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唐卡上的歷史事件、人物傳記、宗教教義、西藏風土、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涉及政治、經濟、歷史、宗教、文藝、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堪稱藏民族形象的百科全書。
清 菩薩唐卡 紐約魯賓喜馬拉雅藝術博物館
清 輪迴唐卡 現藏於紐約魯賓喜馬拉雅藝術博物館
清 財神唐卡 現藏於史丹福大學藝術博物館
清 紅神唐卡 現藏於史丹福大學藝術博物館
在西藏的宮殿、寺院以及藏族居家、莊園的經堂里,都有懸掛唐卡的習慣。信徒們把唐卡畫中的聖像作為修行中觀想和膜拜的對象;牧民們外出放牧,出門遠行也會拜唐卡;人們相信唐卡具有來自神的靈性,可以讓人在生活中化險為夷。
藏民家中的經堂里懸掛唐卡
藏民居內部的唐卡
牧民搬遷放牧地時出門拜唐卡祈求平安
古代畫師們創造出許多具有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壯觀畫卷,其數量之多,非常驚人。各大寺廟中,都藏有相當數量的唐卡。
清 西方凈土唐卡 現藏於紐約魯賓喜馬拉雅藝術博物館
清 西方凈土唐卡 紐約魯賓喜馬拉雅藝術博物館
布達拉宮內藏唐卡
布達拉宮內藏唐卡
布達拉宮內藏唐卡
昌珠寺歷經600多年的珍珠唐卡
昌珠寺聲名遠播的鎮寺之寶——珍珠唐卡,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堪稱世界罕見的珍寶。這幅用珍珠串起成線條繪出的「觀世音菩薩憩息圖」(堅期木厄額松像),是元末明初(14世紀)的西藏帕莫竹巴王朝時期,由當時的乃東王的王后出資製成的。
珍珠唐卡,整幅唐卡長2米,寬1.2米,鑲嵌珍珠共計29026顆,鑽石一顆,紅寶石二顆,藍寶石一顆,紫寶石0.55兩,綠松石0.91兩(計185粒),黃金15.5克,珊瑚4.1兩(計1997顆)。
昌珠寺文成公主親手繡的「釋迦牟尼唐卡
布達拉宮巨幅唐卡
布達拉宮的大唐卡為55.80×46.81平方米。為了存放這幅大唐卡,布達拉宮曬佛台腳下,還專門建造了一幢340平方米的二層樓房作庫房。每年藏曆二月三十日拉薩要舉行曬寶法會,哲蚌寺的幾千喇嘛身穿佛衣,手持各種珍貴樂器、祭器、旗帳幡等物,自大昭寺出發,過琉璃橋,到布達拉宮前舉行宗教儀式和各種表演,在曬佛台上掛出這幅巨大的唐卡佛像。
布達拉宮曬佛台的巨幅唐卡
布達拉宮曬佛
大昭寺4.3米巨型唐卡
唐卡其實一套三幅,為明代永樂皇帝賜予五世大寶法王之物。這幅唐卡主尊為密宗本尊大威德金剛,是藏傳佛教中文殊菩薩的化身。菩薩在唐卡中成憤怒牛首樣貌,站立於蓮花座上,代表了和平與正義。金剛身上纏有蛇,腳踩魔鬼,象徵著菩薩能降伏一切邪魔外道。
永樂年《施刺繡大威德金剛唐卡》局部。
唐卡所表現的繪畫內容
1.宗教
反映藏傳佛教和各種神靈的宗教唐卡。講述關於佛、菩薩、天王、度母、天女、密宗本尊和護法神等偶像畫及佛陀的本生故事、寺院的建築場面等。還有辯經、跳神、弘法、傳經等宗教活動和表現宗教世界觀的「壇城」畫、「須彌山」圖、「六道輪迴」圖等。
釋迦牟尼佛(清代——金汁畫)
獨雄大威德金剛(明代——金絲織),為密宗無上部本尊,為宗喀巴大師所修特殊本尊,14世紀作品。
吉祥時輪(明代——刺繡),14世紀作品。
