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兒有面:「一跪到底」的黎慶寧

2020-09-06     環球網

原標題:有理兒有面:「一跪到底」的黎慶寧

來源:有理兒有面

2020-09-06 19:06

黎慶寧,是香港回歸後首任保安局局長。自1998年離開特區政府後,也淡出了公眾視野。他人生的下半場,由原來的官場轉換到「學術圈」,自稱是要通過文學告訴年輕人,反叛是什麼,它的意義何在。

但是,黎慶寧這樣的人生選擇,又為何值得我們一起了解?

先從香港保安局說起。保安局原稱防衛科,也稱防衛司,後來於1973年改稱為布政司署保安科,也稱保安司。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後,保安司改為現稱保安局。香港保安局是特區政府的13個決策局之一,下轄香港所有紀律部隊,包括入境事務處、警務處、禁毒處、懲教署、香港海關、消防處、政府飛行服務隊、醫療輔助隊、民眾安全服務隊等,主要任務是維持香港的公共秩序,內容包括治安、出入境、海關、監獄、消防及救護等。現任局長為李家超。

要知道,任何一個政府要實行有效管治,第一要有堅強有力的公務人員,確保公務員與政府同心同德;第二是要掌握官方立場的媒體資源,保障市民接收到官方的正向聲音;第三是要掌握廣大的民意,及時收集研判民意以便決策。就香港而言,在港英時期,這三個重要元素,牢牢地掌握在港督手上,特別是保安局這樣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部門,可以說是港英時期施行殖民統治的槍桿子。就在香港回歸前的2年,為迎合香港回歸形勢和英國日後在香港的布局,末代港督彭定康選定了他任期內的最後一屆保安司司長黎慶寧,用他接替退休的區士培(Alistair Peter Asprey,英屬牙買加籍,空軍中校)成為保安司首位華人司長。

為何是黎慶寧?

黎慶寧出生於1951年7月,是皇仁書院校友,以手段計謀多、做事乾淨利落、效率高著稱。1973年,黎慶寧獲港英政府聘任為政務主任(AdministrativeOfficer,簡稱AO),1974年進修一年,1975年任保安司助理,1979年任保安司首席助理,1980年獲升為高級政務主任。1981年任公務員事務司首席助理,1983年晉升丙級政務主任職級,1990年晉升公務員事務司副司長,1991年任職於政制及內地事務司,晉升乙級一級政務官職級,被委任為太平紳士。1995年2月,他出任保安司司長,並於1997年7月被委任為特區政府首任保安局長。

黎慶寧年僅22歲便進入港英政府任職,升遷之路順風順水,一方面顯示出他心思縝密、城府極深的個人特點,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他深諳在港英政府中的從政之道,深得英派港督的信任青睞,肯把槍桿子讓他協助把控。黎慶寧出任保安司司長時年僅44歲!此時此刻筆者腦中,滿腦子浮現的都是影視劇里漢奸的形象,一身黑馬褂、大分頭,對上諂媚、對下兇狠。

要在港英政府中成為高官,大部分起點為政務主任(AO),這個崗位的設置是偏重管理能力的一個崗位。每年港英政府都要定期舉行AO統一考試,要求報考人必須具備香港本地大學一級或二級榮譽學士以上學歷(外國及內地同等學歷也被認可),通過筆試和面試篩選出優秀人才加以重點培養。在1973年的時候,黎慶寧可以脫穎而出,要麼學識出眾、要麼家族顯赫。

AO這個崗位實際上繼承自英國文官制度,這套制度始於上個世紀英國的富爾頓報告體系。該報告首次提出,政府事務官員應該以文官為主,要求所有事務官員恪守政治中立、具備專業化操守及與崗位相匹配的道德標準,並且確立了現在的AO輪崗制度和晉升機制。顯然AO這個崗位是港英政府中高官的踏腳石,港府三司13局中除了極少數專業化程度較高的部門,其他首長級官員均為AO出身的香港公務員。

值得注意的是,港英政府中各局長可以自行挑選副局長、政治助理,深諳為官之道的黎慶寧自然是提拔了眾多同樣喜好的「羽翼」,這些政治官員都有政治立場,雖然港英時期港督提倡「港督管政治,港民搞經濟」,但眾多港督的「馬前卒」、「狗腿子」均對政治極為敏感。

但有句話叫「有的人跪久了,就再也站不起來了」。黎慶寧從22歲到44歲,一路打拚、腿軟跪倒,直到晉升到保安司長的顯赫職位,他的眼裡只有對美西方的嚮往,卻看不到祖國內地的迅速崛起,日積月累,黎慶寧把崇洋媚外刻到了骨子裡,習慣於跪向西方、賤視內地。46歲的黎慶寧憑藉著安保局20餘年的工作經驗和華人面孔,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香港特區政府首位安保局局長。

