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一附院長安區醫院
重症醫學科醫生 王同璞
(1988年出生)
今天是我們來到武漢的第九天了,也即將迎來自己的第六個班次。
記得剛進病區的第一個大夜班是多麼的彷徨。對周圍環境的彷徨,對陌生工作系統的彷徨,對工作流程的彷徨,加上對患者病情的未知,心裡壓力還是巨大的。陌生的第一次穿上防護服進病區,陌生的第一次聽到武漢當地方言,都給人帶來了無形的壓力.....
工作了五天後,我們的醫療設備配備的更加齊全了,並且成功完成第一列氣管插管、第一列深靜脈置管等等工作,看到重危患者在我們的努力下生命得以維繫,我感到無比開心。
有一天進入病房時聽到患者說:你們這個來自西安的團隊是最棒的,待人是最和藹的,治療方案也好,我們感覺康復的很快啊!心裡那份欣慰和感動,真是無以言表。每次下班後我們的工作衣都會全部濕透,我們深知要用我們的汗水換來阻擊武漢的疫情。武漢加油!中國必勝!
西安交大一附院長安區醫院
重症醫學科護士 雷倩
(1990年出生)
2月15日,是我來武漢的第九天。今天,武漢大雪紛飛,景色很是漂亮。每天看著新聞里眾多的醫務工作者和一線職工、幹部都在堅守崗位,不懼病毒,爭分奪秒在疫情的最前線抗疫,我覺得能成為其中一員,倍感欣慰與自豪。
今天剛剛與家裡人通過電話,原來我們家人也都沒有閒著。媽媽是村裡的黨員,特殊時期,她也回到村裡,參與值班,堅守崗位,守著村民的健康。還記得,走之前告知父母要前往武漢支援,老爸說:「去,學的這個專業就是要為需要的人提供幫助,沒事,做好防護,去吧」;老媽說:「去,看新聞武漢那邊醫護人員根本不夠,你走你的,孩子不用管,她爺和她爸帶,但就是一點,一定要平安歸來」。正因為如此,我走時都沒有哭。弟弟和弟媳也是我院影像科的工作人員,疫情初始,我和弟弟被抽調到感染科工作,弟媳就一直堅守在影像科工作。
最近時常想起我的女兒,她今年4歲半了,想起她以前常常窩在我懷裡說:「媽媽,我長大了,也要在醫院上班,和你一起上班,打細菌怪獸可以嗎?」我也常常對她講:「可以啊,但是一定要勇敢、堅強、不怕辛苦、好好學習才行」,我苦笑無語,她總是連連點頭,滿口答應。其實,真的好想她,好想抱抱她,捏捏她,親親她。
在工作之餘我也與老公和女兒進行了視頻,每次女兒都會逗得我哈哈大笑。還記得我剃光頭那天與她視頻,她激動的說:「爸爸,你看媽媽,一天搞笑死了,沒有頭髮了,媽媽,你不是奧特曼打病毒怪獸的嘛?怎麼又變成光頭強了?」其實我最應該感謝的是我的老公,結婚這麼多年來,他總是默默的支持我、鼓勵我,每次視頻時她都會給我加油打氣,讓我做好自身防護,出色的完成本次工作。
今天我提交了我的入黨申請書,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名黨員,在黨組織的幫助和指導下,努力提高自身。不辱使命,平安歸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西安交大一附院長安區醫院
綜合外科護士 魏仲英
(1995年出生)
這次疫情,讓人們想起2003年非典,那時候的我還在上幼兒園是一個只知道看動畫片的小孩子。這次報名來武漢,我覺得我是最合適的人選,因為我年輕不怕累,我會認真努力工作爭取出色完成此次抗疫工作。
工作之餘我經常回想起臨行前家人對我的囑託,爸爸說:「你的身後有國家、有政府、有我們,放心的去工作吧。」媽媽說「家裡一切有我們,你放心的去工作吧,你是我的驕傲。」這些天的工作中得到了我院路驚宇副院長、滕琰主任、楊慧玲副主任(三位老師也是我院這次援鄂醫療隊的隊長、副隊長)李丹護士長等同事的關心與幫助。與他們交流過程中我才知道原來每個去支援和戰鬥的人,都有千萬種不舍,同時他們背後也都有千千萬萬個家庭的支持。
我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待到春暖花開之時,我必將凱旋歸來。與小夥伴們一起談天說地,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能露出燦爛微笑。
「
生命守護者
「疫情不退,我們不退」
」
西安交大一附院長安區醫院
手術室護士劉珊
十天前,我自告奮勇參與了此次援鄂行動,告別家人、朋友、同事,來到了武漢這個陌生的城市,剛來這裡的第三天,我的眼鏡壞了。對於近視的我來說離開眼鏡世界一片模糊,對於未知的上班環境我更是忐忑不安……所幸的是身邊的朋友同事老師通過電話微信一直對我的關心鼓勵從未停止,同事得知後託了朋友連夜驅車到自己家店裡幫我配了眼鏡,小學同學在郵局上班,知道我這邊情況後,挺著八個月的肚子來回折騰去單位給我發了快遞。那一刻我發覺,原來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在為抗擊疫情所努力,朋友的關懷讓我勇氣倍增。
