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或引發糧食危機,中國的「秘密武器」終於藏不住了

2020-04-02   魚羊秘史

近日,聯合國農糧組織多次發出警告,全球將有可能爆發糧食危機。與此同時,多個國家宣布禁止糧食出口。

越南暫停簽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約,而越南是全球大米出口排第三的國家,更是菲律賓的糧食主要進口國,如此一來,菲律賓的糧倉即將告急。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哈薩克也要禁止小麥、糖和土豆等農作物的出口。俄羅斯將每周對糧食出口狀況進行評估,再決定是否禁止糧食出口,而俄羅斯則是北非國家的糧食主要供應國……

01

也許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已經2020年了,世界上怎麼還有糧食短缺的情況出現。

首先,現在全球都籠罩在疫情的陰霾之下。因為疫情使勞動力短缺,導致全球的糧食供應鏈出現危機。

其次,也很重要的一點,今年年初在非洲爆發了世紀蝗災。這場蝗災,對於很多國家來說都是70年來最嚴重的蝗蟲災害,使糧食產量收成銳減,有印度學者預測,蝗災將造成30%-50%的糧食減產。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專家稱,這次蝗災造成索馬利亞和衣索比亞東部7萬公頃的農作物被毀。多個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特別是對於印度、巴基斯坦這類農業大國而言,打擊更為致命。

雖然年初的蝗災已經結束,但災害中的蝗蟲已經產下了巨量的蝗蟲蟲卵,今年夏天很可能會爆發新一輪的蝗災。

02

對於我們國家來說,除了疫情和蝗災的破壞,還面臨著來自於美洲的貪夜蛾的威脅。雖然我們國家也是糧食大國,但部分糧食還是需要進口,其他國家禁止糧食出口必然也將影響到我們。

根據統計顯示,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但耕地面積卻是世界耕地的十分之一也沒有。而且中國人每天就要消耗177噸糧食,要養活14億人口,似乎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因此有不少人擔心,中國的糧食供給一旦出現問題,中國人把世界糧食都吃光了怎麼辦。但也有人認為,這個問題不足為懼,因為中國能夠做到自給自足,中國自己就能養活中國人。

事實也證明,中國的確可以自己養活自己。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中國人的主要糧食是大米,而中國96%的大米都是自己產的,只有4%需要進口。而且,我國的小麥和玉米、稻穀等穀物,自給率也達到了95%以上。2019年12月6日,統計局發布統計數據,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13277億斤,比2018年增加了119億斤。中國人口14億,人均糧食達948斤。

03

這主要得益於我國始終保持糧食安全戰略和最基本原則——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無論經濟如何發展,工業和服務業如何迎頭猛追,農業始終是第一位。因為民以食為天,糧食是民生大計,中國人勢必要將吃飯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雖然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和珠三角平原四大糧倉保底,但我國種植土地資源仍然很有限。發展經濟曾經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如果中國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想要在肥沃的土地上種出高產高質的糧食都有難度,更別提在貧瘠的土地上收穫碩果。但我國的農民和科學家,就有這樣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我國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曾經都是山區和荒灘荒地,為了喂飽更多人的肚子,他們想盡一切辦法將山區荒地改造成耕地。

中國存在大範圍的鹽鹼地,但很多鹽鹼地根本無法產糧,農民只能刮土地上的鹽賣錢以維持生計,但這點錢始終沒辦法讓農民們填飽肚子。於是70年代,中國農業大學的教授計劃徹底治理鹽鹼地,讓鹽鹼地上也能種上莊稼。科研團隊通過改善當地的水利設施,第二年就使鹽鹼地上長出了莊稼,糧食產量和農民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曾經的黃淮海平原的農業生產條件也不好,不僅產量低,自然災害也非常頻繁。但是2億農民和一千多名科研人員花了二十年,通過改造土壤環境,終於使這片土地成為中國農業的主產區。

全球疫情或引發糧食危機,中國的「秘密武器」終於藏不住了

沿海灘涂寸草不生,科研人員同樣能使荒地變良田。南京農大的科研人員躬耕多年,通過在灘涂上修建魚塘,用水的重力擠壓鹽分,魚排出的廢物用作土壤肥料,賣魚所得的錢還可以補貼農民。此舉不僅能利用自然的力量改良土壤,更能一舉多得發展經濟。

這樣變廢為寶的例子數不勝數,因為農民和科學家們的努力,我們才有更多肥沃的土地發展農業經濟。

中國人口眾多,土地再怎麼開發也是有限的,但是科技的力量卻是無限。為了讓農作物不受季節影響,我們的科研人員通過科技手段,改變蔬菜生長的溫度環境,讓農民在秋冬季節或是氣候條件不好的情況下也能繼續種植,這就是日光溫室。

北方冬日嚴寒,非常不利於蔬菜生長,但日光溫室卻可以使蔬菜的種植突破季節和氣候的限制。山東壽光是聞名全國的「菜籃子」,全縣共有5130個日光溫室。因為這一項技術,中國人才能一年四季源源不斷地吃到新鮮蔬菜,最重要的是,中國也因此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設施蔬菜生產國。

當然,要說到使中國人吃飽飯,必定少不了我們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這項技術不僅喂飽了中國人的肚子,更使中國有充沛的糧食儲備可以應對突發的危機災難。而且,雜交水稻的技術也推廣到其他的發展中國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世界性質的糧食問題。

04

中國看似在糧食危機中受到的影響不大,但還是能看到很多人都開始屯起了糧食,這真的有必要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沒有,我們根本不需要屯糧。

對於普通人來說,根本不用擔心糧食不夠吃的問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饑荒,都是有多個因素造成的,除了儲存量可能不足,還有戰亂和自然災害等原因。但自從1942年中國大饑荒後,國家一直很重視戰備儲糧。

而且家裡囤積大量米糧,如果不能及時吃完,壞掉長蟲則造成浪費。既然覺得糧食不足,又去浪費糧食,這是極為可恥的行為。

囤積糧食不僅不能解決糧食危機,甚至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如果大量群眾開始屯糧,就會造成物價上漲,導致市場秩序的混亂,給經濟發展帶來更大的危機。

糧食安全的問題一直存在,但糧食短缺的問題離我們還很遙遠,我們應該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不要過於恐慌。雖然中國出現糧食危機的可能性不大,但全球糧食問題依然存在風險,各個國家的糧食供應鏈,還有進出口的貿易壁壘,仍然值得我們去注意。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