繪於唐卡之上的各種圖案,如諸佛菩薩的造型及所佩帶的飾物、項冠、瓔珞、念珠等,所持的法器,各有其宗教意義,不同的造型,並非藝術家隨心所欲而製作,單就手的姿勢與放置的部位,就有無數,或雙手合十置於胸前,或一手豎立置於跏趺座上等。
甘露功德(清代——布畫),甘露功德本尊為八大法行中出世五法行之一,四周被功德族眾神所圍繞,17世紀系欽孜派作品。
密集文殊金剛(明代——布畫),為無上密宗本尊之一,14世紀系欽孜派作品。
蓮花語(清代——布畫),蓮花語本尊為八大法行中出世五法行之一,四周被蓮花族神眾圍繞,17世紀系欽孜派
真實意(清代——布畫),真實意本尊為八大法行中出世五法行之一,四周被真實意眾神圍繞,17世紀系欽孜派畫作。
金剛持(清代——布畫),一切部主金剛持身為藍色,手持鈴、杵,其上方為法身、報身、化身相,下方為彌勒、文殊等所圍繞。
壇城(清代——布畫),三頭八臂大白傘蓋本尊之壇城。17世紀系欽孜派作品。
聖天菩薩(清代——刺繡),又名阿耶提婆,南贍部洲六莊嚴二聖者之一,17世紀作品。
名稱:乾隆御筆佛塔唐卡
簡介:乾隆時期, 布畫,通長263cm 寬168cm 。
這是一座菩提塔,塔的寶珠頂,日月上寫有梵文蘭扎體經咒,寶蓋至塔座以上寫有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塔瓶中央繪有般若佛母,四級塔身的正中央有一位背對著的禪修者,其左右寫有紀年題款「乾隆九年甲子之日敬書」。
名稱:扎阿壇城唐卡
簡介:17世紀,布畫,通長148cm 寬 98.6cm。
壇城源於印度佛教密宗,指一切聖賢,一切公德的聚集之處。壇城唐卡是一種以幾何圖形為主的構圖,壇城是指佛的宮殿,由外到內以圓形和幾何體形式層層相套構成,正中間為主尊或佛,外面圖形以水圖案及火焰圖案裝飾,第二層起用圓形的金剛圖案、水圖案、蓮花圖案裝飾,表示大海、風牆、火牆和金剛牆、蓮花牆、護城河。內套正方形圖案表示城牆、屋檐,層層深入,最後到達主尊殿,並用紅、黃、白、藍表示東南西北四方,圖案結構複雜,抽象和具象手法並用。壇城的構圖緊湊,圖案繁複多變,裝飾性強,具有很美的形式感。
2.傳記
內容關於釋迦牟尼生平及前世各種故事的本生圖和佛傳;還有大師傳(如蓮花生、阿底峽)、法王傳(如八思巴、米拉日巴、宗喀巴、五世達賴)、藏王傳(如松贊干布、赤松德贊)、薩迦法王八思巴等等。
明布畫彩繪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與八思巴赴涼州唐卡。以一百多幅畫面描繪了薩迦法王八思巴降生、赴涼州、應召進京、返藏、二次入京、皇帝冊封、圓寂等整個生平。
八思巴畫傳唐卡
薩迦.貢嘎寧布(清代——布畫),此圖系觀世音本生傳記之一,中心人物為藏傳佛教薩迦派五大祖師之一薩迦.貢嘎寧布,四周是布達拉白宮之建築風貌,17世紀系門唐派作品。
貝丹哲蚌大塔(清代——布畫),在印度的莊嚴吉祥聚米塔內,釋迦牟尼佛著受用報身之裝束,講授時輪本尊續,17世紀作品。
第五世達賴喇嘛(清代——布畫),17世紀系門唐派作品。
3.肖像
有松贊干布、赤松德贊、赤熱巴巾等藏王像;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尺尊公主等后妃像;有達賴、班禪等高僧活佛像等。
法王松贊干布(清代——布畫)
名稱:殊勝黑如嘎本尊像唐卡
簡介:17世紀 布畫 通長197cm 寬113cm。
黑如嘎本尊為寧瑪派北藏八大法行之一,正如《十三本續》所述:「殊勝至尊吉祥身,具有二十一個頭」,畫心上方有五世達賴喇嘛等像,畫心中央的殊勝黑如嘎本尊。
名稱:寶帳怙主像唐卡
