評獎結果揭曉,獲得第一名的呂彥直立刻名聲大振。

呂彥直獲獎的中山陵設計方案

他不僅是設計師、建築師,還是繪圖員、經濟師甚至是審計師。如果說偌大的一個項目全部由他一個人包了也不誇張。忘我的精神和透支地勞作,終於使年輕的呂彥直病倒了,以至於他不能參加中山陵奠基典禮。

廣州中山堂設計圖紙

但呂彥直仍不歇息,又以病體參加了廣州中山紀念堂和紀念碑的應徵設計,並在28份應徵設計方案中再奪魁首,從此蜚聲海內外。

在當年,一個如此年輕的設計師同時承擔了兩項國家重大紀念性建築設計確實舉世罕見。

1928年初,呂彥直被確診患有肝癌。面對絕症加身,呂彥直從容不迫,全情投入到當時的首都南京規劃設計草案的研究與擬定工作之中。

廣州中山堂在建設中

這位以設計南京中山陵、廣州中山紀念碑、廣州中山紀念堂而聞名於世,卻又不幸英年早逝的天才建築設計師,在4年里中的嘔心瀝血,為兩大民國傑出建築甚至奉獻了生命。

呂彥直的建築思想

中山陵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的第一陵,呂彥直設計的中山陵圖案,巧妙地應用了紫金山南坡由低漸高的地形,在同一中軸線上安排了陵前廣場、博愛坊、登山墓道、碑亭、祭堂和墓室。

從陵門到墓室,用392級石階相連,層層向上推進,有效地烘托出陵寢的宏偉氣勢,構成整個陵區莊嚴肅穆的氛圍。

中山陵

瞻仰者緣石階拾級而上,莊嚴肅穆之感,景仰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到達大平台,再回首俯視,不見石價,僅見平台一片,如同平地,令人嘖嘖稱奇。

呂彥直設計的中山陵墓圖案,妙就妙在使用西方先進的建築科學技術,去構造純中國樣式的建築。

南京中山陵 祭堂

祭堂採用中國宮殿式建築為基調,吸收西洋建築之長處,墓室則完全採用西洋建築做法,兩者結合可謂天衣無縫。

同時運用牌坊、陵門、碑亭等中國古代陵墓的傳統形制,再飾以華表、石獅、銅鼎等部件,使整個建築群既富有中華民族特色,莊嚴簡樸又別創新格。

中山陵

南京中山陵是「民國以來第一次有價值之紀念建築物」,按照呂彥直的觀點,「公共建築,為吾民建設精神之主要的表示,必當採取中國特有之建築式,加以詳密之研究,以藝術思想設圖案,用科學原理行構造」。

中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教授曾評價:「中山陵雖西式成分較重,然實為近代國人設計以古代式樣應用於新建築之嚆矢,適足於象徵我民族復興之始也。」

廣州中山紀念堂

呂彥直的另一傑作是廣州中山紀念堂。廣州中山紀念堂是中國大型公共會堂的開山之作,中國寶塔式的雄姿,一直是廣州市的地標。

第一位受到政府褒獎的建築師

他所設計的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使他名垂中國建築史,成為近代中國唯一獲得過政府通令褒獎的建築師。

為表彰呂彥直建造中山陵和中山紀念堂的貢獻,1929年6月的《國民政府公報》頒發了189號《褒揚令》,以政府名義褒獎他。

全文如下:南京「國府十一日令:總理葬事籌備處建築師呂彥直,學識優良,勇於任事,此次籌建總理陵墓,計畫圖樣,昕夕勤勞,適屆工程甫竣之時,遽爾病逝。追念勞勤,惋惜殊深,應予褒揚,並給營葬費二千元,以示優遇。此令(十一日專電)。」

1929年4月,孫中山先生葬事籌備委員會決定,將在奠基室內為呂彥直建紀念碑。

為此,黃檀甫親自請捷克雕刻家高琦為呂彥直雕刻了大理石半身浮雕像,浮雕像下面刻有于右任書寫的一段碑文:「總理陵墓建築師呂彥直監理陵工,積勞病故。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於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決議立石紀念。」但這塊紀念碑在抗戰期間不知去向,至今下落不明。

終身未娶卻一生相許

雖英年早逝終生未娶,卻得嚴璆[qiú]一生相許。

嚴璆是嚴復的二女兒,呂彥直的父親與嚴復友誼深厚,兩家是多重的親家,又曾是鄰居。兩人相識於十幾歲,青梅竹馬,心心相印。

嚴復

呂彥直出國後,兩人一直保持書信來往。呂彥直回國後,兩人訂婚。此後呂彥直專心致力於亊業,嚴璆還在讀大學,倆人一直未能完婚。後因中山陵和中山紀念堂的工作,兩人的婚姻一拖再拖。

1928年初,呂彥直被確診患有肝癌,他寫了兩封信,一封給嚴璆,囑咐嚴璆不要再等自己,另配新君,再覓幸福。

另一封信寫給他的合伙人黃檀甫,諄諄教誡同事,繼承他建設祖國的遺志,完成好兩大建築的建設,保存圖紙和資料。

1929年3月18日,呂彥直在上海英年早逝,年僅35歲。呂彥直去世,嚴璆悲痛欲絕。不久,28歲的嚴璆在北京西郊出家,削髮為尼,法名秋妙。1950年至1951年間,秋妙經香港輾轉去了台灣,終生未嫁。

呂彥直是中國近現代建築五宗師之一(楊廷寶、童寯、劉敦楨、呂彥直、梁思成),他或許不像梁思成那樣家喻戶曉,但他一生致力於建築事業,被稱為中國近代建築的奠基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iR4LHUBeElxlkkaUS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