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玉泉區疾控中心第一時間抽調精兵強將,成立疫情流調、消殺等工作小組。(註:流調工作是追蹤傳染源,發現潛在的病例密切接觸者,流調收集的信息是流行病學重要的基礎數據來源,專家要從中挖掘、發現疾病傳播規律,為衛生救治做出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從而有效地控制疫情的傳播與擴散。)楊利香因為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工作,在發生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時間,便自告奮勇加入到了流調隊,她逆行而上、直面危險、衝鋒陷陣,為了防止疫情擴散蔓延,用專業知識追蹤、調查一切與切斷傳染源有關的信息,扛起了疫情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和密切接觸者排查的重任。
舍「小家」為「大家」的辛酸
春節期間本該是闔家團圓的日子,當楊利香剛剛回到老家準備和家人共度新春佳節的時候,她和她的愛人接到了立即返崗的通知。她也有家人需要照顧,也有父母、孩子需要陪伴,但是在這個特殊時期,她沒有責怪,沒有埋怨。「安心工作,這種時候千萬不能掉鏈子。」在回程的路上她回想著臨行前媽媽的囑託,百感交集,有不舍、有擔憂,但是她仍擔負起了這項充滿危險而又艱巨的任務,默默前行。
說起這些,楊利香說道:「我現在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70多歲的老父親生了病,我因為工作原因回不了家照顧不了,孩子十幾歲『被迫』自己學著做飯,每天在家吃得只能是水煮菜,心裡實在不是滋味。」楊麗香在說到動情處已雙眼含淚,但是記者仍能從她的眼中看到一份堅毅。「我為人女、為人母,有孝敬父母,教育子女的責任,但是大疫當前,在我們疾控中心這個最基層的團隊中,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再苦再累,我也要衝到疫情一線,盡一份綿薄之力,希望疫情可以早日過去。」
沖在疫情一線的「偵察兵」
她所守衛的是一條隱形的「戰線」,面對的是看不見的「敵人」——新冠肺炎病毒,但是她仍義無反顧的迎難而上。
楊利香進入流調組後,第一時間學習新冠肺炎疫情的相關知識,24小時隨時待命,只要接到工作,就火速前往,仔細排查傳播途徑,找到傳染源。疫情期間,她和同事們累計進行採樣送樣1000餘人次,工作量非常大,每次調查一般在兩個小時以上。梳理信息、匯總工作、分工、協調,看似分散的工作,實際都是在同步進行,這不僅需要十足的精力,更需要強大的毅力。
流調人員需要在流調中掌握疑似病例的行動軌跡,以便查找出所有的接觸人群及密切接觸者,需要在調查表上詳細記錄和進行有效分析,每一步都不能懈怠。楊利香在工作過程中不僅要承受心理壓力以及對病源的恐懼,有時候還會遇到個別病人不理解,甚至不配合。她需要一邊調查,一邊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每天花很多時間想方設法多渠道多方向去證實其信息真偽,但她從來沒有一句怨言。
防疫戰場上的「伉儷」
楊利香作為一名流調員負責的是流性病學調查、信息上報、解答諮詢等工作,她的愛人在呼市疾控中心一線從事消殺工作,回想起非典時期,兩個人也都在戰「疫」一線,她當時在急診科臨床工作,當時起初防護條件簡陋,只有一個紗布口罩,醫用白大褂用膠布簡單一貼,就去治病救人了。那時候她的孩子正在哺乳期,等到下線休整回到家中的時候,孩子已經不認識他們了。在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除工作之外,她和她的愛人都被安排在指定的賓館內住宿,在回不了家的日子裡,每天只能跟愛人和孩子互相打個電話或者接通視頻來彙報平安。
她的工作雖然不在臨床一線,卻每天和病毒面對面拼力「交戰」,始終奔波在疫情最前線。疫情當前,以楊利香為代表的疾控人,以樂觀的態度,應對疫情,沒有豪言壯語,只有奮不顧身,只為春暖花開,只願萬家祥和……(泉媒體記者:李建華 楊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s8pv3ABjYh_GJGVM7u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