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召開。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國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堅持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
一、發揮制度優勢、堅定製度自信必須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一)要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政軍民學,東南西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必須堅定自覺堅持黨的領導」。這表明,在當代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是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領導核心,是中國近現代以來取得一切偉大成就、獲得一切歷史性突破的根本原因。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堅持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使我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實踐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應對複雜國際環境的挑戰。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在極其複雜的國際局勢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具備駕馭各種複雜矛盾的能力,把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正確應對複雜國際環境的挑戰,堅持走獨立自主和平發展道路,並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中國貢獻。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利益所在、幸福所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由「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第三次偉大飛躍!
(二)要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推進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凝心聚力、扶正祛邪,黨的建設在新時代開創了新局面,黨風政風呈現新氣象。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已經試出了人心向背,必須堅持不懈地堅持下去,使管黨治黨真正從寬鬆軟走向嚴緊硬。黨的十九大對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偉大事業必須有堅強的黨來領導,只要黨把自身建設好、建設強,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可以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行。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新時代,黨中央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先後提出與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思想教育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這些重大舉措既是對中國共產黨近百年領導的偉大實踐中不斷積累的管黨治黨實踐經驗的薪火相傳,也是對黨應對「四大考驗」和「四大風險」,提高管黨治黨能力和水平,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基本目標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於人心向背,人民群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我們就要堅決防範和糾正什麼。全黨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黨面臨的執政環境是複雜的,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是複雜的,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組織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應該深刻認識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和「四大風險」的尖銳性和嚴峻性,堅持問題導向,保持戰略定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三)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在新時代,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關鍵在於進一步把黨建設好。新時代黨的建設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全黨要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尊崇黨章,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完善和落實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制度,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堅決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加強黨性鍛鍊,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革命理想高於天。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樑,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誠實踐者;弘揚馬克思主義學風,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鬥。
二、發揮制度優勢、堅定製度自信必須堅持人民當家做主
(一)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密切聯繫群眾
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密切聯繫群眾,緊緊依靠人民推動國家發展的顯著優勢。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要求。中國共產黨歷來以實現和發展人民民主為己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
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確保人民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我國《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人民民主的發展與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完善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體現政治文明的進步。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始終把人民當家作主作為出發點和歸宿,立足於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工作從根本上說都要致力於為廣大人民謀福利,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礎。離開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當家作主的權利,只有人民民主政治制度,人民的各種權利就沒有保障,各種義務也無法履行,黨的領導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社會主義政治和法律制度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礎。
(二)要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探索時期,中國共產黨聯合國內的其他民主黨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民主愛國力量,建立了牢固的愛國統一戰線,為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改造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人民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民政協積極參政議政,並且監督我們黨和政府大政方針的制定和實行。真正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落到了實處,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貢獻了巨大的力量。人民政協認真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努力調動一切有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推動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統一戰線是黨的事業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必須長期堅持。要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對人民政協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人民政協制度取得了長遠的進步和發展。「人民政協認真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人民政協性質定位,緊扣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人民政協為主體的愛國統一戰線,積極投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
(三)要堅持團結全國各族人民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都是緊密聯繫國家命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必須依靠各族人民的團結,充分發揮各族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和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不斷推進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增強中華民族認同感、幸福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團結,必須高度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民族關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要高舉民族大團結的旗幟,最大限度團結依靠各族群眾,使每個民族、每個公民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夢想,只有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不懈地團結奮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不斷取得新的成就。我國各民族團結進步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只有56個民族擰成一股繩,中華民族才能擁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我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是我們經受住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
三、發揮制度優勢、堅定製度自信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
(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體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經歷了從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創新發展過程。2011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吳邦國同志向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四次會議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莊嚴宣布,一個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集中體現黨和人民意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同時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水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的法制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興旺發達的法制保障。有法可依,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內容和首要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為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奠定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充分反映了黨對治國理政基本方式認識上的與時俱進。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一是要不斷完善法律規範體系,這是依法治國的前提;二是需要完善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來保證法律的有效實施;三是要有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維護法治的權威性;四是需要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五是需要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來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
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證。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根本保證,只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才能保證人民依照法定程序實行民主選舉、決定國家大事、監督國家機構以及國家公職人員的行為,實現依法行政和依法執政,開創社會安定、政府廉潔高效、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和睦的政治局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各個環節都必須由法治加以保障、調節和促進,實施依法治國,能通應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標誌,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堅持依法治國、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化建設,必將有力提升我國社會文明和進步的整體水平。
(二)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強調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這些要求,集中起來就是要建設法治中國。
黨的十九大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全民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內容。
(三)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保障人民權利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切實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勢。要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和保障人民權利,就必須理清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的關係。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兩大任務。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前提和基礎,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體現和保障。只有在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與健全社會主義法治,也只有認真貫徹執行社會主義法律、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才能逐步提升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水平,才能切實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實現。
作為治國工具的社會主義法制,必須同社會主義民主緊密聯繫,把保障和實現人民民主權利,特別是保障人民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作為社會主義法制的出發點和歸宿。這是我國法制社會主義性質的根本體現。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力量源泉。一方面,社會主義法制的建立和加強、法制措施的有效實施,都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而要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又必須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只有依靠人民,經過民主程序,採用民主辦法,社會主義法制才能有效發揮其作用。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體現和保障。首先,社會主義法制規定了民主權利的範圍,為實現人民民主權利指明了方向。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中,人民民主權利不是「天賦的」,而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通過人民群眾的長期鬥爭實現的,具有很大的廣泛性。我國憲法和法律對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和各種民主權利都做了具體、明確的規定;其次,社會主義法制規定了人民行使民主權利的條件,為人民正確行使民主權利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證。社會主義法制還規定了人民行使各項民主權利的程序和方法,這也是保障民主實現的必要條件。人民運用法律的武器,既可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又可以監督政府各部門的行政行為,促進行政機關及其人員依法行政、恪盡職守;最後,社會主義法制還規定了對破壞人民民主權利的行為實行制裁的措施。由於社會主義法制以國家暴力為後盾,具有強制執行的特性,它可以根據犯罪分子破壞和損害人民民主權利的情節與後果,給予不同形式和程度的法律制裁。因而,社會主義法制能夠成為人民群眾同敵對勢力及違法犯罪分子進行鬥爭、捍衛社會主義民主的強大武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鍾壯壯
(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