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玉泉區的大召東夾道曾經是老舊城十分繁華的一條標誌性街道。本期《玉泉故事匯》,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大召東夾道的故事。
(視頻時長04分32秒)
曾經繁華的大召東夾道
東夾道位於玉泉大召無量寺的東面,是老呼市人非常熟悉的一條街。大召東夾道的北邊和棋盤街相連,南面和西鞋襪巷相連。
在這裡有老呼市人非常熟悉的「王一貼」、「三合義」等延續至今的老字號,也有很多曾經十分出名的洋鐵匠(黑白鐵匠)鋪子和理髮館,還有呼和浩特市百貨公司專門售綢緞布匹的門市部。
大召東夾道趣事二三件
說起東夾道,1959年出生在這裡的王金鐘師傅可有著深厚的感情。他也給我們講了幾個東夾道老字號的故事。
在王金鐘師傅的印象中,著名的「王一貼」膏藥店裡面掛著兩隻八哥鳥。一有人進店,兩隻八哥就會「說」:膏藥膏藥好膏藥,王一貼的好膏藥!這也成為當時附近人們的一段有趣回憶。
王一貼斜對面有個做籠屜的人,過去呼市人管這個行當叫「籠兒匠」。這個師傅不光手藝精湛,而且還是老一輩的晉劇票友。
上世紀70年代後期,這位「籠兒匠」把他的老朋友們聚集起來,利用晚上在自家小門臉里搭起了「草台班子」,吸引了許多晉劇愛好者前來,甚至把東夾道的交通都堵了。
東夾道還有著著名字號"三合義紙張店", "三合義"始建於解放前,由三家組成,故名"三合義"。曾經的三合義專門出售紙張、染料,同時也賣咸鹽,白礬等。如今,這個字號還存在著。
重現昔日繁華
曾經的東夾道跟大召東倉只是一牆之隔,過去大召東倉也是呼和浩特十分繁華的地方。人們可以在這裡看拉洋片、看西洋鏡以及藝人們的表演,這裡還有著名的莜麵館、削麵館、說書館等,被譽為「塞外天橋」。如今的玉泉區文化廟會也經常將大召東倉設置為主要活動場所之一。
雖然大召東夾道和過去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成為了大召廣場綠地的一部分,但是今後這裡將成為國家級文化旅遊步行街的一部分,這裡會留下更多人的腳步,會留下更多大召東夾道有意思的傳說。
玉泉故事匯 每周一期
《玉泉故事匯》第三季節目內容在玉泉區新聞網、「活力玉泉」、「巨呼市」等新媒體矩陣平台以每周一期的頻率推送,歡迎大家捧場關注。網友也可以登錄新浪微博,參與#品評玉泉#話題討論,品玉泉發展故事、評玉泉時代新風!
出品: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區委宣傳部
策劃製作:巨呼市
點擊查看【玉泉故事匯】第三季往期內容
04期|玉泉故事匯|他在退休之際,創造了內蒙古援鄂醫療隊之"最"
05期|玉泉故事匯|從服裝導購到自治區勞模,玉泉區有位包裝車間女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