隨著「一國兩制」和「港人治港」的到來,黎慶寧能拍得了英國人的馬屁,卻高傲地無法正視祖國內地。他的那份西式傲慢和心理扭曲愈演愈烈,一方面受到港英殘餘勢力、美西方的指令影響,一方面在回歸後的體制改革浪潮中懈怠應對,兩方指令交叉衝擊下,善於挾洋自重的假洋鬼子黎慶寧在堅持了一年任期後,選擇了提前退休併到澳洲「安度晚年」。

1998年7月27日,黎慶寧發布了他的辭職信,內容如下:

黎慶寧辭職時聲稱因私人理由辭職,渴望去澳洲與家人生活。但懂的人都懂,是漢奸心理作祟!選擇退休的黎慶寧只是跪久了,站不起來了而已。

時光推移,時隔僅6年,54歲的黎慶寧於2005年又從澳洲突然回港。回來以後,立刻就出任了智經研究中心顧問,後被委任為香港大學政治及公共行政學系榮譽教授。這一圈操作藏的很深,許多人都已淡忘了黎慶寧,能記住的只有曾經那個頭銜,特區政府首屆保安局局長。至於他為什麼回港,又跑去學校任職,從他之後的種種表現可以看出:一方面,黎慶寧希望晚年在香港度過,另一方面,他早已被美西方操控,回港要做的事主要就是協助美西方反中亂港、一跪到底!

沽名釣譽,最愛聯署的「前高官」

黎慶寧回到香港後多年「韜光養晦」,但在香港止暴制亂的關鍵時刻,總能利用以前高官的身份向特區政府「捅刀子」,與美西方反華勢力及其扶植的「傀儡」一唱一和,製造社會矛盾和分裂,在「攬炒」香港上「功不可沒」!

2019年5月9日,特首林鄭月娥在立法會特首答問大會上針對《逃犯條例》做了詳細陳述,引用了黎慶寧在立法局(現立法會)動議《逃犯條例》二讀時的發言,強調了當年訂立《逃犯條例》的初心:「我們不能讓香港變成逃犯的避難所,也不能讓罪犯逃往別處尋求庇護,逃避司法及法律的制裁。眾所周知,若要香港維持今日的成就、保持我們社會嚴守法紀的美譽,及鞏固本港作為國際商業及金融中心的地位,我們絕對不能容許在1997年6月30日以後,我們與執法夥伴在移交逃犯安排方面存有任何間隙。」

而在不久後的6月23日,超過 30 名前特區政府高官、議員及政壇知名人士,向特首林鄭月娥發出所謂緊急呼籲,要求立即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諷刺的是,聯署名單里出人意料卻在情理之中有黎慶寧和他的夫人蕭寶珍。

黎慶寧作為從港英時期到特區的保安局長,在香港公務員體系有二十多年的保安工作經驗,難道不知道他這種身份的人聯署上書可能會給特區政府施政帶來巨大衝擊?這顯然是明知而故犯。他見風使舵、倒打一耙的功夫,到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水漲船高」,把威逼利誘這點手段用在「攬炒」香港上,可以說只為了一己私利,卻毫不在乎香港的前途。

一個月後的7月23日,黎慶寧等34名政界人員又再度聯署,企圖施壓逼迫特區政府設立所謂獨立調查委員會,妄稱這是「唯一公認的最有效方法」,並恬不知恥的將黑暴分子自導自演的暴力事件責任誣稱為特區政府管治無能。

2019年11月12日,香港反對派為實現11月24日區議會選舉如期舉行,再次召集125名來自不同界別人士發表聯署稱要「保區選、一票顯民心」,用政治餘威向特區政府施壓,以確保區選「順利舉行」,還在聯署中威脅「否則會造成更大的社會不穩和撕裂」云云。聯署者里依然包括黎慶寧。

為何鍾愛聯署?這與黎慶寧的性格有關。久經殖民地政場的他,習慣於邀功、請賞、逃避責任,聯署這類事情,既可以發揮他「前朝元老」的優勢,又可以在眾多知名政要人員中免於單獨責罰,既得到了聯署幕後「大台」的輸送利益,又能安然脫身,展現了為「民意」發聲的「英雄」姿態,所得皆是利益,百利而無一害。這種沽名釣譽、虛與委蛇的能力,不愧曾經是香港政壇的老狐狸。

如今已69歲的黎慶寧本該安分的過個晚年,而消息人士指,黎慶寧近日又以網民「Peter Lai」的身份,每天轉發數十篇涉及反特區政府的言論文章,還偶爾會在郵件中加入對文章觀點表示認同的簡短評論,如「裡面的觀點有很多事實和數據支持,是無可爭議的」。

是什麼讓一位老人拿起了手機、打開了電腦、戴上了花鏡,用顫顫巍巍地手指敲出了那些反中亂港的文字?

是蓬佩奧嗎?是鮑里斯嗎?

也是,也不是。

有理哥認為,最主要的還是黎慶寧那顆跪向西方的心!漢奸跪久了,就永遠爬不起來。對他的評價只有兩個字:無恥!

圖片源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9BOY3QBURTf-Dn55u4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