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台】;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
電商購物盛宴
已經火熱開啟
各種預售、滿減、紅包「鋪天蓋地」
許多網購達人
提前進入「掃貨」模式
但與此同時
一些不法分子也在「伺機而動」
盯上了消費者的腰包
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台
解析常見詐騙套路
主打一個「見招拆招」
幫助您安心愉快「買買買」
最新案例聚焦
案例一
日前,遼寧瀋陽的林女士收到一個內含「某電商」感謝信的陌生快遞,附有「雙11狂歡0元領三重豪禮」的宣傳單,刮開塗層後果然「中獎」了。「客服」以想要免費領取禮品先要完成任務為由,誘導林女士下載某App刷單。小賺一筆後,「客服」告知操作步驟出現問題,要想繼續返利需要支付25萬元來修復。對方以線上不能進行大額轉帳為由,讓林女士去銀行取出現金,讓網約車司機將現金包裹送到指定地點。之後「客服」以「修覆信譽」等理由要求繼續付錢,要求去某平台貸款,林女士意識到不對勁,向派出所報案。
案例二
消費者張先生在某短視頻平台看到預售手機,價格很實惠。根據主播要求,張先生添加了對方的社交軟體,雙方約定張先生支付預售款後對方就發貨,收貨驗收後再支付餘款。支付預售款後,主播拉黑了張先生,註銷了直播間。
案例三
上海普陀警方破獲過一起以染色石英岩玉偽造A級翡翠的售假案件。該團伙在網絡直播間利用信息差,高價銷售「貴重物品」。其直播時自稱摒棄中間商讓利給粉絲,實則把購物者當成了「韭菜」,僅半年時間就獲利近30萬元。
詐騙套路解析
一、「中獎」騙局
套路揭秘:不法分子向各種地址普發快遞,內含低價低質的日用品、文具等,卻冠以「雙十一答謝回饋客戶」的名義,提供「抽獎券」「兌獎券」等。「獎券」往往能中大獎,包括名牌手機、家電等,若想「兌獎」需要添加指定客服微信等社交帳號。「客服」會用各種方式誘導潛在受害者進入「刷單」「投資理財」等陷阱。等「返利」金額很大時,以帳戶凍結、操作失誤需解凍等理由,誘導受害者去銀行提取現金或購買黃金。要求受害者通過網約車將現金或黃金送到指定地點,聲稱完成這一步驟才能解凍帳戶、提現或獲得返利等。
防騙技巧:不論形式如何、「獎品」如何,「免費包裹」都不能信。不要見碼就掃,不要隨意點擊不明連結,也不要安裝來歷不明的App,更不要相信刷單返利、網絡投資暴富等說辭。
二、「免單」騙局
套路揭秘:騙子會給受害者發送「中獎免單」簡訊,誘騙其登錄釣魚網站或掃描二維碼,要求先繳納「手續費」「保證金」,最後拉黑受害者。「售後服務」騙局還有「商品有瑕疵,召回理賠」「快遞遺失,主動退賠」等,騙子的意圖都是通過「手續費」「保證金」等騙取錢財。
防騙技巧:詳細了解活動規則,如遇抽獎、免單、主動退賠等活動,應向官方客服聯繫求證。遇到「帳戶異常」「繳納保證金」等情況務必謹慎,不輕易匯款、轉帳。
三、「最低價」騙局
套路揭秘:不法分子利用「直播能互動」等特點,以「預售專屬連結」「加微信私聊,有最低價」等理由,誘導消費者脫離平台交易,將「超低價」「預售價」等專屬連結通過簡訊、微信等發送給消費者。這類連結中可能含有木馬、釣魚等程序,誘導消費者填寫個人信息、帳戶信息後,最終騙取預售定金乃至商品價款。
防騙技巧:警惕不合常理的異常低價,切勿繞過平台私下交易,導致脫離平台保護。此外,還要警惕不法分子利用直播帶貨進行詐騙、以次充好、虛假宣傳等。
四、「紅包」「預售優惠」騙局
套路揭秘:騙子在平台發送虛假「紅包」或「預售優惠」連結誘騙消費者點擊,跳轉到其他網站頁面後,再要求消費者提供手機號碼、銀行帳號等個人信息,從而導致消費者銀行卡帳戶被盜。
防騙技巧:慎點「紅包」領取或「預售優惠」連結。當頁面跳轉到其他網頁、需要輸入個人信息才可以領到福利時,立即關閉。
五、「快遞員」騙局
套路揭秘:不法分子可能冒充快遞員,向消費者發送虛假信息或郵件,要求消費者關注其公眾號,騙取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和錢財。
防騙技巧:不要輕信陌生人,保護好個人信息和錢財。
防騙警示錄
詐騙騙局還有一些變種,如「銀行客服」給您信用卡提額、「商家」通知您中大獎了、「店鋪客服」主動給您退款、「平台客服」說您交易失敗需重新下單……目的都不外乎誘騙您進入不明網站或掃碼進行操作,騙取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或誘導您直接給對方轉錢。
請您秉持以下原則,防止上當受騙:
主動送錢退款等好事,一律先質疑。
來源不明的網站連結,全部不點擊。
銀行卡密碼、驗證碼,誰也不告訴。
身份不明的各類人員,絕對不轉錢。
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台提醒,在「雙十一」購物狂歡中,消費者應保持清醒的頭腦,根據實際需求理性消費,並提高自我防範意識,面對各種詐騙套路,應秉持「先質疑、不點擊、不透露、不轉帳」的原則,守護好自己的錢包與信息安全。同時,電商平台和商家也應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完善平台規則、加強監管和信息安全保護,誠信經營、保障消費者權益,共同營造安全、公平、舒心的網絡購物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