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大家意外獲得一個超長的假期。宅在家裡看似歲月靜好,但是其實,疫情影響下的經濟打擊,已經開始悄悄顯現。
已經有第一批扛不住現金流壓力的企業開始倒閉:
知名IT培訓機構「兄弟連」於2月6日發表公開信表示,即日起北京校區停止招生,員工全部遣散;
北京知名KTV「K歌之王」宣布在2月9日與200多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如果30%員工不同意這個方案,公司將進行破產清算。
可能不少人現在依然是宅在家裡睡懶覺、刷手機和玩遊戲,但其實形勢已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改變。
而有一部分人先知先覺,早在假期里就開始在家學習,或者提前準備好復工之後的工作。
比如在律師事務所工作的老同事,早在大年初二前就發了這樣的朋友圈——「謝絕零食和電視,我準備好了泡麵和咖啡……」
看樣子,他已準備好在工作文書中自閉N天了。
我問他:「現在法院都推遲開庭了,你怎麼就不能休息一下呢?」
他回復我說:等疫情穩定後,要早立案才能早開庭,早收到律師費。
講真,我特別佩服他。以後有啥事打官司一定找他。
再比如,寒假是大多數老師放鬆的日子,但對於我一個教師朋友來說,正是忙碌的開始。
她平時喜歡弄點花藝手工,前些年弄了一些紙花作為過年裝飾,本來只想曬曬朋友圈而已,沒想到引來很多人點贊評論。
就這樣,一個不經意的舉動,給她帶來了一個副業。叫上親戚朋友幫忙,一天最多的時候,能賺個幾千塊。
等於又給自己加一筆年終獎了。
今年喊不來親戚朋友了,紙花也送不出去了,她靈機一動,開始用H5幫大家做新春拜年貼。
三下五除二,拿下了幾乎整個小區的老師生意,大家都不太懂做這玩意兒,都拜託她幫忙弄好好給親戚朋友電子拜年。
困境之下,她依然又賺了幾千塊。
上面兩個職業——當律師、當教師,都可以說是大多數人眼裡的鐵飯碗。
有人拿著鐵飯碗就隨意過日子,不求無功,但求無過,千萬別要我辛苦。
但還是有一小戳人,正默默通過宅在家裡的機會,靠副業賺著新年紅包,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做好準備。
其實,我覺得看一個人能不能熬過危機,賺一桶金,有一個簡單的方法:看他怎麼放假就知道了。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往往就在一個假期
去年十一國慶前夕,公司曾經傳出要設立一個新媒體部門,而且說會優先錄用內部員工。
我有一個同事Amy,做宣傳策劃的,乾了5年。
大家都認為,如果設立新部門的話,那她就是部門經理的首選,因為沒有其他人比他經驗更豐富。
後來,當領導發話,真要設立部門了,經理的位子卻給了一位剛入職沒多久的小伙子。
對於這個決定,大家都很納悶。
Amy更是一臉懵,當其他人去祝賀這位新上任的部門經理時,她腆著肚子,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一張大臉沒處放。
那是當然啊,誰也不會料到,假期去了一趟旅遊,回來就被人家搶了位置。
有一次,我跟這個部門經理在休息室,就對他說:「剛入職就升職經理,很了不起啊!」
他謙虛的說:「沒有啦,我在新媒體方面還是菜鳥,只是國慶時惡補了一些功課,剛好得到老闆賞識而已。」
我問他:「你都做了啥啊?」
他說:
重點學了視頻的拍攝和文案的撰寫,國慶最後一天回公司拍了一個3分鐘的視頻,回家自己剪輯,配文字,上班第一天就給老闆看了。
我萬萬沒想到,短短七天的時間,他乾了這麼多事情。
俗話說,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同樣是假期,當其他人都去吃喝玩樂,你用知識技能武裝自己,那在升職加薪的路上,肯定比別人有更多的籌碼和底氣。
我之前認識一個女孩,她特別有目標感,做事很較真。
每次假期前,都會把每天的時間安排得有條有序,並堅決執行到底。
早中晚,具體到每一個小時,每一分鐘!我當時沒拍下來,在網上找了一下,約莫是這樣吧
沒錯,過年的計劃,做得和清華學霸的不相上下。
難怪我跟其他的一些老闆們交流,都說:面試一個人,吹得再牛也沒用,啥都別看,先看他假期的朋友圈就夠了。
你可能覺得,這樣的假期也太死板了吧,跟機器人有什麼區別?
不過你從另一個方面思考的話,這個超長的春節假期,這麼多時間集中利用,都可以寫一本書了,一本書的版稅可能都能掙個幾萬了,那為什麼不這麼干?
