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老小區利好來了!昆明市主城區分布著300多個城中村和老舊小區「微改造」

2019-08-11     房地產情報

微信公號昆明房地產觀察( kmfdcgc ). 權威的昆明房地產信息平台,昆明買房剛需改善與投資最強大腦、昆明房地產行業政策專業解讀、昆明房地產行業資訊直擊報道。

掏出身份證一刷,門禁系統自動拍照,確認是「對」的那個人後,門隨即「啪」地開了。這不是電影里高端住宅區的鏡頭,卻是日前出現在昆明市盤龍區王旗營小區的真實一幕。「智慧盤龍」的便捷已經深入老舊小區、背街小巷,文明無處不在。

清晨,溫暖的陽光透過樹葉灑在王旗營小區剛粉刷過的牆壁上;新鋪設的柏油路面和新劃線的停車位,為消防安全通道讓出了位置;花壇內,新栽下的黃冠菊也悄悄開放;無論大街還是小巷都變得整潔乾淨。不僅如此,每棟單元門前,新安裝的人臉識別系統,讓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大提升。

已經在這居住了近20年的楊紹權老人,發出了由衷的感嘆:「生活在這裡真的很幸福。」這僅只是盤龍區推進城市更新「微改造」的一個縮影。

告別「髒亂差」

在昆明主城區分布著300多個城中村和老舊小區,春城被戲稱「村城」。城中村和老舊小區內,「開牆打洞」「住改商」等情況破壞了建築物結構,影響承重和抗震,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除此之外,交通擁堵、消防通道,堵塞、擠占樓前綠地等問題突出,對市政市容、城市綠化、居民生活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

從2008年起,昆明啟動了大規模城中村改造,但隨著治理的深入,「大拆大建」的方法不靈了,對城中村和老舊小區綜合治理的「微改造」被提上日程。

何謂「微改造」?是指在維持現存建設格局的前提下,通過建築局部拆建、建築物功能置換、保留修繕,以及整治改善、保護、完善基礎設施等辦法,對建築面貌和功能進行更新的方式。

建於1992年的聯盟街道辦事處王旗營小區是一個半開放式的老舊小區。多年來,由於小區建設年代久遠且外來租住戶多,加之物業管理不到位,小區內「開牆打洞」「髒亂差」等現象日漸突出。

2018年1月10日,王旗營小區「微改造」工作正式啟動。面對這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居住人口達到3000多戶的老舊小區,「微改造」的工程面積龐大,而且「髒亂差」問題突出。

65歲的楊紹權老人回憶,4個月前,這裡還是這樣一番模樣:小區內電力線、電話線、有線電視線等「三線」如蜘蛛網般縱橫交錯,破損不堪的水泥路被亂停亂放的車輛壓得凹凸不平,一樓住改商現象嚴重,小區高層住戶的房屋質量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每當談論起小區環境,居民們總有數不完的「缺點」。

為提升小區居民幸福感,2018年1月,盤龍區共投資900餘萬元,啟動了王旗營小區「微改造」工作。主要對小區道路、垃圾回收、電動車停放、景觀節點、排水管網及「三線」規範等方面進行改造。

花小錢、辦大事

「雖然改造很小,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區里路平了、燈亮了,環境變美了,鄰居之間也更和諧了。」在昆明市西山區永昌街道永興路社區住了近30年的閔湘蓉提起「微改造」給自己生活帶來的變化,臉上不經意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閔湘蓉提到的「微改造」是昆明市直擊老舊小區配套設施不完善、安全隱患突出、綠化美化不足等痛點,堅持「小投入、大成效」「少工程、多整治」工作思路,開展以整治「髒、亂、差」為重點,全面改善小區環境,提升老舊小區品質的一項惠民工程。

「微改造以後,咱們院的房子空了馬上有人租」,見到記者,永興社區81歲的李光珍大媽忍不住誇讚。

《工人日報》記者走進西山區永昌街道永興社區16號院,綠植蔥蘢花木扶疏,空中沒有老小區常見的電線「蜘蛛網」,地面乾淨整潔,老年人在涼亭里下棋。

永昌街道辦主任李建表示,該街道「一半是新的,一半是舊的」。因為商業區改造,永昌社區八九年前拆除了一半。「搞拆遷時,和社區群眾的關係不好處。」李建感慨,「如今搞微改造,群眾的牴觸情緒不見了。」