簡介:18世紀,布畫,通長173cm,寬107cm 。
寶帳怙主為藏傳佛教薩迦派傳承的重要護法,自元朝以後在中原內地的蒙古地區深受其影響。寶帳怙主一面兩臂,頭戴五骷髏冠,三目圓鼓,面相猙獰,呈忿怒狀,他腕托一根木挺杖,右手持金剛鉞刀,左手托盛滿鮮血的嘎巴拉碗。
名稱:紅閻魔敵像唐卡
簡介:17世紀,布畫,通長150cm 寬99cm。
主尊像紅閻魔敵,系佛教無上密乘一本尊,頭戴五骷髏冠,三隻眼,頭髮直立,飾有表示憤怒的火焰,他的右手捧一根象徵「作惡者」骨架的人頭棒、左手捧一個盛血腦的顱骨碗,雙腳踩在一頭水牛身上,右腿屈踏在水牛頭以降伏水牛的傲慢,左腿伸踏在水牛臀部,從降服它的殘暴。系欽孜畫派風格。
名稱:喜金剛像唐卡
簡介:15世紀,織錦,通長112cm,寬57cm。
喜金剛是藏傳佛教重要的密宗本尊之一。此尊喜金剛像火焰背光,八面十六臂,每隻手均捧嘎巴拉碗,佩戴耳環,項飾鐲,臂釧等忿怒神裝飾,腳踩屍,站立在仰蓮寶座上。
名稱:強巴及文殊像唐卡
簡介:公元14-15世紀,棉布彩繪,通長190cm ,寬86cm
此幅唐卡為尼泊爾畫派風格。強巴即為彌勒意為慈氏。佛教經卷記述彌勒將繼承釋迦牟尼佛為未來佛。文殊菩薩又稱智慧菩薩,劍和經書是文殊菩薩的手持物,象徵文殊的智慧如韌劍,可摧毀愚痴,般若智慧浩瀚如經卷。
名稱:無量光佛凈土唐卡
簡介: 布畫,通長140cm,寬103cm 。
無量光佛面相安祥、寧靜、身披黃色袈裟,右臂袒露,雙手結定印並握盛滿甘露的缽盂。雙腿結金剛跏趺坐於獅子寶座上,左右分別側立四壁觀音和靜相手持金剛。此唐卡融合了漢地的風格,唐卡背景里繪有無量光佛的功業。
名稱:釋迦牟尼佛像唐卡,19世紀,金汁畫,通長147cm ,寬91cm。
釋迦牟尼幼名悉達多,出身於無垢釋迦王族,釋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義即「釋迦族的聖人」。此唐卡也叫做金唐。金唐指的是以金汁為底的唐卡,能使畫面神聖、金碧輝煌。
4.故事
有大量描繪史詩英雄格薩爾的民間文學的題材,有藏地始祖獼猴與羅剎女的後裔的故事。還有體現平等、友善、互助思想的和睦四瑞唐卡。
格薩爾唐卡共有11幅,是現存唯一一套保存最為完整的格薩爾系列繪畫,描繪了藏族史詩英雄格薩爾波瀾壯闊的一生。從他在天界到降生人間,從誕生後七天的功業到十三歲賽馬稱王,從征服魔地、霍爾等地到地獄救妻、返回天界,數百個故事場景被巧妙地安排在一套唐卡中。
《二十一度母圖》度母在藏區被認為是三世諸佛之母和一切眾生的母親。人們相信她能夠解解救眾生的苦難,消除煩惱痛苦和恐懼。
和睦四瑞唐卡
5.藏醫學
表現藏醫學內容的唐卡,藏語稱為曼唐。藏醫藥唐卡。藏醫藥唐卡是五世達賴喇嘛組織眾多藏醫和唐卡畫師,將西藏的《四部醫典》用唐卡的形式畫出,共計80幅,由作為註解的5000多幅小圖組成。
這幅藏醫唐卡描繪了人體受孕、妊娠反應和胎兒發育過程中的「魚期、龜期、豬期」順序,與脊椎動物、魚綱、爬行綱、哺乳綱和人類的進化順序一致。這些觀點比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還要早1000多年。圖中對妊娠反應、孕期注意事項和分娩徵兆的描述,已經和現代醫學十分接近了。
12世紀就能使用圖畫形式,系統介紹醫藥理論和技術,不但是中國醫學史上絕無僅有的,而且在世界醫學史上十分罕見。
行醫圖
動物藥圖
藥物的種類
唐卡-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
唐卡-尿診
