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了,它仍然是日本動畫史上的難以超越的思想巔峰

2019-07-11     動漫低手李嘉圖

如果要選出能夠顛覆人們對動畫認知的作品,那麼日本知名動畫導演大友克洋的《阿基拉》必然榜上有名。

這部充滿暴力美學極度誇張的毀滅元素的動畫,不僅讓人們欣賞到了在當時頗顯另類的寫實風格動畫的魅力,開創了日式賽博朋克的先河,更漂洋過海影響了歐美後來的一大批電影、遊戲和音樂。

受到《阿基拉》的影響,沃卓斯基姐妹創作了《黑客帝國》。二者討論的核心問題也極為相似:人類創造了科技文明,科技文明成為了現代人類的圖騰。然而過度依賴科技文明,將會導致其失控,並將人類推向毀滅的深淵。

2017年法國安古蘭漫畫節專門發售了限定漫畫集《TRIBUTE TO OTOMO》,收錄了包括岸本齊史、貞本義行、士郎正宗、桂正和、浦澤直樹等42位漫畫家致敬大友克洋的作畫。

據說安迪·弗蘭受到《阿基拉》的強烈震撼,因此成立了美國 Manga Entertainment公司,專門引進發行和拍攝日本動畫。

《拳皇》中的角色k9999,與穿著紅色斗篷,暴走時右手化為巨大的生化物體的鐵雄極為相似(後來因為版權問題被雪藏)。

麥可·傑克遜的mv《尖叫》(scream)結尾處是鐵雄從實驗室掉落的畫面。

《犬之島》、《怪奇物語》、《盜夢空間》、《攻殼機動隊》、《雲圖》、《頭號玩家》等電影均有直接或間接致敬《阿基拉》的場景。

在影響了藝術創作之外,自1988年7月16日上映以來,31年間,《阿基拉》以闖入者的姿態征服了口味刁鑽的歐美觀眾,成為了一部不需要為討好任何影評人和觀眾而妥協的日本電影。

2002年,世界著名影評雜誌《連線》將其評為電影史上最佳的20部科幻片之一。《阿基拉》是唯一一部上榜的亞洲電影,也是唯一一部動畫電影。

圖片截取自時光網

作為與宮崎駿、押井守齊名的日本三大動畫監督,大友克洋以擅長刻畫未來科幻世界、展現存在主義、泛神論和多樣科技的哲學思辨而獨樹一幟。《阿基拉》則是將大友克洋的這種風格展現的淋漓盡致。

《阿基拉》不僅反映了日本7、80年代表面繁華,內里腐敗的社會現實,同時也探討了類與科技、人類與絕對的力量之間的相互奴役、制衡的關係。更如神般預測了東京將舉辦2020年奧運會。

當我們以當下的眼光,回看這部以過去的視角描繪未來的動畫,又會有怎樣不同的感悟呢?

1.金絮其外,敗絮其中的社會現狀

單純從表面上看,《阿基拉》並不是一個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的故事。它講述的不過是沒有話語權的底層暴走族少年,在獲得了絕對的力量之後,因為無法控制這股力量,從而引發了毀滅的故事。

但就是在這樣一個充滿中二感和毀滅元素的表面下,大友克洋用超過16萬張的手繪賽璐璐片和對光與色彩的極致運用,從不同階層的視角,為我們譜寫了一篇反映社會現狀,甚至預言社會進程的史詩。

機車尾燈在疾馳時劃出的彩色線條動感十足

《阿基拉》中所描繪的2019年的東京,城市燈紅酒綠,摩天大樓鱗次櫛比,表面上一派繁榮景象。消費主義和拜金主義盛行,人們沉醉與物慾中無法自拔。

但是實際上社會內部動盪不安,軍隊、防暴警察、交警等暴力機關大肆鎮壓日益增長的恐怖活動;

宗教團體在社會底層以「阿基拉」為信仰,煽動人民群眾,宣揚東京覺醒的時刻即將來臨;

用錢的地方越來越多:公安預算、補助撥款、奧運會的場館建設和相關費用、社會福利資金等都如同嬰兒般張著嗷嗷待哺的嘴,但是錢卻越來越少。

統治階層的最高行政委員會成員之間互相潑髒水,推諉責任,更是對以科學部門和軍隊主導的阿基拉研究產生懷疑。

以上校為代表的軍隊,因此強行接管了對東京的控制權,隨著與委員會之間的矛盾加深,隨時都會有政變的可能性……

這便是《阿基拉》所描繪的未來世界的背景。熟悉嗎?這是不是和現在仍然處在戰亂和政局混亂的某些地區一模一樣?

