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微博,微信都頻繁地被一個熱詞刷屏--「上海名媛」。
事情的背後是這樣的,一個公號名為李中二的博主在一次機緣巧合下,知道了名媛群的存在,並「斥巨資」500塊順利打入了名媛群。
在這裡,他眼界大開,3個人合租一個月的愛馬仕kelly包,6個人拼單一份麗思卡爾頓雙人下午茶,也可以40個人拼一間寶格麗酒店的頂級商務套房。集齊60個人,就可以以人均100的價格共同擁有一天的法拉利。
然而這些拼單目的,僅僅為了拍照發社交網絡和吸引真正的有錢人。
文章一出,就引起了網絡的一片譁然,然後就是鋪天蓋地的「名媛拼單梗」接踵而來。
花聲醬真的不得不佩服網友們的腦洞啊~但同時也有不少人質疑「上海名媛」事件是自媒體人自導自演的一場網絡鬧劇。
接下來,一個自稱是拼單女孩也發聲了:
這有理有據,擲地有聲的理由,以理服人的語氣,讓花聲醬都開始動搖了,差點被這位小姐姐說服,準備拿省吃儉用存下的500塊也搞個名媛的頭銜來玩玩。
不過最後還是貧窮使我理智。
現在先也不去研究這篇文章背後故事的真假,畢竟我們也無法考究。但要知道,每一種社會現象的背後原因必然是複雜的,拼團偽裝名媛不能單單歸結於「愛慕虛榮」這種標籤化的理由。
其背後,或許是想依靠外部物質來成為進豪門的投巧因素,也有的是現在年輕人追求所謂精緻生活的炫耀心理,還有就是大環境背景下的群體焦慮因素。
畢竟現今社會下,在網絡世界中,年僅20歲就有千萬身家的青年才俊一抓一大把,不少高呼「經濟獨立的女生真爽」的顯擺式社交,不少網紅家裡的大牌包包是以衣帽間為單位去計算的,任何高級場合都應該有他們的名字。
這讓很多普通的年輕人會陷入自己生活不如人的想法,開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是否不入流,也促使了很多年輕人越發地為自己的生活而焦慮,也開始盲目地追求這種所謂的精緻成功的生活。
不知到什麼時候開始,當代的年輕人就被「精緻」這個詞給綁架了,別人的總是最好的」這個觀點更是經久不衰。
於是一大批的營銷號為了流量,不斷在網絡上放肆地販賣恐慌。告訴年輕人「你現在活得太粗糙了」、「真正精緻的年輕人已經開始這樣活了」之類的車軲轆話。
然後就因為這些焦慮,開始不惜一起地去購買奢侈品,也不會去思考自己真的是否需要。其實這件奢侈品在朋友圈擁有了一席之位之後就不會出現在生活中。
畢竟花了大價錢買的,不能弄花在家裡供著就對了,帶出去弄花了也是真實地讓人心疼。
其實這些都是為了滿足我們「從別人口中得到稱讚時的短暫快感」而已。
然後再看看「上海名媛」們,他們可以說是這群「窮精緻」年輕人中最為突出的那一群人。她們的目的可能是為了想獲得別人羨慕讚許的目光,有的可能想奔著更高的生活而去玩這「拼單活動」。但這些自欺欺人的戲碼,最可怕的是最後連自己都相信了,還形成了一定圈中鄙視鏈,開BBA的男生甚至是這個鄙視鏈的底端。
甚至還爆出了男版「名媛」。
果然是「需求決定了市場~」
其實花聲醬想說,如果真的想提升自己的地位,最重要的還是依靠自己去努力,用實力去獲取資本中的地位,去得到這些人眼中真正的讚賞。這些依靠華裝所堆砌的身份地位,名利讚許,就像沒有地基支撐的高樓,不需要別人,時間一到就原型畢露。
其實你看,真正的名流,幾乎是沒有時間去炫耀這些,畢竟這已經是他們生活中見怪不怪的一部分,有多餘的時間只會去想如何將自己手上幾千萬的資產去翻個倍。
「上海名媛」在線拼團:網際網路才是最魔幻的造夢空間。
其實這個故事的背後,也不能說這些人全錯,畢竟愛慕虛榮這點小心思每個人都有,誰不想突然有一天遇到一個霸道總裁然後愛上我,誰不想站得高一點讓所有人都看見。畢竟在這燈紅酒綠的社會中,能夠精緻地生活已經是一個成年人最大的體面。
不過就是這點小心思用錯了地方而已。
像這種為了炫富而炫富,最後只會讓自己一直沉浸在自己虛構建造的紙醉金迷的世界中,認為自己能進入這個圈子,以為真的會有朝一日能因為遇到一個王子而高升。「上海名媛」的背後,終究還是因為這個世界的「優勝劣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CS-RHUBd8y1i3sJlO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