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有機茶 發展3問

2019-07-24   中國食品報網官方

近年來,雲南省普洱市以建設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為平台,以綠色、生態、有機為主攻方向,在全省實施生態茶園改造提升工程,讓茶園變茶林、生態資源變生態效益,實現了生態改善、產業發展、茶農增收的綠色發展之路。

普洱市著力推進「世界茶源」「普洱茶文化之源」建設,以建設綠色、生態、有機農產品基地為方向,按照抓標準、抓品牌、抓網際網路+、抓融資、抓莊園、抓整合「六抓」戰略要求,全力加快有機茶產業發展,有機茶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截至今年4月24日,普洱市取得有機認證和進入轉換期茶園31.65萬畝,有機茶認證企業達到95家,認證證書達到101張,有機茶認證企業和認證證書數量均居全國第一。

有機茶園沒有啥

提起有機茶園,最直觀的不同就是沒有化肥和農藥。

「人們生活水平高了,對健康重視了,對飲食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有機茶正好符合現代人追求生態、自然、純凈的要求。」有業內人士表示,有機茶從育苗、開溝、種植等各個過程都充分體現著「有機」,即與化肥農藥絕緣,完全採用農家肥。不用化肥農藥,防治病蟲害就要另闢蹊徑。有機茶園裡的殺蟲「法寶」是燈光、粘板、雞、蜘蛛,有效率很高。更為考究的還是給有機茶所施的農家肥,不是什麼農家肥都可以用,最理想的是羊糞,因為羊吃草糞質較好,但要經過技術處理,在高溫中殺滅大腸桿菌才能使用。

當然,有機還不只這些。以歐盟認證為例,從空氣、水、土壤到各種微量元素、重金屬,檢測項目高達800餘項。

普洱市投入3億多元資金實施生態茶園改造,建設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立體生態復合茶園,截至目前,三年全改造、兩年全覆蓋的生態茶園改造任務全面完成,全市164萬多畝茶園已完成生態化改造,完成農業農村部茶葉標準園創建14個。組建國家普洱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成立雲南首家直通歐盟、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有機認證機構——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普洱分中心,制定《普洱市有機茶質量控制技術規範》,出台有機產品認證扶持辦法,截至目前,全市通過有機認證和進入轉換期的茶園面積31萬畝,其中,取得有機證書的企業88家,面積15.6萬畝;進入有機轉換企業148家,面積15.4萬畝。

產業聯盟聯什麼

據了解,「普洱思茅有機茶產業聯盟」於2018年8月25日成立,由當地5家茶企業組成,旨在以此平台來打造普洱「思茅有機茶」公共品牌。「普洱思茅有機茶產業聯盟」的功能和作用具體包括:技術服務,即統一提供茶園管理技術輔導、茶園專用有機肥、茶園植保產品;市場服務,即以統一形象和品牌對外進行宣傳推廣,積極為各個聯盟成員單位牽線搭橋、介紹客戶;利益機制,即搭建交易平台,制定平台共享機制、資源共享機制、利益共享機制、風險承擔機制。而加入「普洱思茅有機茶產業聯盟」的成員單位,必須是雲南省境內的茶葉生產和加工企業,遵守《普洱思茅有機茶產業聯盟章程》,獲得《地理標誌產品——普洱茶》認證以及有機產品認證。

「聯盟」已經成為普洱茶產業發展的大潮。江城縣委、縣政府提出了打造「江城號」普洱茶誠信聯盟,由江城縣三國茶業莊園有限公司、江城縣大過嶺茶業有限公司、江城縣明子山茶業有限公司三家茶企業聯合組成。該誠信聯盟的宗旨是:制定《江城號普洱茶誠信聯盟章程》,做好江城號普洱茶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進一步提升江城號普洱茶的知名度和品牌價值,增強江城號普洱茶的消費和收藏價值,增進消費者對江城號普洱茶的信任度。

普洱市依託全市古茶資源豐富、普洱茶影響力大的實際,發起組建企業誠信聯盟,先後成立景邁山、普洱山、鳳凰山普洱茶品牌和思茅有機茶品牌產業聯盟,制定高於普洱茶地理標誌產品國家標準的誠信聯盟企業產品標準,農藥殘留檢測項目從常規的48項提升至108項。探索出一條具有普洱標識的「五個特定」「四條防線」和「四有四可」的普洱茶品牌追溯體系。2018年,普洱茶品牌價值以64.10億元榮膺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榜首,被定為中歐地理標誌產品互換農產品,以企業誠信聯盟實現了品牌變價值。

有機效益有幾多

發展有機首先是提高了經濟效益。

通過生態茶園的改造、有機認證的推廣、名茶名山品牌的打造,提高普洱茶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產品售價明顯提高,呈現了農民增收、企業增效和產業提質,各方共贏的良好局面。2018年普洱市茶葉面積165萬畝,毛茶產量11.65萬噸,綜合產值255億元,產值、產量均位居全省首位。

普洱市依託雲南普洱茶交易中心和普洱市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與中國工商銀行「融e購」、移動「彩雲優品」「一部手機游雲南」等平台合作,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建立採購商、茶農、生產商、投資者、消費者服務體系,構築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茶葉交易市場。同時,舉辦中國普洱茶節、雲南普洱茶交易博覽會、普洱茶產品拍賣會、《普洱》雜誌茶山行等推介活動,提升普洱區域品牌的價值及國內外影響力,推動各類經營主體廣泛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擴大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擴大產品出口貿易,讓原本只能靠在鄰近地區銷售的茶葉產品邁出家門、走向全國,部分產品甚至銷往國外,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讓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除了經濟效益,有機發展還產生了其他效益。

生態茶園改造減少對茶園及周邊環境的不良影響,通過在茶園間套種各種植物或種植與養殖相結合的模式,構建新的生態系統,以生物防控和物理防控技術措施相結合,減少茶園病、蟲、草危害,改善茶園生態環境。

引領了綠色農業的高端化發展。在全面完成生態茶園提升的基礎上,普洱市積極總結經驗,推進生態咖啡園、生態生物藥園以及有機農業的發展,全市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比例達30.4%。

(張國營)

(文章轉載於「中國食品報網 www.cnfoo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