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打破特朗普的小算盤,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

2020-03-02     加拿大樂活網

【高度見聞(微信ID:RiseNews)丁果撰寫】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揭櫫「美國優先」政策,用退群的方式推動「後全球化時代」,英國的脫歐風波,也從另外一個角度為「全球化」的解構提供了註解。全球化的浪潮雖然遇到了一些阻礙,但無論歐洲還是亞洲,或者在美國的內部,為全球化護航的工作依然持續不斷。

不容否認,中國的崛起和強大引發了「中美大國博弈」。表面上看是北京模式和華盛頓模式之爭,關係到誰來領導二十一世紀的世界。但實際上,中美之爭還是全球化發展的一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蘇兩個陣營之爭的餘緒,他們之間的競爭,依然無法左右全球化的發展大趨勢。因為全球化的挑戰,不可避免地出現在每個大國的面前,這些挑戰需要全球共同的答案。

在新冠病毒肺炎爆發前,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是恐怖主義、氣候暖化、貧富差距等問題。隨著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組織對弱化,極端伊斯蘭恐怖主義的危機大幅度降低,特朗普將其聚焦在「伊朗核危機」上,故而與歐洲盟友和中俄兩國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同樣,在環保問題上,特朗普退出巴黎協議,讓對付氣候暖化的全球共識出現了巨大的破口。隨後,特朗普借著美中博弈,對中國發起「科技戰爭」,期待在這個問題上能夠「團結」全世界,共同對付華為和中國,拉慢華為在5G上的世界領先地位,給美國領先創造更多的時間。但是,英國、德國的反應讓特朗普感受到,美國「一言九鼎」的時代正在慢慢消逝中。


全球化出路何在?2020年開局,一場令中國和世界震撼的「新冠病毒肺炎」,卻意外給全球化帶來新的認知契機。武漢當局的錯失,讓新冠病毒肆虐,不但數以萬計的人感染,數以千計的人死亡,更促使北京當局做出「封城」的歷史性動作,整個中國竟然「停產」。

特朗普政府中的一些人開始的時候還幸災樂禍,以零和遊戲的思維方式看問題,以為中國經濟遭遇疫情的重創,對工作返回北美是重大的利多。及至新冠病毒「國際化」,甚至美國都出現了社區爆發的危機,他們才理解為何日本全力以赴援助中國的原因所在,因為病毒無國界,全球化已經造成了人際的交往全球化,中國即使封住京滬廣深,也封不住病毒的流竄。因此,幫助中國抗疫,就等於是幫助自己,也是幫助世界。不僅如此,中國主要城市的生產一停,國際經濟立刻面臨「供應鏈中斷」的危機,道瓊斯指數也不能倖免。換句話說,疫情讓美國和全世界都看到,「圍堵中國」、「孤立中國」沒有任何意義。同樣道理,特朗普主義也不能讓美國「獨善其身」,世界已經一盤棋。無論中國的改革開放,還是美國的再度偉大,都要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才得以實現。

新冠疫情告訴世界,全球化已經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公共衛生危機就是全球的共同挑戰,如何發現新冠狀病毒肺炎的成因,傳播方式,找到克敵制勝的藥物和疫苗,是全世界共同追求的目標。在看一下目前的特朗普團隊,已經沒有人再對中國的疫情幸災樂禍,而是強調中國的抗疫就是對世界的貢獻,美國也要全力以赴跟中國合作,在預防社區感染的爆發上也要學習中國經驗,「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已經成了世界的共同口號。


雖讓對全球化的再度認同需要這場悲劇來促成,但如果這場悲劇能促使世界大國徹底走出冷戰思維,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那也可以告慰疫情中的逝去者,人類因你們的犧牲,而變得成熟。


本文所有內容未經版權方許可,請勿轉載。

來源:高度見聞

責任編輯:林伯儒

平台:溫哥華頭條

ID:Vancouverheadlin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cBjmHABjYh_GJGV3LLs.html