為了工作方便,我把頭髮剃了,剃頭前我專門問了問我老公,我說:「老公,你能接受我變成個光頭嗎?」他斬釘截鐵的說:「我只要你人回來。」瞬間眼淚奪眶而出,沒想到的是,他又給了我一個驚喜,他陪著我一起剃光了頭髮,他說咱倆一起留頭髮,比一比看誰的長得更快。家人的鼓勵讓我無所畏懼。
在武漢的這些日子,和同仁們相互關心,一起學習,擰成一股繩去戰鬥,覺得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後方的保障也很給力,經常聽到家人電話中提起省上、區上、醫院裡領導時時刻刻記掛著我們,為我們操心著家裡的生活,家裡的孩子,事無巨細,使我在工作中免去了很多擔心和顧慮。領導的撫慰讓我安心上陣。
我想等到疫情結束,再來武漢,看一看武大的櫻花是否可以媲美我們醫院門口的櫻花廣場;嘗一嘗正宗的鴨脖、熱乾麵味道能不能趕上我常吃的的涼皮肉夾饃;再登上黃鶴樓感受一下「故人已乘黃鶴去」留下的樓閣....我想在不久的以後,我的這些計劃都會一一實現的,這一仗我們必勝,武漢加油!中國必勝!
西安交大一附院長安區醫院
呼吸內科醫生王小健
今天來武漢十天了,亢奮和焦慮的情緒逐漸緩解,整理一下思緒,寫下這幾天工作的感受。
我們進隔離區以後,會在隔離服上寫上自己的名字,這樣一來方便醫護人員相互確認身份,二來也讓患者知道你是誰便於溝通。雖然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可我們用最大的聲音,最慢的語速來交流,這樣溝通起來也沒有那麼困難。
在這裡我們聽到最多的話是「醫生,你一定要把我治好」。這個時候我會大聲的告訴他:「我們是國家醫療救援隊成員,來自西安交大一附院,治不好你們,我們不回家,疫情不退,我們不退」。這時候,患者會豎起大拇指,高興地連聲說:「謝謝,謝謝!」。
查房時,我會把手機開在免提狀態,和外邊清潔區的醫生實時溝通,這樣可實現兩個目的:一是患者可以迅速了解自己的檢驗、檢查結果以及現在所需口服藥,避免遺漏,當患者聽到清潔區醫生說:「收到、已處理、已開、馬上給您看檢查結果」時,患者心裡是踏實的,會更加積極配合治療。二是清潔區醫生可以隨時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徵,也可以方便與患者交流。
每當我們看到治癒的患者出院時,就感覺自己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這時候大家就會充滿幹勁的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我相信治癒出院的患者會越來越多,疫情在我們的努力下也必然會退去,此刻我只想做生命的守護者,疫情不退,我們不退。
「
心存敬畏 承擔使命
積極樂觀 戰勝疫情
」
西安交大一附院長安區醫院
普外科護士 馬瑞
剛從醫院忙完回到酒店,今天已是我來援鄂的第12天,從一開始對未知事物的不知所措,到現在面對工作的沉著冷靜,不由得想對自己豎大拇指。武漢,這個城市已經在我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記,因為有太多「第一次」在這裡發生:第一次「推光頭」,第一次乘坐「免費的包機」,第一次時時刻刻戴著口罩手套鞋套,第一次覺得如此被人需要過,第一次直面生死卻又毫不畏懼......
尤其是想到剛來武漢,為了安全和方便,大家都需要剃光頭,誰知第一次試著給大家剃頭越剃越好,現在在醫療隊除了馬老師的稱呼,我有一個新稱呼——「托尼老師」,願用一頭秀髮,換山河無恙。
今天下班的時候,和同行的隊友在醫院等回酒店的公交車時,頭頂飛過一架飛機,我指著它問隊友,你猜這架飛機上坐的哪裡來的醫療隊?隊友笑著搖搖頭,我心裡想,不管它是哪個城市哪所醫院的醫療隊,但一定是中國的醫療隊!這次參加援鄂醫療隊將是我人生中一段最珍貴的回憶。
2020年的我正努力地去做最堅強的自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讓我更加堅定了抗擊疫情的信心,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幫助更多的病患是我最大的心愿。待春暖花開時,疫情結束後,我想感受這座城市的熱鬧與繁華,現在大家宅在家就是對醫護工作者最好的肯定與支持,讓我們一起為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一篇篇來自一線的抗疫日記,展示的只是醫務工作者與疫情鬥爭中的點滴,但大家在工作中所呈現出的樂觀主義精神,卻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抗擊疫情工作是一件艱巨的任務,但是不畏艱難困苦的醫務人員,懷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抗擊疫情,值得我們點贊!
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