2016年,昆明市西山區在每個街道辦選擇一個試點,實施了9箇舊住宅區(城中村)微改造,總計投入財政資金3200多萬元。永興社區16號院的微改造,才花了200多萬元,卻惠及600多戶1600餘人。

小積分、大作用

「我已經積了40多分,但還不準備兌換,我希望能為家人換取一次洗牙的機會。」6月25日,昆明五華區龍翔街道辦西站社區志願者馮國舒表示,像他這樣的志願者有30多位,從2018年5月份開始,每個周五他們都到西站社區的老舊小區參與廣場保潔、樓道衛生、幫助老人等工作。

該街道辦轄區有非常老的小區,甚至有建成將近50年的老小區,即200餘家住戶的45號院,老人約占一半,一部分老人會撿拾廢舊物品,擺放在屋檐和防盜籠下方、樓道邊角、花壇邊緣等地,使整個小區顯得雜亂無章。同時,由於小區內停車不收費,在附近找不到車位的市民都會開進來停放,塞得小區連電動車都通行困難。

街道辦為了加強對老舊小區的治理,使用積分制方式喚起居民的自治意識,社區結合自身特點,制定了相應的細則。

「志願者從事8個方面的公益活動都可獲得積分。比如美化家園一項,只要從事清理保潔、樓道洗澡、宣傳環保、愛心護綠1小時,都可獲得1個積分;在和諧鄰里一項,幫助居民解決突發困難、化解鄰里矛盾、解決噪聲問題等,都可獲得1~5個積分;在助老幫幼一項,陪護老人、幫老人打掃衛生、輔導小孩學習1小時都可積2分。積分在5到20分之間,可兌換洗衣粉、毛巾、洗衣液、衛生紙等日常用品;我們還聯繫了黨建聯盟成員單位,積分在30分以上,還可兌換健身課、電影票、翠湖划船、洗牙等服務。」龍翔街道西站社區主任白麗霞說。

龍翔街道黨工委宣傳委員嚴俊告訴記者,他們正在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工作,著力破解當前物業管理中存在的「市場失靈、政府失管、自治失效、群眾失望」等痛點、難點問題。2018年4月,鳳翥上居小區4棟2單元居民樓加裝的電梯正式移交投入使用,這也是昆明老舊小區加裝的首部電梯。

他告訴記者,在老舊小區龍翔街道按照「先輸血再造血」的模式,在無人管理小區中引入「准物管」。同時,推出「積分兌換服務資源」機制,憑藉積分兌換黨建聯盟成員單位提供的物品或者服務,參與活動的居民從最初的20人增加到現在的300餘人。

三分建七分管

對微改造,李建最擔心的是一陣風——「新鮮一陣子,過一兩年又成了老樣子。」基層治理三分建七分管,「微改造」除了「物理變化」,管理上的「化學變化」也考驗城市治理。

以聯盟街道為例,街道著眼於解決流動人口管理中的突出問題,以服務為基礎,以引導合理有序流動、維護社會穩定為主線,不斷強化街道、社區對流動人口的管理與服務。

結合本轄區實際情況,聯盟街道制定了以「街道領導、綜治牽頭、公安為主、各方參與、綜合治理」的工作方針,把其納入目標管理責任制度,堅持熱情服務與依法管理相結合,善待弱勢群體與保護公眾合法權益相結合,使街道的流動人口管理工作法治化、社會化、規範化。

昆明市城市更新改造工作辦公室主任李彤認為,昆明的城中村改造有三大轉變:從過去的「大拆大建」到「漸進式微更新改造」,從「單純的物理改造」到「強調城市建設中的有機更新、保護和傳承」,從「強調經濟效益」到「注重社會綜合效益和長遠利益的實現」。

隨著「微改造」工作穩步推進,昆明的人居環境正悄然發生著變化,居民的生活品質不斷提升。(工人日報 記者 黃榆)

往期房價:

昆明房價19年02月28日最新發布

昆明房價19年01月31日最新發布

昆明房價18年11月18日最新發布

昆明房價18年10月25日重磅發布

昆明房價18年09月10日重磅發布

昆明房價18年1月-12月走勢

微信公號:昆明房地產觀察(kmfdcgc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VeDhWwBvvf6VcSZeF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