唐卡-病因圖
6.天文歷算唐卡
藏族人繪製的天體日月星辰運行圖,既表現了藏傳佛教的宇宙觀,也暗示了藏族人的起源。上萬年來,藏民族在西藏高原的獨特環境中繁衍生息,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世界觀和宇宙觀。
天體運行圖
唐卡反映了日、月、水、木、火、金等是個星曜在太空中的運行規律,藏族人認為,其中的紅黃藍白黑五色,分別代表了火大、風大、水大、土大、空大五個元素,它們的交錯運行不僅形成了宇宙,更衍生出了個體的生命。
布畫天體日月星辰運行圖 唐卡 清(局部)。這幅唐卡所表現的就是太陽圍繞地球運轉經過的軌道,也就是黃曆中所說的黃道,它附近的十二宮即十二個星座所在的位置與節氣的關係。天文歷算是西藏傳統文化十明學之一,已有3000年的悠久歷史。
這幅唐卡根據《白琉璃》的記載繪製。外圈是鮮紅的般若烈火,代表火大;次圈繪有波紋線,代表水大;裡面為一個大圓,各種星曜在宇宙中運行的軌跡巧妙地組成了一個動態的圓,這就是須彌山,它與大圈顏色一致,中心圓為紅、白、藍、黃、綠重疊出的多重蓮花瓣,上面放置著五色月輪,代表地大,大圈其他部分代表空大。
藏曆與內地夏曆干支紀年一樣,用十二支屬相紀年,又以十天干配五行。這一天體日月星辰運行圖,反映了藏地人民觀察星象的卓越水平。
7.史料唐卡
以史實為依據,著重表現歷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和活動。如「文成公主進藏」故事。
布畫祿東贊請婚圖唐卡
文成公主進藏圖
金城公主進藏圖
8.風俗畫
有表現藏族社會生活和各個方面的風俗畫,有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圖。慶賀圖有歌舞、樂器演奏、競技表演,場面非常熱烈。還有賽馬、射箭、摔跤、舉石頭等各種民間體育活動圖。
桑耶寺主殿的迴廊中有一組民間雜技,如馬技、倒立、攀索、氣功表演等,人物神態動作栩栩如生。
具備男子九技的男子漢們進行騎馬、射箭、擲石等競技比賽場面.
費用高達二十四萬五千二百零八馱青稞的兩幅無量光佛、毗盧遮那巨幅彩緞殿展佛場面.
在布達拉宮前跳黑帽舞、護法神乃瓊現顯身的情景。
還有一些有祝福象徵意義的世俗畫,比較著名的有八吉祥徽、八吉祥物、七種王室珍寶、七寶物、不和之戰圖、由鼻牽象圖、六長壽圖和表現預防瘟疫、招致吉祥的蒙人導虎圖。
阿扎熱牽象圖
蒙人馭虎圖
9.建築畫
有許多雄偉壯觀的建築形象畫,如大昭寺、布達拉宮、桑耶寺、扎什倫布寺、薩迦寺、山西五台山等等。
布達拉宮紅宮
壁畫以富麗堂皇的風格展現了藏王松贊干布於7世紀在紅山修建的國王宮殿和在藥王山上修建的王后宮殿。
布達拉宮興建圖是一組上百幅畫面的組畫,生動地再現了公元17世紀修建布達拉宮的情景:石匠們在忙碌地開山鑿石;拉薩河上的牛皮船運送著石料;成千上萬的勞動者攀行在布達拉山坡上;數不清的石匠、木工在砌築牆體、搭置梁架等等。
門唐派作品 1690-1694。木工首領奈色·江陽旺保、副首領導孜嘎·曲江等數百名木工在甘丹康薩院內維修布達拉宮木工坊中勞動的情景。
在拉薩附近的多拉開採石油料,並進行宗教祈禱儀式的場面。
以藏族鐵匠首領日喀則扎西為首的藏、漢、尼泊爾等著名銅鐵匠、鑄造匠在布達拉宮印經院、犏牛院內開設作坊的情景。
為建造布達拉宮而從干木隆地區用皮船經拉薩河運送石頭的情景。
建造「黃金靈塔贍部洲一莊嚴」的勞動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