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我國商人徐增平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拍下烏克蘭「瓦良格」號航母。當時「瓦良格」號尚未完工,沒有安裝動力系統,只能以拖拽方式通過土耳其海峽,進入地中海,穿過蘇伊士運河和紅海,然後進入印度洋回到澳門。然而,「瓦良格」號在美國授意下遭到沿途各國的重重阻攔,歸國之路艱難無比。
第一個與我國為難的是土耳其。「瓦良格」號所在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位於黑海,必須通過土耳其海峽才能進入地中海。1999年7月,「瓦良格」號啟程。土耳其在收到美國的指示後,以「船體過大、影響博斯普魯斯海峽其它船隻通航」為由拒絕「瓦良格」號通過,「瓦良格」號受困黑海長達兩年多,遲遲不能通行。
我國與土耳其展開了艱苦的談判。土耳其漫天要價,提出許多不合理的要求,要麼讓「瓦良格」號自行通過海峽,要麼拆成碎片運走。儘管我國極力保證「瓦良格」號的通航安全、承諾負責一切可能造成的損失,但土耳其仍不依不饒。談判一直持續到2001年後半年,我國忍痛讓出諸多利益,承諾向土耳其出口WS-1B遠程火箭炮,對土耳其開放旅遊,爭取每年200萬人次遊客赴土耳其觀光,另提供3.6億美元的經濟援助,遵守土耳其提出的20多項苛刻安全措施,土耳其才答應放行。
最苛刻的一條是,我國要繳納高達10億美元的「風險保證金」。就在這時,同為北約國家的希臘慷慨出手,提出給「瓦良格」號做安全擔保,並派出拖船協助「瓦良格」號通過土耳其海峽。希臘之所以願意幫助我國,一方面是與土耳其有世仇,二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與我國交好。不管怎麼說,希臘此舉為我國省下了10億美元保證金。
2001年11月,「瓦良格」號在愛琴海遭遇前所未有的大風暴,拖攬被刮斷,艦體失去了控制,在海面上橫衝直撞,向埃維亞島漂去。希臘及時派出直升機救援,將艦上的七名船員救下並送往雅典,然後引導拖船重新建立連接。在固定纜繩時,希臘拖船「哈里瓦冠軍」號上的水手阿力士·利馬被沉重的纜繩拖下大海,不幸喪生。經過四天的奮戰,三艘拖船在「哈里瓦冠軍」號的幫助下用拖攬固定住「瓦良格」號,最終將其控制住。
2002年3月,「瓦良格」號衝破重重險阻,在蘇伊士運河拒絕通航的情況下多走了一萬多公里,繞過非洲好望角,穿過莫三比克海峽,通過馬六甲海峽和新加坡外海進入我國領海,才結束了長達兩年半的漫漫歸國路。今天我國有了第一艘航母,要感謝愛國商人徐增平,要感謝希臘的仗義援手,也要感謝那位不幸殉職的希臘水手阿力士·利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