一個人最重要的資產是時間,如果你把時間的價值最大化,那獲得的財富,自然也不會少。
你把時間用在哪裡,決定了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有一種滿足叫休息更高級的滿足叫工作
有一個朋友,在杭州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做軟體開發,年前我倆打電話。
他說:「今年不回家過年了,因為年後要推出App,現在忙著進行各種測試。」
我說:「兄弟,要不要這麼拼呀,平時已經996了,春節還不放假,老闆會給三倍工資嗎?」
他說:「累倒不覺得。說實話,一想到年後要推出一款新的App,作為項目負責人,很是興奮激動。」
因為這款App,他投入了很多時間和心血,雖然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但他和幾個組員硬是扛了過來,隨著技術不斷打磨,最後得到老闆的支持。
現在這款App終於要推出市場了,他說三倍工資倒是其次,如果用戶反饋好的話,不要錢都值得。
他對工作的這份投入和滿足,真是震撼到我。
讓我想起了之前,馬雲在微博的那段關於「996」的話。
馬雲提到:
這世上有很多成功的藝術家、科學家、運動員、官員、政治家,基本上都是自發996的。
不是因為他們有自虐傾向,而是他們把工作當作滿足感的源泉。
「鐵娘子」董明珠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從1990開始加入格力集團以來,連續30年全年無休。
在她眼裡,根本就沒有「996」、「007」的概念,只有怎樣提高營銷效率,怎樣管理團隊。
現年63的她,說心態還像25歲一樣,還能繼續再干20年。
從一名底層業務員,到企業董事長,支撐她孜孜不倦一路前進的,正是對工作的熱愛。
很多人把春節休息看成必然,往往是因為他們把上班當作上班,而不是作為長久事業看待。
他們覺得,一年干到頭這麼辛苦,不休息簡直沒天理啊。
但對於很想做成一件事的人來說,上班是一個名詞,而工作是一個動詞。
因為工作能讓他們產生源源不斷的熱情,即使沒有周末,沒有假期,他們也甘之若飴。
在那些把休息當成滿足的人眼裡,他們是另類的,但也只有他們自己才明白,那個點燃生命的高級的東西在哪裡。
至於賺大錢,只是順手而為而已。
有的人越忙越窮有的人越閒越賺錢
我知道很多人一放假比上班都忙,要不是這次疫情的影響,往往從第一天放假就開始各種約飯,逛街,看電影,串門……
排得滿滿,直到上班前一天。
但他們忙到最後,往往有一種共同的感受——就是空虛。
這種忙碌,不能說沒有意義,但對於某些人來說,價值不大。
最明顯的是,只能花錢,不能賺錢。
那怎樣在假期賺錢呢?
我有個朋友,自己出來創業,平時的她很忙。但她跟我說,無論多忙,每天都會抽出半個小時,進行思考和復盤。
她投資的幾支股票和基金,就是她在獨自思考的時間裡研究出來的。
比如有一支她看中的美股,在短短半年時間裡,納斯達克創新高了,也順道幫助她賺了80萬。
去年春節期間,但初三就飛回深圳上班了。
我問她,公司很多事情嗎,這麼早就回去?
她說:「沒啥事情,不過沒啥事是更為重要的事,比如我要抽空思考公司今年的戰略計劃。這個計劃,老實跟你說,價值百萬。」
我當時心裡咯噔了一下,牛逼。
《稀缺》中提到一個觀點:窮人之所以越窮,富人之所以越富,根本在於前者有「稀缺心態」,而後者沒有。
什麼是稀缺心態呢?
最明顯的一個表現就是,把注意力放在當下最受關注的事情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缺錢的人,你給他們錢和時間,他們也只會把時間揮霍在吃喝玩樂,把錢揮霍在消費娛樂。
甚至我最近發現有一個前同事,花五天時間和三個人反覆糾纏,發n個朋友圈——根本原因只為了早幾天拿到300元。
深深感嘆,忽略時間真正價值的人,時間都很不值錢。
這就是典型的管窺效應,忽略了長遠來說有價值的東西。
就像我們一到放假過節,如果你的注意力,只被眼前一些吃喝玩樂的瑣事分散了,那你自然就不會去想真正賺錢的事情。
真正賺錢的事情,絕不會在你陷入忙碌時出現。
比如說喬布斯,據說他大部分產品的靈感、戰略的部署都發生在冥想時的頓悟中。
閒,要有頓悟;忙,要有價值。
如果你在這個超長假期閒得百無聊賴,倒不如花一點時間,來規劃一下今年的戰略目標。
用看上去不值錢的餘閒,來撬動未來可以賺取的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