而被軍方和宗教團體寄予希望,改變這樣混亂局面的力量,就是阿基拉。帶給人們希望,也帶給人們毀滅的阿基拉。

2.關於人類與科技關係的思考

就像前面說的,人類與以科技為代表的各種力量始終是一種博弈關係。過於依賴科技的力量而忽視人本身的潛能,遲早有一天會被反噬,推進毀滅的深淵。

阿基拉在日語中的意思是「光明」或「亮」。在動畫中,阿基拉是潛藏在人體內的一種強大的超自然力量。

日本軍方為了利用這種力量進行統治,開始對有潛能的孩子秘密研究,最終使阿基拉的力量達到核武器的程度。但是這股力量卻因意外失控,導致了動畫開場東京的毀滅,從而引發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沒有吸取上次的教訓,在動畫中的2019年,軍方依然死心不改,繼續秘密研究。而迎接他們的,也必然是另一次毀滅。

作為這次毀滅的主角,鐵雄被選定為阿基拉力量的繼承者似乎也有一股命運的味道。偏執敏感、被社會拋棄、為夥伴所嘲諷的鐵雄,不正是人類自身的真實寫照嗎?

從來不肯吸取過去的教訓,總是犯同樣的錯誤。冥冥中人類總是在奴役力量與被力量奴役中充當著兩面派的角色。

獲得了與自身認知不相匹配的力量的鐵雄,因為對夥伴和社會的不滿而肆意地使用這股力量,瘋狂的去毀滅周圍的一切。這樣的瘋狂,也只不過是叛逆的表現罷了。

這樣任性而充滿孩子氣的叛逆,必然也只能造成毀滅。這便應了宮崎駿的那句「站在廢墟上的異能少年」,這個少年名叫鐵雄,也叫大友克洋。

3.一個以樂觀為內核的悲觀故事

從《阿基拉》中可以看出,大友克洋本質上是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豆瓣上關於《阿基拉》的影評中有網友指出,《阿基拉》與西奧多·斯特金的科幻小說《超人類》有幾分相似,都是卑微的人突然獲得了強大的力量,沒有任何過度和鋪墊就成為了能左右歷史進程和人類命運的強權者,藉此來探討突如其來的強大力量對人造成的影響。

不同的是,《超人類》中,斯特金用道德這樣一種人類最美好的品格消除了強權與力量的負面影響。

但是大友克洋這個經歷了學生運動和泡沫經濟時代的人,對道德這種十分脆弱的品質依然持懷疑態度。

因此他藉故事中的人物之口,表達了他的想法:

如果單純地表達悲觀心態,那麼《阿基拉》的思想高度也許就僅此而已了。更讓人深思的是,大友克洋在又一次的毀滅結束後,提出了兩個人類未來發展的方向。

一個就是在地球上文明科學的發展,並且在未來有可能或者順其自然地開拓在銀河系的疆土,而這個過程是在和戰爭,落後,黑暗中艱難進行的。這條路是許多科幻電影和遊戲都展現過的。

而另一個就是隨著人類科學文明的發展,到某一個階段,發生了突變,就象阿基拉一樣,身體的異變擁有了神的力量,人類觸摸到宇宙的真理,構建出新的人類理論體系,並將在最後融合於宇宙的發展進化中。

這條路則是致敬了庫布里克的經典科幻小說《2001:太空漫遊》。

第一條路在動畫中表現為金田在毀滅後留在地球;第二條路則是被阿基拉帶往宇宙深處的鐵雄所要經歷的旅程。

那麼人類的前途到底如何呢?全看我們怎麼選擇了。

在前段時間的上海電影節上,《阿基拉》又一次重回熒幕。坐在大螢幕前,和許多觀眾一同觀看這部經典的科幻動畫電影,想必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與感想。

而7月5日在「Anime Expo 2019」中,大友克洋更是宣布《阿基拉》將於明年推出4k重製版,並且基於原著漫畫1-6卷改編的全新動畫劇集也將進行製作。

一起期待一下經典的全新演繹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98K_2sBmyVoG_1ZF6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